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兴华《浅议《大儒张载》的道义与担当》
女儿上凤翔县儒林小学时,正逢国学兴起女儿在2012年暑期报凤翔横渠书院国学班,有幸认识张载后人一一张崇谦国学大师。参观了位于大关庙巷张载后裔居所,(原凤翔县幼儿园旧址)为张载凤翔旧宅,经张崇谦精装为横渠书院凤翔国学班,楼居上下两层,悬挂书画条幅,东西名铭录,古风古色让人重温北宋大儒张载凤貌。
做为孩子家长让女儿在国学诗韵薰陶下,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书育人的艰辛,羔羊跪养育之恩,做一个名事理,孝父母的好少年。走进了关学大儒张载精神世界。拜读了杜崇斌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前几日从宝鸡新闻了解到,在张载诞辰一千周年之际,眉县横渠张载故里,根据小说《大儒张载》拍摄电影《大儒张载》勾起了我对女儿报国学班往事追忆。
2012年八岁女儿在暑期上二十天一期国学班,在校长张崇谦处借阅杜祟斌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如饥思渴的我如同《平凡世界》中孙少平借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模样,在休高温假时,品味这部历史巨著。读着飞鸣绝影书评,为杜崇斌历时三年创作、几易其稿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后,不由得为这本书不随波逐流的厚重大书感到震惊!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反映张载历史的诗般厚重,主要还是作者在探究人物历史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同时,巧妙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语境。正是这种融汇百家争鸣金戈铁马国家兴亡融于笔端的写法,让主人公身上始终充满着儒雅气息的高远志向、热血报国的情怀。
《大儒张载》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从情感和文学的本质出发,在历史的纷争中,刻画和塑造着全能大儒张载心怀天下的.真实人生历程。杜崇斌围绕着这一人物主线,通过他上书范仲淹、渭州巧胜西夏敌兵等系列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饶有兴趣地演绎出张载求学、出仕、治学等人生的奇特经历。尤其在讲出堪与佛、道教相媲美的宋儒文化时,充分展示了张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节。
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很见功力,主要是作者挖掘人物精神世界,书中故事极见品位。作者基于人性的关照和历史的体验,以独特的视域、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故事、思想的深度,满足着读者对于历史人物的强烈渴望与探索。作者熟知人物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嬗变,仔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在时空跨越中大写大儒载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历史画面,追求还原人物精神世界。“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这与他人生经历十分契合。
文学的功能是教化人。《大儒张载》是一部呈现着责任使命的大书,是一部彰显儒学思想的大书。谈及历史小说创作的精神立场,其实就是责任、担当。《大儒张载》并非单纯意义上在书写历史故事,而是在掌握和发掘历史资料,以严谨的创作态度,真实再现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传奇人生,引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张载和创办关学学派的精神和贡献。《大儒张载》不但有着很强的可读性,而旦在不经意中引领读者对于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了解。尤其在史实呈现如虎皮讲易、云岩德政、试办井田等饱合情趣的故事时,更是以鲜活的细节引人入胜。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张载所言:“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
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澡,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但作者依然用历史的眼光来考量当时存在的土地兼并、重文轻武、大量募兵以及求和赔款等现实问题,这种以人文精神的关怀来关注人物命运,以关照历史的生存图景来阐释精神立场的全局把握,始终不断关照细节的考究。
细节是文学的底蕴,主要表现人物心理、性格、从而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变化发展。让人感动的是张载一生苦读经书,钻研佛学的执著精神,最终让他成为了学问通达儒、释、道三家的博家全才。从而始终贯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中,不难窥出他内心思想转变轨迹。“天地立心”的太平理念、“兼礼容德”的人文价值、“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作为张载一生为学怎求的政治理想、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横渠四句不仅突破了日常经验的限制,始终融合中华民族时代文化价值。
透过大儒张载奋斗文学步屣艰难,感受到他心怀天下的浩浩长风,远离仕途的清静之心。张载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为施行自己的政冶抱负、理想和主张,一身清贫病死临潼途中。这些细节表现出文人抱守清高孤寡,也注定人物命运大致相同。正如孙皓晖所言:“历史小说的使命,是复活历史的脚步,是复原人物的血肉。"从而得以在符合人性精神维度的坐标系上,完成了生命积淀和情结的恩怨传奇。《大儒张载》,所秉承追求创作理念上的创新,以其所倡导在符合人性情怀为切入点,真实而又生动地展现出张载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既写出了精神深处的文人担当,也写活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人世界观。从而以“融于天地,俯瞰苍生的仁行善举,为后世树立起精神与灵魂的标杆。”这也是共和国领袖毛主席所倡导能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推祟,在于他精神人格上的道义与担当。
历史长篇小说以叙事,讲述故事都无法与小说一样运用文学技巧去发挥表现历史人物的结局和命运。《大儒张载》却在探寻历史事件的脉络过程中,有机融入了肀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增添了趣味性和文史知识普及,来表现张载所处时代命运。在诗情画意中书写历史文学的内质,在节奏明快中反映张载的成长、学术,思想和人格精神。作者巧妙地把各种人物和事件都压缩在文字的空间中,通过人与人,国家与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人物精神涵养,从而淋漓尽致地写出属于那个时代语境的生活。心事细密的范仲淹,为人豁达的苏东坡,正直敢言的张舜民,铁面无私的包拯,勇而善谋的狄青(狄仁杰),还有王安石、吕大防、赵瞻等一大批群体人物,也都从不同角度和细节方面强化着多元、包容的社会现状,巧妙而又自然地“以细节的碎片塑造构成了惊奇的故事,闪烁着强烈的思想性”。这些形象纵横交错出现在北宋称贫积弱的历史舞台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血肉丰满,令人可歌可叹。强烈的视角现场感,不但构筑起史诗般气势雄浑历史画面,也得以在起伏跌宕的情节中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
从叙事手法上,《大儒张载》更善于把握故事循序渐进,在情节延展中表现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变迁。“这就是关中,关中的山河、关中的土地、关中的人文、关中的历史和沧桑,传承干年的关中文明。在这样一个民不聊生的乾坤颠倒的世界里,谁能肩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呢?”这种人性深处的扪心自问,是他强烈鲜明的个性思考:“多年以后,张载辞官归乡,在家乡横渠镇为了验证他救国救民的思想和学说,实施了“八水验井田”。这是他不息向上的实践精神。这部小说在纷繁尘世中呈现出了开阔的时代画卷,立体式地让读者看到了张,载心怀家国情怀,弃武从文游学、著书立说传道的人生轨迹。宏大的叙事中,你者以独特文字和视角,成功地塑造历史人物张载形象跃然纸上。报国、忧民、治学的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内容丰富,他提出的“民,我同胞;物,我与也。”的思想彰显出宋明理学的气象与胸襟。弘扬《大儒张载》道义与担当,在脱贫攻坚战中,以横渠四句引领乡亲们在扶贫帮困户的道路,用双手为他们撑起一片明亮的晴空,在镰斧的党旗下宣誓,帮扶贫困户走上富裕路。开拓新生活,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0年7月5日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