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篇 (转帖)斜口筒形器考证
竹,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枝杆不粗,但韧性极好,不易折断,且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之誉。 X
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精神文化方面来讲,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竹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先民奉竹图腾,视其为图腾崇拜物,把竹作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道教和佛教出于教义崇奉竹子,追求竹子所构筑的环境。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和游乐活动以及信仰习俗;进入了人类的仪礼制度之中,在祭祀、 婚丧、交际、节日、朝规等社群文化中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原始人类发展的过程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事实上正是有了原始人类对竹子的崇拜,中国才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竹文化。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说明我国人民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已有了密切关系。
红山文化中的玉管(图1)即是以竹子(图2)为原型而来的。艺术来自于生活,原始人在制作每一样器物时都需要一个依据,不可能凭空想象,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找依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玉管形状与竹子形状的相似性。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喝水自然也是原始人的一大问题。竹子的空心更好具备这样的这样的功用,可以用来吸水,而不必总是跑到河边趴在那里用手捧水喝。但是竹子易烂且易割伤嘴,于是原始人想到以玉雕琢成一个类似的管状物来代替。
笔者认为,斜口筒形器和玉管的出现具有同样的渊源。有学者考证认为是龟壳的抽象化表示,另有一些学者则把它当作原始先人使用的玉发箍,还有一说法是依形状定名为马蹄形器,但皆属考证阶段,无确凿证据,故笔者提出另一看法:
筒,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同本义。-《说文》;筒,竹管也。-《三苍》;筩,断竹也。-《说文》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芽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捕鱼的器具[fishinggear]。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泛指管筒状器物。可知筒和竹有割不断的渊源,筒即来自于竹。我们一般认为细竹叫竹管,粗竹叫竹筒(图3)。
最早先民是不需要枕头的,他们餐风饮露,像其他动物随处休息,即使在半定居之后,也许还是不知道枕头为何物的,一旦完全定居之后,先民自然需要一个更好的休息方式,柔软的茅草垫在身下是舒服的,头枕在什么物体之上也是舒服。于是枕头慢慢进入人类的生活。起初人类并不会想到竹子,最方便最舒适的自然是枕着手,弯曲的手臂交叉放在脑后恰好适于做休息时的枕头。但时间长了手就麻木酸痛。久而久之,人类便想到和手臂相似的物体代替,竹子以其光滑坚硬,质感较好的优势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最初的枕头或许这样就形成了。但竹子亦有不足之处,如上文所说,它易烂。于是人类又想到另外的替代物品,这就是斜口筒形器(图4)。后来斜口筒形器的作用就不局限于此了,交流时也以其馈赠别人。并且在死后放入死者的墓穴,以示纪念意义,一者自然是玉的品格和价值,莹润光泽且经久耐用,确乎有着永恒的价值,一者也在于筒形器作为枕头和使用者的接触隐秘而持久,仿佛本人的一部分已经留于玉器之中,因而以此做陪葬物品是再好不过了。
图1 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