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图腾是凤凰的源考

作者:杨权良

一、图腾的概念与起源

图腾,在人猿相揖别中产生。猿也罢,人也罢,都是群体性生物。一个猿群与别的猿群之区别,靠的是气味,用嗅觉实现。当猿进化成“人”时,不再依靠气味与嗅觉,而是靠图腾与视觉实现,靠信仰,也就是氏族所有人的共同信仰来维持。所以,图腾是猿进化为人的里程碑标志。

费希特认为,人是有宗教信仰的动物。就是从图腾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气味是一种物质,图腾却是文化。所以说,图腾的出现,最终完成了人与猿之间的最后一跳。宗教信仰是文化的内核,也是以图腾为原点的。

提出图腾概念的是英国商人龙格,他于1791年出版了《一个印第安商人兼译员的航海探险》一书。理论上的集大成者是美国人类学者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摩尔根的书,直接催生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对图腾及其人类早期生存状态作出了权威的界定。1903年严复先生翻译英国甄克思著作《社会通诠》时,把totem音译成“图腾”,为中国学界所接受,并用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例如郭沫若先生就以此而断定夏图腾是龙,商图腾是凤。清末民初史学大家几乎没有不受图腾影响的。现代中国学者几乎没有不受恩格斯本著之影响的。图腾理论深入人心。

令人难堪的是,中国学者对中华民族初祖始祖之图腾认定,迄今没有达成共识,一些专家的说法离题万里,荒谬不堪。

二、图腾的本质与作用

图腾的本质是心理认定,最后定格为信仰。标志是一些植物、动物或其它可视的形象。常常把这个形象刻画于木石,立在本部落活动区域出入口,宣示主权,以示区别。只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动物只能通过撒尿或其它方式宣示“这个地方属于我”。

所以,图腾的最早功能是人猿相揖别,在人兽区分之后,图腾的基本功能就是在“人”之间作区别氏族。“属彼亲族”“非我族类”。

图腾首先是本部落之内部认定,也就是说,我们把什么东西做为我们部落之代表符号,内部必须先达成统一。这种统一,又要获得其他部落之承认。与现在的国徽国旗原理完全一致。

图腾在战争中能起到团结号召作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生活中可以互通婚姻,“和则生蕃,同则不继”。古人早就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

三、中国图腾的产生和发展

图腾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分化过程。从一到多,从多到无限,从粗到细,从轮廓到具体。

彝族学者刘尧汉《论中国葫芦文化》认为,中国人第一个图腾是葫芦,盘古就是“一切从葫芦开始”的意思。

从盘古经太昊(伏羲)到炎帝、黄帝、蚩尤,恰与葫芦经太阳和风到动植物之图腾的三个阶段完全一致。

具体说,中国最早的帝王是盘古,图腾是葫芦;

第二阶段帝王是伏羲女娲,图腾是太阳和风;

第三阶段帝王是炎帝、黄帝、蚩尤,图腾是凤、龙、虎。

炎黄之后,进入第四个阶段。中国先民走出蒙昧与野蛮,进入文明。图腾分化越来越多越细,最后以“百家姓”而巩固下来,孑遗于今。

今天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徽记何尝不是图腾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呢?

黄帝与蚩尤图腾分别是龙虎,史有明载,不无争议。

四、炎帝的图腾是凤凰

关于炎帝图腾之认识,由于一些“专家”搅局而变得面目全非,笔者不得不为之一辩。

太昊伏羲可能是一个时代之异名,图腾已经从葫芦分化成太阳和风。太阳即火,后世之拜火教,可能是其孑遗,然更多的是分化成与太阳或火有关的其它图腾崇拜,炎帝图腾便在其中。

太昊图腾是火与风,木德。他的后代是少昊、少典,以火为德。这也符合“木生火”之原理。少昊少典之关系,众说纷纭,但是,都是炎黄之祖,以火、以风为图腾,却无争议。

炎帝,烈山氏,以火为德。先秦原典,对于炎帝,在这一点上是达成共识的。炎帝图腾是与火有关,是从盘古的祖图腾葫芦,历经太昊、女娲,再经少昊、少典的父图腾风火一以贯之,继承而来的。

按照图腾随时而变,时间越长,分化越细,表现越具体的特点,那么,作为子孙的炎帝的子孙图腾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凤凰,也只有凤凰!其理由如下:

1. 炎帝故乡是雍州,雍州是凤凰之家。雍,从天从乡从隹(一点一横的下面不是维护的维字,而是乡字旁+隹)。乡者,向也;隹即雏鸟。所以,雍就是“从天而降的小鸟聚集之地”。雍,凤凰的鸣叫声。这就把炎帝与凤凰在地域上完成统一。

2. 炎帝与凤凰统一于农业起源。

雍州就是“凤凰鸣叫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农业发祥地。农业是怎样发祥的呢?《拾遗记》:“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这段话,是承着上文炎帝火德发明农耕而讲。帝即炎帝,丹雀即凤凰。

九穗禾,就是秦。秦的本意是一个人双手捧着成熟的庄稼。

这里的庄稼,不是从西亚、非洲和美洲传过来的小麦、高粱、玉米。

秦字中的禾,是本土生庄稼,即糜子和谷子。糜子谷子是凤凰从天上衔来的粮食。当时叫“鸟田”。鸟田就是由鸟播撒种子,“帝乃拾之”,炎帝随后拾得种子,获得庄稼,老百姓吃了,长生不老。长生不老的不单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种族,因为有粮食吃,世世代代,绵延不绝。

