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问道老子:什么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善贷且成”?
42.问道老子:什么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善贷且成”?
且看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悟性好的上等智力者听了道理,马上就会努力地去做。悟性一般的中等智力者听了道理,总是半信半疑犹犹豫豫徘徊观望。悟性差的下等智力者听了道理,则会大声嘲笑这简直是落伍而又不切合实际的蠢话空话废话。如果不被悟性差的下等智力者嘲笑,那就反而显示不出大道的高深玄妙了!所以古时候得道者就曾经说,明白道理的人看似很愚昧,修道进步看似乎在倒退,平坦安全的道路却看似充满着坎坷磨难。具有上德之人总是虚怀若谷知白守黑,帮助别人满腔热忱不求回报自己生活却总显得很窘迫,时刻心怀天下克己奉公却总好像是偷懒耍奸只顾个人逍遥自在。
越是质朴纯真就越是尽显混浊瑕疵,越是纯洁坦白就越是尽显污渍,越是广阔高远的空间就越是没有边框棱角,最有用的器具人们往往是最晚才能够发现,最大的响动反而是沉默寂静无声无息,最大的有形之象反而是无形之气,大道原本就无形无名。然而,只有大道才能够让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并且始终彰显着生而不有不求回报的天德。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段话的大意是,精以载气形神合一,可以有片刻的分离吗?从朝气蓬勃到沉静温和,人还能像婴儿那样纯真无邪吗?照照镜子洗涤灵魂深处的私心杂念,谁能没有瑕疵呢?关爱百姓治国理政,谁能够遵循道法自然法则的无为而无不为呢?纵横捭阖为私利争雌雄,谁能够像女人那样善良温顺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顺天应人,谁能不动用心智呢?让万物自由繁衍生息,养育它们而不占为己有,也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因大权在握就随意摆布它们的命运。这样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才真正是自然无为的天德。
以经解经,我们还可以参考阅读一下 《老子》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若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于母。”
这段话的大意是,彻底抛弃争名夺利的权术智谋机巧之学,就能够放松身心高枕无忧。试问,诚恳赞赏与阿谀奉承,相距有多远?善良美好与邪恶丑陋,又相差多少?人人都畏惧的,就不能不畏惧。这种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且将来也照样是延绵不绝。天下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就像是拥挤在一条路上去赶赴庆典盛宴,也像是赶着去春游观赏美景。而我却独自享受着淡泊宁静,对周围人的喧嚣根本无动于衷。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状态,就像是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的婴儿。自由闲散的样子,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看大家都能够得到额外的收获,而唯独我一人感到怅然若失。我真是愚昧透顶心窍不开啊,总是这样迷迷糊糊混混沌沌!注重现实的人都会自吹自擂争相炫耀自己的光彩,唯独我一人孤僻低调黯然失色。世人对于个人得失都能够精打细算明察秋毫,唯独我总是淳朴憨厚糊里糊涂经常吃亏。而我的内心世界,一会就像平静的大海,一会又像是升腾起了呼啸不止的飓风。世人好像都有精明机巧的实用本领和作为,而我唯独我愚昧笨拙与世无争。我为什么会这样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关键在于感悟到应该追求道法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
再联系上下文来看,就像每个人的指纹区别一样,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先天性的差别。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自然生物学层面的先天差异。人类毕竟不是遵循丛林法则自私自利生存竞争的低级动物,而是具有社会群体公共意识的高级动物。因此,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根本性的差异,绝不在于家庭出身和个人占有的财富地位差别,也不在于先天性的智力差异,而是在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心善渊”的“公私之变”。所谓“归根曰静”的“知常曰明”,就在于“致虚极守静笃”的“知常容”和“公乃全”。能够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社会公利最大化,当然就是“大象无形”的“善贷且成”。反之,如果被贪婪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私欲迷障了心智,就必然是“下士闻道大笑之”的“不知常妄作凶”!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个追求社会公利最大化与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抉择,才真正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古往今来,不管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人们都是按照各自的“道可道”匆匆走完人生之旅。不管是追求社会公利最大化,还是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都是有志向有行动的立身、立言和立功德。因此,不进行正邪善恶真伪美丑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大小轻重的权衡判断,显然不可能。要说谁没有雄心没有追求没有核心价值观,显然也是罔顾客观现实的放空炮。问题是,对于正邪善恶真伪美丑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大小轻重的权衡判断,为何会出现“大道废有仁义”的“假公济私”?又为何会继续存在着“智慧出有大伪”的“名可名非常名”?
如前所述,老子是在传承“三皇”的大道,也就是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然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再经“汤武革命”改朝换代,直到老子所处的“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之际,这个奴隶制小康社会已经持续了大约两千五百年。在“天子分封建藩”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的常道已经习惯成自然之时,想让这个“大道既隐天下为私”时代的常人做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当然只能是“下士闻道大笑之”的时空穿越。尽管如此,老子在当时天下大乱的物欲横流中,还是能够坚持以传承大道立身、立言和立功德,这才给两千五百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我们可以不认为,老子就是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薪火传承者。而谁又能够否认,老子坚持以传承大道立身、立言和立功德的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没有彰显出追求社会公利最大化的初心呢?
遥想“上五千年”的“三皇”时代,在那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够自觉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几乎人人都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老子知音”。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以后,“老子知音”就只能是先知先觉的凤毛麟角了。不过,“公私之变”物极必反,也同样是否极泰来的自然循环周而复始。自然宇宙世界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象”互相转化有无相生的系统循环,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心善渊”的“自我小宇宙”也同样如此。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今天的常人照样是人人都可以问道得道。归根结蒂,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还是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这个“道为术之本”的“道不同”,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公私之变”的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