编者按:一卷《风情沧州》,让我了解了不一样的沧州,同时也认识了此书的作者吴思妤女士,她笔下城市我都去过,也非常熟悉。今日读之,却倍感陌生,后思之,如人取景,视角不同。征求吴思妤女士同意,自今日起《风情沧州》一书全文将在诗眼看世界刊发,请大家和我一起体感不一样的文化沧州。
吴思妤:沧州广播电台记者,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沧州作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沧州日报》《小小说选刊》《散文风》等报纸和杂志,作品《酒碗》曾获得首届王蒙文学院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蒹葭宛在 瀛洲生香》获河北省散文学会第10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沧州市“金恩杯”散文随笔二等奖,“金恩杯”纪念沧州建州1500周年散文随笔作品大赛三等奖等等,著作有散文集《风情沧州》。
作者语:我是一个典型的家乡控,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爱到 骨子里。走出沧州,我会不留余力地宣传沧州的美好,维护沧州 的方方面面,不允许人们说自己家乡一点不好;走出河北,我也 会不留余力地宣传河北的美好,像维护沧州一样维护河北,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乡。走过沧州的每一块土地,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都会情不自禁地 想拥抱它。当深情无法宣泄的时候,我只能选择用文字来表达。我爱我的家乡,唯因爱,所以一往情深。
品水
吴思妤
微甜,稍腥。细品之下,还含着一丝淮河的清淡,以及黄河永恒不变的厚重。我想,即使假以时日,摆脱了如今借道大浪淀,与黄河水相融相处的日子,途中沾染的黄河味道,也是一生无法改变的。站在大浪淀,看着绿得清澈见底的水与浑黄的水亲切地相拥着,却又径线分明。我知道,这是黄河与长江的握手,就像,井冈那次著名的握手。我们的母亲河,养育无数中国人的长江与黄河,在相隔千里的地方相遇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奇迹,也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创造出来吧!当年的隋炀帝,穷其一个帝王时代,打造出一条京杭大运河,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个非凡的历史痕迹。可是,如果要当年的隋炀帝使黄河水与长江有一面之晤,估计再加上两个他的帝王时代,也是无法做到的。可贵的是,当年的隋炀帝用一条河融汇了五河之水,使今天的黄河与长江可以如伟男靓女般相拥而行。此刻,垂柳轻拂,阳光通透,岸边尚有皑皑白雪残影相照。远处,有两只雪白的小鸟在水上欣喜地飞舞。不怕人,但也不与人相近,自顾自的,游戏在它们的世界中。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这就是跋涉千里而来,可以让沧州人脱胎换骨的长江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沧州人,高氟水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一生也无法抹灭的痕迹。在沧州,分辨你是不是沧州市区的人,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张嘴、看牙。再漂亮的小姑娘,也无法改变自己暗黄发黑的氟斑牙。偏偏沧州女孩又性格豪爽,兴致处,哈哈大笑,露出十六颗黑黄的牙齿,总是等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时,才回过神来,尴尬地捂住自己的嘴。
沧州的少年时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口洁白健康整齐的齿。“糯米银牙”,古人形容的多美呀,红唇微张,露出里面如糯米般颗颗整齐色泽诱人的牙齿,想想都美。时至今日,少年时的虚荣已经没有了,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也能淡然处之。可是,不能不说,这个遗憾,为我青春灿烂的少女时期,遮上了一片小小的阴影,如落在华美衣服上的轻尘,不影响什么,却让你有些不能完美的惆怅。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我的岁月已经遮尘,将来的孩子们,再也不会有此遗憾,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笑着面对这蓝天白云,尽情地露出他们雪白的十六颗牙齿。其实,来之前,南水北调,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词,一个新闻。然而,当我们的车沿着南水北调的渠道向前奔驰,当我们看着距离汽车不足十米处、不急不缓流淌的长江水,当我们站在代庄引渠旁,看着近在咫尺、伸手可及的清清河水,无比亲切,却又胆怯万分。仿如画中的美人,在我们的朝思暮想下,终于从画框中款款走下来,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曾经波涛汹涌的思念,曾经如痴如醉等待,面对眼前活色生香、眼波流转的美人,一时不知该如何相处了。是应该狂热地扑过去紧紧相拥,还是应该做彬彬有礼君子状?就这么愣怔着,唇齿间呼吸着她的芬芳与清冽,却始终不敢伸手摸一下,生怕会打破眼前的美梦,会让美人含嗔带怒而去。就这样吧,就这样吧,不管中途经过了多少个城市,不管付出了多少艰辛苦痛,终归,她还是来了。你来,心即安。我虔诚地接一盏长江水,把它放在阳光下,让飞舞的阳光跃入其中,看着水中闪现的点点金星。良久,良久,久到一杯水,一缕阳光,以及一个我,都已经准备好了,都已经为这一刻滤净了心神,我才端起茶盏。圆润的杯底,是一柄手绘的褐色莲蓬,在荡漾的清水中,怡然如秋日的阳光。轻抿一口,水沿着舌尖,一点点沁入,经过咽喉,漫到身体中。我知道,人的一生总是在等待着什么。有的是等待一个人,有的是等待一场邂逅,有的是等待一树花开,有的是等待一次心碎。而我,等待的,是这杯水,是这泓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终于汇入京杭大运河,终于流进深埋的箱涵一直向东,终于灌入大浪淀,终于穿过千万条管道,终于在这一时,这一刻,淌入我的茶盏中的清水。突然想起引来长江水的渠道旁蓬勃的芦苇。我见过的芦花,大多清瘦飘逸似仙,唯有那里的芦花,丰腴饱满,蓬蓬勃勃,如富态的唐朝美人,透出一股子盛世的滋润。也许,就是因为提前享受到了甜美长江水的滋养,它们,才会拥有如此盛世年华吧!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