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客家围--隘子镇篇(下)
之前介绍了满堂客家大围,事实上参观完毕之后,我也曾经萌生过进村一看的想法。毕竟,满堂大围处于村子外围,而且满堂村还是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啊。但由于在爬上中心围顶层瞭望后,似乎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围子的痕迹,我也就匆匆上路了。反而是在写帖子的过程中,我又逐步得到一些新的资料,这也促成了我第二次踏足始兴之旅。
满堂大围的卫星图片。处于村子北端外围。
这次就忽略大围,直接进了满堂村。停车走了不远,敏锐的职业嗅觉让我瞬间闻到了围楼的味道...
没错,就是路边的这段残垣。
另外一侧则被房屋所遮掩。
从屋缝中可以确认,我蒙对了。
清晰看到残墙的角楼形状。
转了一圈,终于在西南边看到这座围楼保存最好的一段墙体。围屋高三层,皆以卵石灰浆砌筑;上有青砖护墙,结合部开有雨水孔。按我的估测,这座围楼为长方形,尺寸大约为50*30米,高11米,朝向为座西南朝东北。
南端角楼。
东端角楼。
从东边看,围楼前方还以青砖加建了一个院子。
院子里满是植物,无法接近大门。
大门为麻石拱券门内套长方形门洞。
接下去,又是一座围楼。很多朋友可能还没看明白,没错,这是一座简配版的...转角处的二层房屋就算是角楼了...
新刷了白灰,感觉怪怪的,估计这些房屋是土胚砖建造。反而是前面这个院门,青砖砌筑,旁边还伴有小角楼,再配上古井一口,感觉立马不同了...
户对上雕成花型的福、寿字样。
进门是一个四合院。实际上,围屋东侧前面还加建了几排一字屋,后来查看卫星地图,感觉这很可能原来也是一座围屋,只不过结构已经破坏。
围屋很典型的开了三道门。这是右侧门,里面可见最边上的护厝和天井。
中间大门。也是正路的,里面正对着祠堂。
门后有通巷。所以,这座围楼是一个“回”字形构造。
细长的油麻石仔铺成铜钱图案。古人匠心随处可见。
祠堂为两进一天井。
从里往外望,门户重重、幽深肃静。
院子的正门外观。
最前端,也就是最东的一排屋子。
前面有半月池。更加证实这里很可能原来也是一座围楼,即两座相连。
沿着村道继续深入。很快,又有收获了。
前面也围有院墙,正面开有三门。
两侧开有砖拱券门,里面是长方形花岗岩门框。
入内是横屋与天井,天井是一个“U”形构造。
后包部分,为两层楼房,二层有木质廊道。
中间为正门,内凹式,较为高大。通常里面就是祠堂。这座围楼所挂的牌子表明了一个讯息--这里是满堂村细心屋自然村。
祠堂为两进一天井构造。
天井的惯常式样,花岗岩石条精心铺制。
曾经的院门开在南侧。院门居然是土砖砌筑,再加上围楼的横屋也是土砖所造,只有前后排屋子是青砖的,可以推测主人家还不是十分富裕。
就一口古井,至于这样吗...压这么多的石块,真心疼...
院门的卵石花案。
门楼里面呈不规则四边形。
屏风门正面书“拱吉迎祥”。
背面是“和气致祥”。满堂村的文化气息甚为浓厚。
入内为禾坪。围屋正面开有三个门,标配。这次三个门皆采用内凹式,中间大门略高,正如前面所讲的,中门里面是祠堂。
这座围楼座西南朝东北。
入内为开有两个券门的隔板。
中间为祠堂,横屋与后包共同围出“U”字形天井。
回到中门。
每一处都是一丝不苟。
祠堂间果然要豪华许多,屏风板刷有红黑颜色,正面书“奠厥攸居”。“奠厥攸居”,典出《尚书.盘庚》:“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意思是盘庚迁殷以后,建立了一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人口渐渐兴旺起来。看来是歌颂先祖的。
这种老式门扇,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忆犹新?
背面书“履中蹈和”,语出汉焦赣《易林蛊之兑》:“含和履中,国无灾殃。”和汉刘向《说苑修文》:“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意思是走路脚不要偏,做事要以和为贵,做人要平和,方能达到人人各安其道、各就其位,万事顺遂的目的。
旧时的祠堂也是一个教育子孙后人做人道理的地方啊。
寝堂正中书“燕翼贻谋”,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
走到近处,这才可以看出些许端倪--前面的房子明显是一座长方形围屋,后面另加了两排一字屋。
这座围屋可谓景致最佳--因为前临绿油油的稻田,背倚着翠竹青山,怎一个舒心惬意了得!
又见标配的三个门,中间高两头低;房屋皆为两层青砖楼房。
反而院门是土砖建造,我深刻怀疑这些都是后来补上的。
这次老牛一反常态,直奔中门。旁边的牌子告诉我,这里是尾屋自然村,此围楼自然就叫尾屋围,也是一个县级文保单位。
永远不要低估古人对美孜孜追求的心...
天井侧边的小门里另有一个院子,别有洞天。
穿过这道门巷,可以到达围楼后面的两排屋子。
后面的两层楼房比尾屋围显得更为高大坚固。按其构造,我推测后面两排房屋原来是合成一个围子的。具体原因后面会有分析。
首先,可以清晰看出,房屋的两侧有突出,类似碉楼作用。
其二,仅在楼房中间部分开一个大门,以坚实的花岗岩砌筑,十分坚固厚重。房屋上层以青砖砌筑,下部从裸露的原貌来看,是卵石灰浆建造。
大门是拱券门外框内为方形门洞,上面二层有方形瞭望窗。
大门上方有花岗岩石匾浮雕的“凝禧”两个楷体大字,十分大气。权且将其命名为凝禧楼吧。
大门厚重坚实,具有较强防御功能。
上楼,二楼瞭望窗。
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开有六扇雕花门,当然是特定用途了。
二层楼房皆有木质走马廊,采用悬挑梁。其实我存有疑问的是两排房屋连接部分:现状是一层楼,照我的推断原来应该也是两层楼,要不凝禧门做得那么坚实厚重就完全失去意义了。
这是屋子端部,可以见到最边上是青砖,往里则是土砖。其实很好理解,青砖部分是碉楼凸出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情形。这个连接处现在是混凝土平台,早已完全不是原来模样。
碉楼内部。有独立的木楼梯可供上下。
沿回廊行进,到达中部房间。
依照摆设来看,这里应该是祠堂所在。
正是祠堂,才会处处显示出不一样的用心。
又见清化粉。
内里却已是面目全非。
岁月静好,好梦不愿醒啊...
二层设有木质走廊。大家看这个门楼的构造,两侧开有券门,是不是与平常看到的门楼有所不同?没错了,这门楼不仅有更楼的警戒作用,还是逢年过节或者操办喜事时唱戏用的戏台。开眼了...
精美的浅浮雕花案
正对中门是一间祠堂
三进两天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