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32:古都西安听古音文化复兴写传奇
国风秦韵32:古都西安听古音文化复兴写传奇
“关中自古帝王州”,也是一座自然天成的历史博物馆。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风起尘落,堆积成了厚厚的黄土。每层土纹,都是一部无字天书。所谓考古发现,只是人们无意间打开了一部无字天书,然后才开始解读和破译其中碎片化的历史信息。在地下掩埋了数千年的陶埙,忽然间又回到了人间。于是,在古都西安,就引发了一场埙乐文化复兴热潮。
打开尘封的历史,总是会让人思绪飞扬。埙乐传递出的远古声音,更让人感觉到灵魂的震颤。传说中的“石流星”,从旧石器时代穿越到新石器时代,又演变成了骨制埙和陶制埙,这都是没有文字可考的洪荒故事。因此,自“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和“竹书记年”,伴随的就是民间故事口口相传。从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到“天子分封建藩”的奴隶制小康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科技进步。不过,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大道既隐天下为私”,这究竟是社会道德沦丧还是文明进步?埙乐传递的古音,带给后人们的便是灵魂的永恒追问。
岁月的年轮悠悠滚动,这就是历史的自然发展节奏。没有人类以前是这样,有了人类以后也是如此。可以肯定的是,盈满则亏物极必反,人类社会的发展绝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运动。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曾经是万民共享的“大众乐器”。只是到了“天子分封建藩”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以后,才演变成了“礼乐文明”的“小众雅乐”。自盛唐以后,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小众埙乐”就日渐衰微了。一千多年后,在古都西安,一群人又开始自发推动埙乐文化复兴,便是要还原出这个“大众乐器”的天然本色。
经过两年的酝酿准备,在时任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著名作曲家关铭的指导下,陕西埙乐振兴会于2007年正式成立。当时,参加成立大会的会员有二十多人。经过民主投票选举,首任会长为王胜祥,副会长为拓化贤,秘书长为黄建军。
2007年,是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点。陕西埙乐振兴会,是全国第一家民间自发推动埙乐文化复兴的群众组织。接下来,他们又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
从街头摆摊授徒起步的埙乐教师黄建军,是“冯氏陶埙”走向社会大众的主推手,也是最接地气的民间埙乐活动领舞者。他携手王胜祥和拓化贤,创建了陕西第一个民间埙乐团“中华埙十三乐坊”,并在西安大唐芙蓉园首次演出古埙曲《满江红》取得成功。因为此次成功,在同年7月举行的陕西首届民乐大赛上,第一次给埙乐列项,从而极大鼓舞了埙乐爱好者的学习热情。
2007年9月,青年音乐教师秦俭与冯宝庆合作,共同推出了由王胜祥和黄建军主讲的“中国第一部埙乐DVD音像教程”,给广大埙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入门的阶梯。
2008年,“埙篪迎奥运”大型音乐会在西安五四剧院隆重开演。受时任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所托,由黄建军牵头组建的陕西第二个民间埙乐团同台参演,受到了好评和奖励。
2009年,刘宽忍接受陕西电视台《华夏点击》栏目人物专访时,对黄建军赞赏有嘉,称他是“陕西民间埙乐活动的领军人物”。
2009年春,陕西埙乐振兴会举行了隆重的换届大会,选举唐健为会长,黄建军为副会长兼秘书长。聘请刘宽忍、王厚臣、张延武和王胜祥为名誉会长。这时,该会会员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人。
陕西埙乐振兴会,在中国埙乐文化复兴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这个群众组织的成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该会首任会长王胜祥是“冯氏陶埙”的技术总监,由于他必须整天埋头在制作间里搞产品研发,这就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参加对外活动和前台演出。他曾经打趣说:“在会演奏埙乐的人里,我是制埙水平最高的。在会制埙的人里,我是埙乐演奏水平最高的。”
事实上,不会演奏埙乐,肯定无法对埙进行调音。不过,要成为制埙高手,不仅要有很高的埙乐演奏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和立体几何数学知识。王胜祥能够成为业界公认的制埙大师,正是因为他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诸多综合知识和经验。对此,西安电视台、深圳卫视、上海TV365和《文化艺术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曾经有过王胜祥的专访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胜祥在退休前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但却有四十多年的竹笛演奏经验。因此,不光是在会制埙的人里,他的埙乐演奏水平最高。即便是在不会制埙的人里,埙乐演奏水平能够超越王胜祥的人也不是很多。而且,他还能作曲。王胜祥创作的埙曲《汉城谣》,已经被埙乐爱好者奉为经典曲目。在2007年举行的陕西首届民乐大赛上,他就是演奏此曲夺得了非专业组二等奖。
王胜祥坦言,就像自学笛埙演奏一样,他也没有接受过音乐学院的专业作曲训练。不过,音乐本身就生活感受的艺术化表达方式。相由心生,乐曲也由心生。这首埙曲《汉城谣》,就是他自己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不带任何刻意雕琢和掩饰。
回望当年,从街头摆摊起家的陕西愣娃冯宝庆,破天荒地促成了专业演奏家与民间埙乐爱好者的紧密协作。“冯氏陶埙”的形象代言人是著名笛埙演奏家王厚臣,这个角色别人无法替代。“冯氏陶埙”的技术总监是王胜祥,这个角色别人也无法替代。“冯氏陶埙”走向大众的主推手是埙乐教师黄建军,这个角色别人同样无法替代。各显其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便是“冯氏陶埙”的“黄金组合”。
因此,黄建军发挥面向大众的埙乐教学和活动组织特长,并被誉为“陕西民间埙乐活动的领军人物”,这也是“时势造英雄”的客观必然。而王胜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顶级的制埙大师”,同样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王胜祥曾经立下誓言:“在我有生之年想做10万件埙,让全中国喜欢埙的人都能吹上一只物美价廉的埙。” 截至目前,经他亲手调制的高质量“大众平民埙”已超过15万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今年已经75岁的王胜祥,依然在为推动埙乐复兴呕心沥血。
对于陕西埙乐振兴会已经取得的成绩,王胜祥始终坚持认为这是埙乐们集体努力的结果。至于后面的换届和人事变化,也都要以平常心看待。
王胜祥回忆说,当初黄建军和拓化贤来找他,提出要创建一个推动埙乐复兴的群众组织,并且请他来担任会长。后来,经过大家多次酝酿商讨,才确定了“陕西埙乐振兴会”的名称。在此过程中,黄建军和拓化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都是应该肯定的。换届以后,会务工作主要是唐健和黄建军操持,自己就很少参与了。唐健接任会长时提出,马头琴是内蒙古的音乐符号,葫芦丝是云南的音乐符号,我们一定要把埙打造成陕西的音乐符号。后来,又加入进来了一大批新会员,发展势头也很好。
王胜祥表示,人多了就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也就会有矛盾争议。不过,即便是后来产生了分化,也要客观看待。毕竟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过,现在也还是为埙乐文化复兴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共同的埙乐文化复兴大目标。
那么,陕西埙乐振兴会换届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