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10次尝试!孩子们终于让它飞起来啦!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瞳瞳最近迷上了各种手工制作,陶泥娃娃、蛋糕房、小扇子……游戏中的瞳瞳变得越来越有计划性,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她喜欢与同伴合作制作手工,有时当“小老师”教同伴学做折纸,语言表达和思维也有明显进步,总是提前想好游戏所需的材料已是瞳瞳日常的游戏状态,遇到材料缺乏时瞳瞳还能利用其他材料进行改装或者代替,瞳瞳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越来越显著。
瞳瞳游戏能力的一步步提升也渐渐促使她开始尝试更多的探索和挑战,最近周末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峨秀湖放风筝,上学后特别开心跑来跟我们分享放风筝的趣事,孩子对于不同造型的风筝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心,最近区域游戏她开始尝试风筝的制作,瞳瞳的热情也带动了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兴趣:“风筝上可以有什么样式?”、“风筝怎样可以飞起来?”一连串的疑问促使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思考与尝试,童老师决定对孩子们进行持续的观察……
(*注:案例选编自峨眉山市实验幼儿园童海英老师《哇,风筝飞起来啦!》)

初次尝试“三角形风筝”

(2020.4.21)
区域游戏计划时间,瞳瞳和小雪计划一起做风筝,两人商量好后就开始找需要的材料:白纸、刮画纸、水彩笔、线、双面胶……两人先将白纸剪成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形状,装饰好风筝蒙面,瞳瞳找来一把小剪刀在三角形蒙面底部用力戳了一个小洞洞,接着她双手配合将鱼线绕过小洞打了一个死结,通过打洞和打结将风筝线连好后便兴奋地跑来与我分享。
瞳瞳拿着风筝对我说:“童老师,这是我做的风筝。”
我好奇地问:“这个风筝形状很特别,上面的样式好丰富呀!”
瞳瞳一一跟我介绍起来:“我们做的都是三角形的风筝,上面有雪花、蝴蝶还有圣诞树。”
我接着说:“圣诞树是彩色的呢!”
瞳瞳说:“对呀!我用铅笔在刮画纸上刮出来的。”
随后王雪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说:“我很好奇你们的风筝能飞多远。”瞳瞳决定提着风筝线在教室和走廊外试一试,王雪也跟着一起测试,两人渐渐发现风筝面不停地转圈还会往下掉,瞳瞳有些沮丧,王雪主动找到我说:“童老师,我们的风筝飞不起来。”
我追问:“你们见过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
王雪突然想起来:“对啦!风筝上面好像有支架。”
我说:“是的,风筝都有骨架,这样风筝面才能被很好的支撑起来!你们可以转一转看一看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做骨架。”
两人发现艺术区的大吸管能做支撑,先是直接放在风筝面上,尝试很多次没能成功固定。
王雪问:“为什么吸管总是要跑掉,太难固定了!”
瞳瞳说:“我有办法啦!吸管是圆的才会滚动,我们可以把吸管剪开用。”
两人找到问题的关键开始行动,在反复比对后剖开的吸管按风筝面的尺寸呈交叉状固定在风筝面上,两人还找来完整的吸管代替风筝线盘,将多余的风筝线完整绕在吸管上,风筝的雏形渐渐出现。在第二次测试中,两人惊奇的发现风筝能飞起一定高度。
教师思考
瞳瞳和王雪商量好计划后,立刻实施计划,看得出她们很强的目的性和意图性,在游戏过程中两人遇到风筝没办法飞起来的问题时,我及时介入,通过抛问题、重构和复述的方式,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两人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制作风筝骨架,同时还提出新的想法将吸管当做风筝线盘使用。
游戏回顾与支持
我通过集体回顾的方式将瞳瞳和王雪的游戏分享给其它同伴,通过抛问题、追问、重构等方式,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怎样让风筝飞起来?”
我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孩子们纷纷回答:“蝴蝶风筝、三角形风筝、蝙蝠风筝、鸟风筝、美人鱼风筝、尾巴很长又放得高的风筝。”
我接着追问:“风筝怎样才能飞起来呢?”
孩子们说:“要有风筝;要有风;要飞快地跑起来……”接着瞳瞳和王雪跟大家分享了初次制作风筝的方法。
瞳瞳和王雪的游戏激发了班上很多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做风筝。
百变风筝面
(2020.5.18)
最近一段时间,班上很多孩子开始探索风筝的制作,孩子们尝试设计不同造型的风筝面,凯凯想做燕子风筝,他问:“李老师,燕子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回家和妈妈网上查阅资料后他成功设计出燕子风筝;
虫虫对老虎情有独钟,他设计了一个老虎风筝,他在纸上画好老虎后,拿着剪刀小心翼翼的沿线将老虎剪下来,他对凯凯说:“风筝是需要骨架的,我需要用吸管做骨架。”
凯凯接着说:“其实硬硬的小木棍也可以做骨架。”虫虫在区域里转了一圈,他还创新材料用纸筒当做风筝线盘,很多同伴觉得他的想法太棒了!大家都采纳了他的新做法。
小熊风筝、皮卡丘风筝、五星风筝……孩子们的想象丰富多彩!他们在走廊上、操场上快乐的探索风筝的秘密。
教师思考
孩子们的经验随着游戏的深入在不断提升,他们开始深入探索风筝面的制作,尝试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百变的风筝体现了孩子们美术、小肌肉、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提升,孩子们能有意识地创造出有多种细节的作品。
游戏回顾与支持
我通过个别谈话、分组回顾、作品展示等方式再一次刺激孩子们的兴趣和经验,对孩子们的设计和创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风筝面渐渐成为孩子创作的最佳途径。在谈话中有的孩子提出风筝起飞的问题:“为什么风筝总是很快掉下来?”

