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齐齐哈尔城庆日,330岁!
一、齐齐哈尔建城历史背景
康熙二十七年(1688),雅克萨战争已经结束,中俄《尼布楚条约》尚未签订,漠西漠北蒙古之间爆发战争,史称“喀尔喀之乱”。消息传到齐齐哈尔,索伦总管玛布岱偕同辖区各村屯佐领、骁骑校、领催向理藩院呈文,希望在齐齐哈尔村筑城,保护百姓。理藩院对此进行研究,询问索伦总管具体措施,因其他事务耽搁,筑城事宜无果而终。
康熙二十九年(1690),漠北蒙古大败,约六千名逃难的巴尔虎人进入嫩江流域,冲击齐齐哈尔地区。一些人为生活所迫,偷盗、抢掠,甚至杀人,引发多起刑事案件。索伦达呼尔人心惶惶,纷纷逃离家园。索伦总管玛布岱先后向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理藩院求援,最终,将巴尔虎人驱逐出境。
巴尔虎事件影响很大,为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申请建城提供了充分理由。
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申请建齐齐哈尔城经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末,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赴京城值年班,朝廷赏赐优厚,康熙皇帝命其“坐内大臣班”。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691年2月20日)晚,萨布素向皇帝述职,并请朝廷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黑龙江将军与索伦总管之间统属关系问题。康熙指示,由黑龙江将军“总管索伦等部贡物,疏陈各部生计、土俗、采捕之事,拟为则例以上”(《清史稿》)。这样,索伦达斡尔事务由理藩院转交黑龙江将军衙门。二是反映索伦总管玛布岱等呈请筑建齐齐哈尔城之意愿,以保护百姓免受战乱侵害。
三、康熙皇帝御赐“齐齐哈尔”城名
康熙皇帝认真听取萨布素意见后,认为可行,当即口谕:“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御赐城名:齐齐哈尔。具体选址、规划、筑建事宜,由兵部协调处理。兵部落实康熙皇帝重要指示,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与索伦总管玛布岱“一同详察地方”,选址规划。
齐齐哈尔城城址最终选定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即建华区王屯位置,今凤凰城)附近之索伦总管卜奎庄地(今建华区政府及附近区域),筑城主力为达呼尔(清代达斡尔称谓)等人力。兵部要求:至种田季节后,宣布来年竣工,将筑城力夫遣回各村。
康熙三十一年(1692),驻城八旗官兵参与建城,与达斡尔力夫共同努力,齐齐哈尔城在嫩江东岸拔地而起,初具规模。(齐齐哈尔建城图)
四、历史文献中的齐齐哈尔城面貌
康熙三十三年(1694),俄国使者伊兹·勃兰特从北京回国经过齐齐哈尔,他见到的齐齐哈尔城:“脑温城城墙是中国人用木料建成的,……逗留期间,给城墙添上了土,配备了枪炮和弓箭,以巩固城防,并开设了相当数量的小铺子与俄国人做生意,但是禁止中国商人从那里到俄国去。”可见,当时齐齐哈尔城尚未完全竣工,还处在完善阶段。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五月,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记载:“墨尔根城、黑龙江城、齐齐哈尔城,此三城皆是用木建造。周回皆各千庹,高一丈八尺,周围挖有两重壕,中间钉有木橛。壕深两庹、宽三庹,各城皆有建楼子门四个。”“有副都统级章京一员(玛布岱)、总管1员(喀拜)、协领三员、佐领三十六员,防御八员,骁骑校三十六员,共官八十五员。有一千九百四十八户,口二万二千七百六十六人。”那时的庹,大概是成年男子两只手臂伸开的长度。
康熙五十二年(1713)方式济的《龙沙纪略》:“卜魁,栅木为城。将军公署、私第皆在。夹植大木,中实以土,宽丈许,木末高低相间,肖睥睨。四门外环土城,累垡为之,周六里。近南者临水,宽广可数百亩,江涨则通流。”
乾隆朝《钦定八旗通志》:“齐齐哈尔驻防,康熙三十年奏准:于卜魁立城,为省会之地。外城四面长一千六百二十丈,五门用砖砌。内城照黑龙江式,周围五百八十七丈,高一丈六尺。内外立木,中间填土,四面四楼门。”这则史料,地方史专家引用不多。
乾隆朝《盛京通志》记载:“城在奉天府东北一千八百余里,亦曰奇察哈哩。内外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有一千三百步,门四。城外有郭,用土垡包砌,周围十里,东南北三面各一门,西二门。环城有重壕,广一丈五尺。”《盛京通志》这样描述齐齐哈尔:“钜野作屏,长江为带,四达要冲,边城都会。”
《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内城排木为重垣,实以土,具雉堞之观。四门皆有楼橹,方一千三十步,崇丈八尺。外郭因沙阜高下,甃以土垡,方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门,有大小西门之称。”西清在《盛京通志》的基础上这样描述齐齐哈尔:“钜野为襟,长江为带;近怀属国,远抚边羌;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
五、不同历史时期齐齐哈尔城的修缮、改建
雍正九年(1731),因齐齐哈尔城一度受到风雨集中冲蚀,城墙草坯等处有些坍塌,黑龙江将军衙门借清廷整顿边城之机,整修城垣。内城用落叶松木,用附近木材。冬天驮运,夏天沿水路用木筏运抵达齐齐哈尔城修城。执行伐木、驮运木料用木打夯、刨壕沟任务的是齐齐哈尔城驻防八旗官兵。
