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目整理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解释
上实下虚症,所以去芍药。(之前已经说芍药的作用是虚腹)
其余药都在,说明仲景认为还是桂枝汤主症。从何看出?
脉促:表示还是抗邪有力
胸满:为何?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解释
本条是承接上条的,所以寒则加附子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解释
桂枝麻黄各半,说明既有营卫不调,也有卫气失和症状,疾病在皮肤、肌肉都有。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人体与疾病战斗了较长时间,双方都有点疲劳了。
如疟状,疟状只定期发热,一日二三度发,说明身体还有抵抗能力,也可能说明疾病已经微弱,一天也就捣乱个二三次。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热表示身体抵抗,寒表示体表经络受阻。脉微缓者,为欲愈也;上述症状都是疾病不重的症状。
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说明胃气还不是很虚,水液代谢也属于正常。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这句话是解释上面现象的原因。病人见好,就不要过度干预,让病人自身调节。这里的阴阳可能指身体内外都虚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些症状是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主症依据。应该再小发其汗。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释
桂枝汤心阳被调动起来,营养循环加速,本来要支援膀胱经,却在风池风府受阻,也就是头与身子的交界处。热集多则烦,所以到打通经脉。由此可见,桂枝汤也不是直接作用于膀胱经,而是通过调动心阳、胃气来支援膀胱经。
风池、风府大概是邪欲居留之所,人感冒经常刺大椎血拔罐,揪风池风府去火,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技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解释
胡希恕讲脉洪大是错误,前人抄串行了。应是脉浮。
在这里又是疟状,说明间隔发热是疾病变弱,身体快好的表现。
“宜”说明可有可无,有更好,因为疾病是快好了
病人已经发汗,说明卫气不是闭合的,为什么还用麻黄汤?从23,25条看出,两者都有疟状,仲景认为就是皮、肉都不和的证据。而这里肉不和又多一点,一个是已经大汗出了,一个是发热的次数没有各半汤多。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
白虎汤是清胃热的,人参是补精液的,汗出伤阳而转为胃热,身体壮热则脉洪大。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促,一作纵。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六。用前第五方。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七。用前第五方。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八。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九。用前第八方。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加葛根汤(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

  • 【《康治本伤寒论》65条文】

    一.康治本伤寒论的来历<康治本伤寒论>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乃<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本于 ...

  • 经方:葛根加半夏汤(太阳表证又下痢、呕吐)

    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 ...

  • 经方:桂枝汤(太阳中风)

    桂枝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 ...

  • 感冒的经方辩证一览表

    医圣张仲景的经方,治疗感冒的方子很多,我列举一些,希望大家对号入座,或有帮助! (这里的感冒,包括鼻炎.咳嗦等等很多呼吸系统疾病.) 经方 辨证要点 方剂组成 服用方法 备注 桂枝汤 怕冷,有汗,打喷 ...

  • 【中医】伤寒论笔记整理

    伤寒论笔记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伤寒论> 1. 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东汉末年伟大的 ...

  • 伤寒精简:《伤寒论》整理归纳背诵版!

    太阳病辩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 ...

  • ​刘渡舟色脉诊讲伤寒论录音整理(一)

    中医诊病的方法,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 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 ...

  • 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 学习资料伤寒论方证整理大全

    六经病提纲 六经病提纲 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病证之阴阳.转归与寒热真假 辨表里先后 六经病辨证选要a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太阳温病 阳明病外证与主脉 少阳病主脉 太阴病主脉.下利特点及用药 少阴病可见脉 ...

  •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 《伤寒论》398条条文白话版整理完毕,中医必学!(卷中)

    白话版伤寒论(第101~200条) ▼ 101.外感寒邪或风邪,有柴胡汤证的征候,只要见到一二个主证的,就可以确诊为柴胡汤证,不需要所有的征候都具备.凡是柴胡汤证而用攻下的,如果柴胡汤证仍然存在的,可 ...

  •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伤寒论》类方整理——8、陷胸汤类方

    八.陷胸汤类方 目录 1.大陷胸汤 2.小陷胸汤 3.大陷胸丸 4.十枣汤 5.三物白散 1.大陷胸汤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数,动则为痛,数则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