瞳瞳说:“因为风筝面太重了,所以才会带下来。”虫虫说:“因为风筝线太短了。”
凯凯说:“因为风筝面做得太大了。”
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都认为风筝总是爱打转、总是很快掉下来!孩子们通过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孩子们清晰地了解了风筝的结构:风筝面、骨架、飘带、放飞线、提线。
瞳瞳好奇地问:“放飞线和提线是一样的吗?”仔细观察图谱发现两种线是不同的,提线是风筝和放飞线的连接。
我问:“你们做了提线吗?”
大家都一口同声说:“做了呀!”
通过对比大家发现原来是自己做的提线出了问题,大家都做的一根提线,而图谱上用了两根连接。找到了解决方法,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重新尝试!我鼓励孩子们可以带一些风筝来幼儿园进行探讨观察。
风筝提线再挑战
(2020.6.12)
通过多途径的了解和讨论,大家找到风筝提线的关键点,骨架怎么做能更好地支撑风筝面?风筝面形状设计如何讲究……一系列新的问题刺激着孩子们的思维,他们在又一次挑战中收获!成长!孩子们开展制作不一样的交叉点骨架,骨架的固定也不再仅仅是利用双面胶来固定,骨架的材质也从最初的吸管演变成竹签,两个提线口从最初的贴上去到扎个洞再到剪个洞最后到直接在骨架上打结,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见证了全班孩子的不断成长!
后记
孩子们的风筝在一点一点的飞起来,探索仍未停止!“制作风筝”成为孩子们常态的游戏,在幼儿园、在家都能看到孩子们探索的身影,游戏的升华也带动了家长工作的开展,家长也在家陪着孩子们一起制作和学习,这个游戏也由一个点到多元渐渐成为更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小结
整个游戏活动都源于幼儿对于风筝的浓厚兴趣,幼儿产生了明确且强烈的游戏意图。教师在当中更多是充当支持者、引导者,一步一步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所产生的各种新问题新想法新经验。教师通过幼儿在园在家一系列活动来较好的支持和给与了幼儿游戏中学习的空间,最终实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带动,让班级幼儿在风筝游戏中获得了纵向和横向的多维度自主发展。
编辑 | 橙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