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诗途无可限量”的女诗人

啥也不说,先来看一首刊发在《人民文学》2019年第8期的诗歌:

作者朴耳,原名王前,女,1987年,某出版社编辑,36届青春诗会诗人,她很喜欢这种排比式堆填法写诗,而《人民文学》和《诗刊》的审稿编辑也很好这口。来看看这首:

这首诗刊登在《人民文学》2018年5期,同期还有这首,一如既往地一个句式写满一首诗:

如果你能耐心地读完这三首诗,我觉得你真的很有耐心。出于要公正评价它们,我忍着头痛看了三遍,得出一个结论是,朴耳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偷懒写诗法的公式,那就是从一个事物出发,写一个循环回来原来的事物,过程用统一的句式即可,这样你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首诗,一首足以刊登在中国最出名的文学刊物的“好诗”。

在循环的过程中,你也不用考虑逻辑关系,因为这些都可以用“想象力丰富、诗意十足”这样的评价来掩饰。你不用明白为什么“种下颠簸机翼长出坦途”、“密林会在河流之上”,也不用明白“亲吻孩子为什么可以获得地图”,更不用明白“亲吻孩子为什么要得到孩子的吻”以及之后全诗就完毕了是何意,问就是“诗意不讲逻辑”,再问就是“你不懂,我说了你也不懂”。

再来看看《诗刊》刊登朴耳的诗,一个专业的国家级别诗歌刊物,发布的会是什么质量的诗:

原载《诗刊》2020年12月号上半月刊

这首诗,整体看,不知道写什么,分开细看,更不知道写什么。

风从各个方向吹来——那不就是没风了吗。

在岛上走,同时在对岸走——影分身???

古代诗人用词每一个都细斟慢酌,沉下来的作品也值得后人字字推敲。虽说现代诗不用细究到字字推敲的份上,但是如果句子都毫无逻辑,那就真的在云上写诗——鸟都不看。

朴耳,诗写得不怎么样,但资源是真的猴。参加《诗刊》主办的第36届青春诗会,每年都可以在《诗刊》发布作品,也在《人民文学》、《诗潮》、《草堂》发过。不完全统计,《诗刊》2021年6月、2020年12月(诗刊社公众号力推其诗集)、2019年11月、2018年8月;《人民文学》2018年5期;《诗潮》2021年5月;《诗收获》2020年冬之卷(李少君、雷平阳主编);《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她虽然是《诗刊》的每年固定嘉宾,但诗界纯净刊物《星星》诗刊从来没有刊登过朴耳的诗,真乃业界良心。但不管怎样,不管我们多么不看好,只要《诗刊》看好,只要李少君看好,那她诗途自然无可限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