这段话,把凤凰、炎帝、庄稼、秦、雍州、氏族部落这6个元素统一起来。凤凰撒种鸟田,炎帝带领老百姓播种,农业产生。凤凰与炎帝,共同缔造农耕与雍州(秦)。

3. 龙凤呈祥,可以逆推炎帝图腾是凤凰。

《诗》云:“岂其取妻,必齐于姜。”说的是以龙为图腾的黄帝后裔,娶妻必须娶以凤为图腾的炎帝后裔。“妻者,齐也。”只有凤能为龙妻,堪称“齐”,否则“不配”。姬姓姜姓这两大姓氏所代表的部落,是“互婚部落”。这是“龙凤呈祥”之本意。例如周人是黄帝后裔,黄帝之姓。周人太祖后稷之母姜嫄,炎帝姜姓,就是娶于炎帝后裔。至周太王,正妃太姜,武王娶邑姜,康王娶王姜,穆王娶王俎姜,懿娶王白姜,宣王娶齐姜。

三皇五帝夏商周以至秦汉,帝室都是黄帝后裔,皆以娶炎帝后裔之女为荣。显然与《诗经》“娶妻于姜”有关。

由于黄帝以龙为图腾,而皇帝辈辈以龙自居,龙必配凤,所以,娶于以凤为图腾的部落。这就是“龙凤呈祥”的来历。

由于黄帝在夏,炎帝在华,所以,龙凤呈祥又衍生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从以龙自居,以龙为图腾的黄(皇)帝世世代代娶妻于姜,就可逆推炎帝部落图腾是凤凰。

4. 《白虎通》之权威认定。这是所有关于凤凰是炎帝图腾的“官方结论”和“历史定论”。

陈寅恪先生说:“吾中华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之三纲六纪。”由此可见,《白虎通》在中国民族文化之形成中的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汉族”虽然得名与辛亥革命之际,却缘于“汉人”之称。“汉人”就是“汉朝的人”,虽然后世也有“唐人”、“明人”、“华人”、“秦人”之自谓,但以“汉人”最为知名。汉人是汉朝时四夷对地处中原的汉朝人的称谓。汉人主体就是炎黄子孙。汉民族的正式形成就是汉朝,这是毋容置疑的。

为什么汉族在汉朝形成?这与同一的民族认同有关。同一的民族认同主要标志是《史记》《春秋繁露》《白虎通》等民族文化的经典集成有关。

《白虎通》是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委托班固、贾逵等,在洛阳白虎观,召集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学者,经过充分讨论、严密论证而达成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存在争议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问题,分为43个子目,加以“统一”,形成“定论”。实在不能统一,就搁置于此,以待后学。可惜后学对当时没有结论的命题,至今几无进展,仍然存疑,而对其定论,信而不疑。

这个“决议”以“章帝撰”之名颁布。对中国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之形成,影响巨大。

从图腾角度来说,这是中国最高层次、最高权威的“官方认定”。这一“认定”,两千多年来,获得“四夷”及后世国家的一致认同,也经过了历史积淀与考验。当是不刊之论。

关于凤凰是炎帝之图腾,《白虎通·卷三》说“五行”时说到四方之“南”与四时之“夏”,这样说:“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谓之祝融者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离,《易·说》:为火,为日。”“鸾,《说文》赤神灵之精。《尔雅》:凤凰属也。”

三皇之道,是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分别对应“风”、“火”、“木”、“太阳”,统一于“凤凰”。

明明白白,说五行中的“火”,对应南方和夏天,也就是南方和夏天统一于火,太阳。

南方和夏天的“帝”,规定为炎帝;

南方和夏天的标志是太阳;

南方和夏天的神是祝融;

南方和夏天同一的精华是一只鸟;

南方和夏天同一的卦象是离;

南方和夏天的代表符号是鸾。

这不就把炎帝图腾是凤凰说的一清二楚了嘛。

5. 楚人崇凤。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湖北佬就是楚人,九头鸟就是凤凰,二者之间有对应关系。

楚人崇凤,从《楚辞》《庄子》《鶡冠子》中能得到历史记载,在南方出土的汉画像砖中多“飞鸟运日”图案,这是北方没有的,这也是楚人崇凤的历史“证据”。现实生活中南方人确乎有凤凰情结。南方人自谓羌人后代。羌同姜,炎帝后代。

这也间接证明,炎帝图腾是凤凰。

有些专家,从炎帝姓姜,推导出炎帝图腾是羊,这是不对的。一些姓氏是图腾,但图腾不一定是姓氏;

还有些专家从史书记载炎帝“人身牛首”,推导出炎帝图腾是牛。这就更加离谱。牛首犹如现在说孩子“虎头虎脑”一样,是比喻句,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是不对的。

总而言之,炎帝图腾是凤凰,与黄帝图腾是龙一样,获得了历史与学术界之公认。

炎帝黄帝是中国人的祖宗,龙凤呈祥是中国人的荣耀图腾与美妙愿景。

《白虎通》的结论是皇帝御制之论,也是不刊之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