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第六章 第4条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4条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猝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为什么Soul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广告

本条主要论述男子阴血不足导致虚劳病的脉证。男子面色不华,色浅而白,是阴血不足的症状,或因亡血,或因阴虚,阴虚多伴有口渴一证。病人突然出现气喘、心悸,是气血两虚之证,气虚则喘,血虚则悸,如果伴有脉浮,提示以血虚为主,浮脉是阴血不足,阳气外浮所致。

渴者,热伤阴气,亡血者,不华于色。故面色薄者,知其渴及亡血也。李氏曰:劳者气血俱耗,气虚则喘,血虚则悸。卒者,猝然见此病也。脉浮为里虚,以劳则真阴失守,孤阳无根,气散于外,而精夺于内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按】

“脉浮者,里虚也”当是衍文。

【注】

此复申虚劳面色白,互详其证之义也。面色白不因衄者,是血不内生也;因衄者,是血亡于外也。今曰面色薄,谓面色浅淡不华,亦不足之色也。故主津液不足之渴及吐衄亡血、气虚卒喘,血虚卒悸也。

【集注】

李彣曰:此节以亡血为主。《内经》云: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又云:心之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劳则气耗火动,逼血妄行,必致亡血。盖血主濡之,血亡则精采夺而面色薄,津液去而烦且渴矣。又劳者,气血俱耗,肺主气,气虚则喘,心主血,血虚则悸。卒者,猝然见此病也。

血者,色之华也,亡血而无以华色,故面色清薄。血弱则发热而作渴,《伤寒》所谓诸弱发热,热者必渴也。热盛火炎,则刑金而作喘。血亡肝虚,风木郁冲,则生悸动。凡脉浮者,皆缘里气之虚,表阳不能内交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此节为望色审证及脉而知虚劳之病也。面色之厚薄,视其人之气血为转移,气血充则颊转丰腴,无论赭如渥丹为厚,即肤如凝脂亦为厚。气血不充,则枯白不华,无论面如削瓜为薄,即肥白如瓠者亦为薄,为其精亏而血少也。精亏则生内热,而引水自救,故主渴。血少则色夭不泽,故主亡血,此一望而可知者也。肾不纳气则喘(此为精竭者所必有),心营虚耗则悸(此为亡血所必至),虽喘与悸皆有虚实之辨,要惟虚劳之喘,坐卧则略定,稍动则肩摇而息麤,是为卒然而喘,与汗出饮水之喘,痰饮之喘,静处不能暂停者,固不同也。虚劳之悸,略无惊恐则坦坦如平人,若据梧沉思,忽闻对座高声或凝神夜坐,忽见灯旁物影,不觉怦然大动,是为卒然而悸,与水气凌心之悸,烦热之悸绝无间断者,又不同也。至谓脉浮为里虚,则为仲师失辞,原其意殆指浮取则见,重按若无芤脉,承上渴及亡血言之。否则浮为在表,浮则为风,伤寒浮紧,中风浮缓,岂得概谓之里虚耶!

此观气色而互脉证也。色乃神之旗,营卫之标,若面色薄者,是白而娇嫩无神,乃气虚不统营血于面也。然阴血虚而阳气则盛,虚火上僣,津液不充则渴,气伤而不摄血则亡血,虚阳上逆冲肺卒喘,心营虚而真气不敛则悸,血虚则脉浮矣,由脏腑精血不足所致,故为里虚。

虚劳病,见于脉者,尚隐而难窺,而征之于色,则显而易见,男子面色无华而浅薄者,主气不布精而口渴及失血过多而亡血,卒然之顷,或气不顺而喘,心不宁而悸,更诊其脉,若脉之浮于外者,便知其里之虚也。甚则为真阴失守,孤阳无根,气散于外,精夺于内之急证,可不畏哉!

此言望色而得其虚,又当参之于脉,而定其真虚与否也。

本条是论述虚劳病的辨证。由于心肾阴血不足,血气少而不荣于面,则面色无华,望之浅白,谓之“面色薄”。上条重则论脉,此条重则论色,合而观之,以见虚劳为病色脉之诊。血气不足,必然津液匮乏,故见口渴,以及亡失血液,所以面色薄也。如其人卒然发生气喘心悸,诊其脉而浮于外,便知其里之虚。夫气虚则喘,血少则悸,而脉又按之无力,如是色、脉、证结合分析,故知其证为虚劳。

这是一段。面色薄,薄就是厚的反,就是颜面苍白,无光泽,这都叫做薄。人没病,就是脸色枯槁苍白,瞅着这个人一定是津液虚,血也虚,不华于面嘛。主渴,津液虚他必渴;及亡血,再不然他有失血的症。那么他一动作,就不时的卒然间心跳,血虚则心跳,血不足于养心嘛,就心悸;这个喘呢,气虚则喘,这个指肺说的。

脉浮者里虚也,这个浮和那个大是一样的,这个浮是有外无内的脉,那么这是里虚,换言之,也是痨,这都是指虚劳,以脉的各种不同,当然这个证也是了。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第4条: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猝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第5条: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第6条: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第7条: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9条: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第10条: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夹背行,苦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第11条: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第12条: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第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第18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

熟读成诵

第4条: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猝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