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痞证

痞证
热痞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而复恶寒发热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寒热错杂 胃热脾寒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喊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若满而不痛着,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半夏泻心汤主之。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用于顽固性口腔溃疡

同体别名
痞证类似证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陈潮祖谈大柴胡汤的用方依据

    陈潮祖谈大柴胡汤的用方依据

  • 伤寒论第123条心悟

    ​伤寒论第12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

  • 《伤寒论》小柴胡汤条文欣赏

    <论>96条"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quo ...

  • 吴佩衡讲伤寒论 | 结胸与痞证因何而得?大陷胸汤/丸如何使用?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词解: ①痞:即心下痞塞,按之柔软,间亦有痞硬者,但并无 ...

  • 浅析《伤寒论》中“痞证”的相关类型

    "痞"是患者自觉胃脘部满闷痞塞.扪之濡软不痛的一类证候.可由太阳病失治误治,致使无形热邪结于心下,气机壅滞,可形成热痞.证见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苔黄,脉关上浮.治宜泄热消痞 ...

  • 郝万山讲《伤寒论》:痞证及其类证(6)

    大家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主要讲了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是胃气虚,又受痰邪的干扰,然后使中焦斡旋失司,气机壅滞于中焦,而见到了心下痞这样的主证.同时又有胃热气逆的呕吐,又有脾寒气陷的下利,治疗 ...

  • 郝万山讲伤寒论34讲 — 痞证及其类证​

    第35 讲痞证及其类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主要讲了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是胃气虚,又受痰邪的干扰,然后使中焦斡旋失司,气机壅滞于中焦,而见到了心下痞这样的主证.同时又有胃热气逆的呕吐, ...

  • 郝万山讲伤寒论36讲 — 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

    第36 讲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 大家好,我们上课. 太阳病篇已经接近了尾声.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心下痞证,特别是上次课重点讲了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和甘草泻心汤证. 作为这三个泻心汤证,它 ...

  • 《伤寒论》痞证探析

    <伤寒论>原文中有关痞证的条文共计17条,其内容涉及痞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及辨证治疗等.通过对这些条文的研读.分析,笔者对痞证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为临床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本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