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进退之象!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为人处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这是两个观念,古时的文字很简单也很美,它的文学境界,往往骗住了我们的思想。这两句话,包含的意义很多。“变化”,《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八八六十四个卦,只是两种爻——阴与阳在变,每一变动,产生一个卦象,每个现象就不同了。变化是代表什么?“进退之象也”。“进退”,或者是阳多了一个,阳长阴退了,或者是阴多了一个,阴长阳退了,就在这个进退之间,产生变化。为什么不用“多少”而用“进退”呢?

研究古书就要注意这一类地方,这是思想问题。假使用“多少”意义就不同了,没有“进退”深刻。“进退”是大原则,是动态,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的立场看,都是一进一退之间的现象,所以变化是进退的现象,非进则退。

在哲学中,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一般人常说“时代在进步”或“历史在进步”,但纯粹以哲学的立场来讨论,就不敢这样说了,究竟这个时代是不是在进步?要看用的标准是什么。以东方文化、以人文文化来讲,以古今的书籍、大家的著作比较,就觉得人文在堕落、在腐化。

所以我们中国人动辄称道上古如何,认为越到后来,人越堕落、越腐化,历史并没有进步而是在退化。但以物质文明来说,时代又在进步,所以说时代历史到底是在进步或退步,这是很难讲、很难推定的问题。所以进退之间,要看在哪一个范围、用哪一个标准、站在哪一个角度上说话。

历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这样,举例来说,道家所标榜南北朝时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谓山中宰相,南北朝几个皇帝,大事都要请教他,但他永远不出来,不做谁的官。像这一类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人,中国历史上很多,可是他们的情感,对于社会的贡献,并没有忘记,并不是为私。

一日,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画一幅龙争虎斗图。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了很多次,学僧们总认为图中缺少点什么。正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他代为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呢?既然是龙争虎斗图,你们就应该明白,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仰;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越大,虎头越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听后恍然大悟道:“老师真是一语中的,难怪我们总觉得太过僵硬,原来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低,虎头也画得太高了。”

无德禅师借机引申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地问:“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无德禅师严肃地说:“你们听听这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学僧听后,终于大悟。正如人的性格多变,既有自尊之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也有自谦之时,犹如龙缩首、虎低头。为人处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生遭遇和贫富贵贱各不相同,有的平安富足一生,有的坎坷贫贱一世。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怎样预知未来,趋吉避凶?预测人生,把握机遇?

当你了解人生之后,则人生就掌握在你手中,行好运时宜把握良机,努力奋斗,开创美好前程。行坏运时,宜守为安,勿踏危机,减少灾害。若是吉凶参半时,得意须防失意,往来知节要稳步,进退谨慎要三思。

只有知命,才能改善自身在宇宙之间的处境,避开不利的时间和空间,在有利的时间和方位去求得发展,以便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创造一个辉煌的人生。

太极为有为之道,有为之道总有不测之时。《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不测之神如何得之。惟由有为入无为方是神之道。故太极化为无极为神道。

得太极无极则易道易神皆得。是故,见象知类之谓人,由象得理之谓智,由理得道之谓圣,得无极者之谓神。此为易道之全部精华。得此精华则成圣成神,用以预测则如神开口,用以治病则药到病除,用以改命则命皆由我,用以安邦则国泰民安,小用小成,大用大成,自由自在,超然物外。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