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年味
年味是什么?
年味儿就是在除夕夜的饭桌上,端给长辈的那一杯暖酒;是门前院后的春联福字上那一抹浓烈的红;是剁饺子馅儿时菜刀与案板触碰时发出的那一阵阵“嘭嘭”声;是烟花爆竹炸裂时弥漫在空中的火药香;是在先人的牌位前磕的那一个头供奉的那一束香火;是逛庙会舞龙灯和久违的伙伴在酒桌上的谈天说地……
总而言之,年味儿是被人们理想化的生活,也是被生活化的理想。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扁食。
当生活和理想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过年,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节日,更多的是寄托,是珍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它就像是一杯浓烈的酒,化解和浇灭我们远在异乡的孤独和失落。
无论走得再远,都忘不掉对家的牵念。过年,让不分南北、不分贫富的你我他,无论如何也要踏上回家的路,构成中国特有的亲情画卷,也成为春节一道最独特的“年味儿”。
一年又一年,春晚还在不停地演,新衣服还在变着花样地穿,美食和零食琳琅满目,但年味却越来越难寻,往往是大包小包踏上千里归途,到家之后却让吃喝睡成为重头戏。
于是,人们开始抱怨记忆中那些单纯美好的年味不见了,一如《岁月神偷》里说的那样,“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其实,心中只要有情感的牵挂,最美的春节,最浓的年味儿,永远都在那里,人们之所以抱怨年味儿变淡,恰是心里渴望过年的体现,证明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仍在。
更何况,在老家,“过年”还有新的方式。可以去郑州的绿博园看花、可以去开封清明上河园感受最地道的民俗表演、可以去许昌驻马店赏花泡温泉,可以去三门峡甘山滑雪,可以去新乡的民俗园,可以去鹤壁赶中国北方最大的古庙会……
当弥漫着年味的阳光透过贴着剪纸的玻璃窗照在早餐桌上的时候,给母亲夹菜,给父亲添酒,给外甥分红包,给兄弟姐们分享这一年出门在外的酸甜苦辣咸……这个年,就不再孤单。父母康健,家庭相聚,是最具年味儿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