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如何计点制分配利润——我在iCourt私董会听胡清平分享
一家专为法律人提供服务的公司,四年时间营业额如何从600万元发展到2亿元?律所团队如何实行计点制?
周末参加了一场iCourt 私董会,一天的时光,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胡清平校长对团队建设的精彩分享。
一、无条件相信年轻人
有一本书叫《后喻时代》,“后喻时代”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说,后出生的人比先出生的人更厉害。
完全没有想到,iCourt四百多号人,平均年龄竟然只有27岁。
所以,胡校长谦虚地说,如果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管理经验,那就是——
无条件相信年轻人。
这一句也许不太难,难的是后一句——
即使他们做得像狗屎一样。
当然,我们也亲身感觉到iCourt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朝气和敬业。
胡校长对我们讲了iCourt一句话,这句话他一定经常对他的员工讲:
“在iCourt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合伙人,一种是未来合伙人。”
所以,我看到iCourt深圳负责人,93年的徐临临在自我介绍时,也不无自豪地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iCourt未来合伙人。
由此,我介绍自己时,是不是也加上一句:骆训文——盈科未来股权高伙,或许盈科未来全球合伙人是不是更好~
二、计点制解决了股权激励问题
为什么要实行计点制?
律所主任最关心三点:案源、薪酬、人才。而其中薪酬最难。
薪酬制度分为三种:科学、哲学、神学。
科学就是一个提成公式。年底分红=月工资*实际利润/目标利润 。
哲学就是点数。
神学就是年底塞给你一个大信封,自己看。
胡校长给我们看了二十多前北京三家最好的律所:金杜、君合、中伦的创始人照片,都是三个创始合伙人,金三角。
最开始只有金杜采用计点制,发展得也最成功。后来其它两家也都采用了计点制。
其实,计点薪酬制诞生于1570年,源自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家英国律师事务所。
计点制,就是在留足发展基金后,设置一个合伙人的奖金池,按合伙人的点数进行分红,是一种动态的合伙机制。
计点制其实早就听说,但一直不太明白怎么个计法。
胡校长讲得很清晰,计点制概而言之就是“三金”制度,即金字塔、金手铐、金色降落伞。
1、计点合伙人起始点为20点,最高封顶100点(特殊贡献最高可达120点),即合伙人从20点增长到100点后,不再增长直至退休。中间相差五倍。而icourt最大相差10倍,即起始点为10点,最高为100点。
2、合伙人从20点到65点,增考核优秀的,每年增加5点,自65点以后,经考核决定是否增点。
3、合伙人自65岁后每年降低几个点,直到降到20点为止,即退休还有点数。这称之为“金降落伞”。或许这就是所谓“在职金手铐,离职降落伞”。
而点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利润,即当年利润除以总点数,即为每个点的利润。
那么,iCourt的合伙分红机制是怎样发展的呢?
第一年,6个人创造600万元。第四年,400人,2个亿。
怎么分饼,决定了你的饼能做多大。
胡校长也分享讲了他的合伙分饼历程。
最开始,三个合伙人的比例定为70:15:15。
这虽然解决了控制权问题,但也衍生一个问题:
她们认为,不管公司做得多好,都是小股东为大股东打工。
第二年,iCourt又引进两位合伙人,如何重新分配合伙比例成难道,整体稀释吧,另两个人合伙人原比就少,同时如果以后再增加合伙人怎么稀释?
后来,参考国外律所、金杜甚至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决定采用计点制,即动态合伙股权,需确定三步:
初始点数、平均参数、分红比例。
较难的是初始点数。
最终采用的是主观平均法,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因为多次主观就是客观。
条件是合伙人在一起至少磨合三个月以上,五个人分别给其它合伙人打分计算初始点数。
比如胡校长认为到50岁为最高点点数100点,现年42岁,未来每年平均增5个点,8*5=40点。即未来正常增长40个点,那么现在的点数为60点(100-40=60)。
最终五个人确定的合伙点数为:60:40:40:40:20,总计200点。
而胡校长占的比例为:60/200=30%。
也就是胡校长股权比例由70%变为30%,再后来增加十几个合伙人后只占百分之十几,但公司业绩从600万到几个亿。
胡校长甚至开玩笑的说,“现在我也常常在想,如果几个亿的营收我还占70%那该多好啊。”
想想马云、任正菲在公司里占股比例都不高,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的发展壮大。
现在很多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团队也在尝试计点制,一方面这种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团队成员发展事业合伙人,另一方面也需要创始合伙人为长远目标作出较大的让利。
这种既可用于公司也用于事务所的制度,值得去研究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