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最经典的苏州—— “长江行”第26天(下)
潜修集‖055. 姑苏城外—— “长江行”第27天
2019年9月22日,“长江行”第27天,虎丘,寒山寺,阊门。
早上等车的时间有点儿长,就去路边的小店儿里吃了一碗小馄饨,一个葱油饼。听口音店主不像本地人,于是就问了一下,却是河南平顶山人。今天是要去姑苏城外的虎丘和寒山寺。苏州这个城市,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没有共享单车。我想,他们的本意,是觉得共享单车太乱,也有照顾本地出租车生意的意思。但是,苏州街上成群疾驰的电动车,显然比共享单车、汽车更让人觉得不安全。
因为没有共享单车,我就坐公交车。虎丘在苏州古城的西北角,从齐门去虎丘需要转车,要先往相反的方向,然后再转车兜回来,很不方便。这趟车把我放的也不是地方,终点站是虎丘,但是却是虎丘的后门,也就是北门。这里正在修路,一下车,遥遥望见虎丘塔,却“不得其门而入”,从某个建筑围挡穿过来才找到虎丘的入口。来虎丘也是一个夙愿,小时候日记本的彩页上面,就有苏州园林,印象最深的就是虎丘。天气预报今天并没有雨,可是雨丝总是缠绵不断地飘下来,风吹过来也有点凉,幸亏多穿了一件长袖。(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看景点最好从正门进,否则程序错误,就像看电影倒着看是一样的。我从北门进来,一下子感觉很失望。感觉除了这座塔什么都没有,后来才明白这里相当于后花园,看完了大家从这里出去的。要好好欣赏,就应该从前面断梁殿、御碑亭一路看过来才好。虎丘是一座山,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山不高,仅30多米,但就像杭州西湖,一步一个景点,到处是历史典故、人文遗迹。
虎丘塔是中国第一斜塔,世界第二斜塔,也是苏州的标志。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身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向东北偏北倾斜,最大倾角3度59分,体量大,造型美,工艺精巧,貌似还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的佛塔。据说,塔身倾斜是建造者考虑到风的影响,有意迎风为之。塔西侧有云岩寺遗址,后来我才知道此塔名为“云岩寺塔”,“虎丘塔”乃是俗称。起初,我以为景区只有一座塔而已,但是往前一走,才知道景点都在塔前,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剑池。
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的有宝剑三千把,据说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导游说,当年考古队也曾有炸开墓门一探究竟的想法,但是爆炸会危及古塔安全,没有进行。剑池对面有块巨大的石头,名叫“千人石”。剑池所在的小山上有摩崖石刻,其中剑池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王羲之所书。“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颜真卿所书,其后剥落,“虎丘”二字为明代万历年间重勒,因此有“真剑池,假虎丘”之说。
以剑池为中心,景点密集。二仙亭,内有陈抟老祖和吕祖的画像,栩栩如生。有泉名“天下第三泉”,旁有介绍文字,说是茶圣陆羽品尝之后确定。剑池右侧有一座庙,没有名字,仅存一处大殿。应该就是当初云岩寺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从下往上,一共有五十三个台阶,对应《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这里有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抬头都可看到中间的释迦牟尼佛。
雨越下越大,在景区亭子里等了好久。雨势减小,起身离去。其实,这里还有试剑石、憨憨泉、真娘墓、断梁殿等不少景点,不再细表。没有共享单车,总觉得不方便。从虎丘出来,寒山寺不远,但坐车不便,打车去寒山寺。寒山寺名气太大,但建筑体量很小。建筑布局也没有严格的中轴线,感觉比较随意,好处是处处皆院,错落相通。但是本来体量就小,中间又新建了一个巨大的“普明宝塔”,因此显得更加局促和拥挤。
之所以叫“普明宝塔”,是因为寒山寺最初的名字就是“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唐太宗贞观初年,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