乾隆四十二年(1777),黑龙江将军傅玉、齐齐哈尔副都统官福呈请朝廷修葺齐齐哈尔城,三月,工部批示执行。黑龙江将军衙门组织人力从嫩江源头运送建城木料,九月十月砍木,第二年河水融化时,木料用木筏从水路到达齐齐哈尔。齐齐哈尔木城一面修缮,一面挖壕沟夯土,为此,齐齐哈尔城八旗军营派出大量军民,黑龙江城、墨尔根城、布特哈城官兵也参与了伐木运木。此次修缮,用银四千两以上。
嘉庆十一年(1806),齐齐哈尔城发生重大火灾,副都统宅(大人府)及附近店肆被焚毁,而木城东南面也被烧为灰烬。这次维修,齐齐哈尔副都统府移入内城,就是现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位置。
道光二年(1822),将军衙门组织人力对木城进行了维修。与往次相仿,派官兵按期进山砍伐木植,道光三年(1823)由水路运至齐齐哈尔城”,齐齐哈尔城及墨尔根、黑龙江、布特哈三城共派兵七百一十名。派出布特哈砍伐木植兵丁三百名,为此,免其当年缴纳貂皮任务。此次修缮,用银五千六百二十二两有余。
道光二十九年(1849)补修了土城五个城门。
光绪朝,齐齐哈尔城已经“坍塌不堪”。光绪元年(1875)七月十三日,黑龙江将军丰绅开始对齐齐哈尔城全面进行修缮。光绪二年(1876)闰月初十竣工,建筑人员为驻防八旗和水师营兵丁。
迎恩门
光绪十三年(1887),黑龙江将军恭镗在木城基础上改建为砖城,城门外围以瓮城。城门上各建一座木结构城门楼。四门各有名称,南曰迎恩,北曰怀远,东曰承晖,西曰平定。同时对土城城门进行过砖瓦改建,加上门楼。名称:东启、南薰、北朝,西城墙有大小两门,叫大西门、小西门。
承辉门
平定门
怀远门
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黑龙江将军衙门主持下,再修黑龙江省城外城垣工程竣工,施工者为镇边军士兵。
齐齐哈尔商埠
光绪三十三年(1907),齐齐哈尔开放商埠,辟出城西南部区域为商业区,齐齐哈尔城市规模实现大的扩展。
清末,齐齐哈尔土城日渐残破,且不利交通,在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主持下,将其拆毁。
民国元年(1912),宋小濂任都督,在地方议会的议决下,将砖城的瓮圈拆掉。本年,砖城北门的警楼被雨塌坏,进行了改修。
民国八年(1919),东门城楼、城墙即将坍塌,新修一座六角守望楼。
日伪时期的1942年,齐齐哈尔砖城仍在,城墙高五点三公尺,厚为二点四公尺,设有堞口。日本学者日野岩太郎《龙江省》记载,齐齐哈尔城东西有十八条街,南北有三十条街。
砖城至解放前仍有残存痕迹,北怀远门一直保存到解放初期才拆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迎恩门被改建为解放门,后拆掉修建了一个新式大门。
以上就是不同历史时期齐齐哈尔城面貌。
六、齐齐哈尔城市规划
齐齐哈尔城规划一直都有。清代,按八旗驻防城建设,驻军按八旗方位驻扎。
日伪时期,伪满政府制定了齐齐哈尔都邑规划。
1981年的齐齐哈尔市规划。
齐齐哈尔市发展走向。
本世纪初,齐齐哈尔掀起大规模城市改扩建,城市增容,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城市规划,直至形成现在的格局。
向南:齐齐哈尔南城新区;向北:齐齐哈尔北城新区;向东:齐齐哈尔东城新区;向东北:凤凰城新区;向西:江岸新区。
七、齐齐哈尔城庆活动的由来
1990年,经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家联合会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齐齐哈尔建城时间为康熙三十年(1691)。提交市委市政府后,交由齐齐哈尔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通过。1991年8月12日,齐齐哈尔市各界举办规模宏大的城庆活动,至今整整30周年。
社科联的论证及报告
市委市政府文件
新闻报道
专家学者研讨会
明信片:胡象文先生拍摄
纪念封
请柬
纪念章:武群先生提供
2018年7月12日,市齐宣通(2018)20号文件废止齐宣发〔2005)11号文件。内容为:
1991年,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的相关文件已明确齐齐哈尔建城时间为1691年。经复核,齐宣发(2005)11号文件与此精神不符。为了正本清源,尊重历史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经市委宣传部2018年第12次部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齐宣发(2005)11号文件予以废止。
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及有关部门在从事领导讲话起草、文件制发、图书出版、对外宣传、新闻发布、招商引资宣传品制作等工作时,各民航、铁路、汽运、旅游等窗口单位在开展展示宣传活动时,教育部门、新闻单位在编制相关材料和宣传报道工作中,要统一使用齐齐哈尔1691年建城口径。
萨布素塑像
玛布岱塑像
为坚守齐齐哈尔330周年建城史曾经付出不懈努力的部分专家学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就是历史,不容任何人篡改和抹杀。历经330周年的齐齐哈尔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辉煌!
劳动湖畔:张涛摄影
向曾经为齐齐哈尔城筑建、修缮、建设、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致敬!
向实事求是,为齐齐哈尔建城330周年付出努力的文史学界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