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地基稳固吗?腰骶部针刀治疗方案
骨盆就像是地基,如果你地基歪了,整个脊椎也会歪。骨盆任何倾斜与旋转,都会对整个脊柱的形状与结构力学的走向造成很大。所以腰腿疼治疗要考虑腰骶部整体治疗。
腰骶骨治疗方案
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综合征、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骶关节损伤、骶髂关节炎。
臀肌损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臀上皮神经损伤、坐骨结节滑囊炎。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上述疾病只是根据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来命名。其实很多病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合并的,或者是互为因果的。
腰骶椎针刀辨位诊治思路
棘上韧带:由棘突进针,达骨面,行纵横铲切,并可探至棘突两侧铲切横突棘肌
棘间韧带:紧贴棘突上下缘骨面往下铲切,阻力感消失即可,无须到骨面。
千万注意深度,否则容易进入椎管,刺破硬脊膜、蛛网膜,或出现脑脊液渗漏,产生颅内低压;或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损伤脊髓。
棘突旁开0.5~1cm ,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共同特点是起于下位椎体的横突,止于上位或上几位椎体的棘突。进针后,针尖稍向内碰到棘突骨面,然后紧贴棘突外侧缘骨面向下松解,可至棘突根部。注意深度,不要离开骨面。
棘突最高点旁开2cm左右 ,以指尖按压、弹拨,可触到增生增厚之关节突。针刀逐层进入,先切刺浅层的肌筋膜,达骨面后铲切关节突上增厚组织,可探至关节突之内、外、上、下缘,寻找硬结铲切。
棘突旁开4~6cm。
L3横突定位:医者一手手指摸到病人侧面的髂嵴点,另一手手指摸到与该髂嵴点对应的肋骨,以此两点连线长度为准向内侧画一等腰三角形,其内侧角即为L3横突尖,上下横突间的距离大约2cm。摸到横突尖后向内移1cm为进针点,
针尖稍向内斜逐层进针,先松解横突后面的筋膜和肌肉,碰到横突骨面后,滑至横突尖及外侧缘、上、下缘,松解剥离横突尖与周边组织的粘连。
上下棘突间旁开1-1.5cm,进针后刀口稍向外侧摸索逐层刺入,达关节突内侧骨面,然后向内侧移动刀口,并紧贴关节突内侧缘骨面铲切,松解侧隐窝粘连的硬化组织,并可探至下位椎板的上缘切刺黄韧带。注意紧贴骨面,深度以出现落空感为度。
一点三向切刺法
进针点:腰椎间盘突出的上下棘突间旁开0.5cm
内侧:切刺棘上、棘间韧带
外侧:针刀与皮肤成45度角,刀口向外侧先达关节突内侧缘,再紧贴骨面向内侧移动刀口切刺侧隐窝。
前下:针刀直下往前并往下位椎板方向轻探摸索达椎板,切刺椎板上缘黄韧带,再摸索进入椎管触及马尾神经。
注意:针刀以直径0.8mm以下为宜。手法一定要轻巧,轻探摸索,逐层切刺
棘突最高点旁开2-3cm摸到关节突的最高点再向外侧1cm为进针点,刀口稍斜向内侧进针达横突根骨面,紧贴骨面向内侧摸索至横突根部的上缘或下缘刺入,切刺椎间孔外口粘连硬化组织,深度以出现落空感为度。
神经根与椎间孔关系图
腰神经根从椎体的椎弓根下方(即椎间孔的上1/3部位)出椎间孔后,前支向前、向下方斜行越过椎间盘纤维环,所以,椎间孔的上部有重要神经和血管,而其下部是一无重要组织的安全部位,所以从横突根部的上缘松解椎间孔外口是相对安全的。
摸到髂骨后缘骨突稍向内侧1-1.5cm为进针点,针尖斜向外侧与骶骨背面成45度角刺入,深度可达骶髂关节间隙,切刺骶髂韧带及深层硬化组织。
与棘突松解同,但在骶1骶中棘上缘松解时,注意紧贴骨面,不要进入椎管。
有四对骶后孔,骶神经后支出口。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逐层松解,可达骨面。
臀部针刀辨位诊治思路
臀上皮神经发自L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形成的骨纤维管固定,由于腰背筋膜的损伤容易使此管变形、缩窄从而卡压、刺激臀上皮神经而损伤。
定位:髂嵴最高点向内下3-5 cm左右的范围内,压痛明显,并可扪及条索。
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垂直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达筋膜层后刀下有韧性阻力感,纵行切割,横行推摆。
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起于第2、3、4骶椎的前面,经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该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上孔介于坐骨大切迹和梨状肌之间,有臀上神经和血管通过;梨状肌下孔在梨状肌之下,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之上,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和血管等通过。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至臀部,部分有解剖变异者则从梨状肌内穿过。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一连线,由此线中点向股骨大转子尖作一连线,此直线即为梨状肌下缘。髂后上棘下1-3cm为上缘
简便定位法:五指自然张开,小指定位于髂后上棘,拇指定位于尾骨尖,掌根向股骨大转子尖方向移动、四指逐渐收拢至股骨大转子 尖,此时,中指和无名指移动的范围,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即中指线为梨状肌下缘,无名指线为梨状肌上缘,中内1/3交界处即为梨状肌上、下孔。
坐骨大切迹的弧形骨面与梨状肌上缘构成梨状肌上孔,所以容易对由梨状肌上孔出来的神经血管形成骨性卡压。n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尖往上摸索逐层切刺,触及到坐骨大切迹骨面铲切硬化组织,并可将刀口探至坐骨大切迹内、上、外侧缘骨面松解。
坐骨棘内侧为骶棘韧带,与骶骨外侧、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坐骨大孔;其上中下分别有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附着。坐骨神经由坐骨棘的上、外侧,紧贴上述三肌的后面经过。
刀口线始终与神经、血管纵轴平行,针刀进入皮下后不要忙于深入,先轻轻下压试探医者刀下和患者的感觉,如刀下有阻力感,且患者无下肢放电感和剧烈疼痛,即可行小幅度的切刺手法,如此逐层深入达坐骨棘骨面,行纵向铲切。
注意不可行大幅度的切摆,遇患者下肢有放电感或剧烈疼痛,应迅速上提和稍移刀口。
解剖关联、结构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经过,容易损伤
后方:臀大肌起于髂骨翼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跨过坐骨结节止于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上方: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分别起于或经过坐骨棘的上中下止于大转子窝
外侧:股方肌、股二头肌起于坐骨结节外侧,前者止于转子间嵴,后者止于腘窝外侧。
下方: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的外下缘,止于腘窝内侧。
内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起于骶骨旁,分别止于坐骨棘和坐骨结节。
在肌腱与坐骨结节之间有滑液囊
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发出,行经坐骨棘上外侧方、坐骨结节外侧下行,发出分支支配臀下部和股后肌群;
定位:患者腹下垫枕,或侧卧屈髋,在坐骨结节上、中、下、内、外缘、骶骨旁、股骨大、小转子及转子间等部位反复触摸、按压,寻找阳性反应点,尤其要注意坐骨结节外侧与股骨大小转子间的区域。
操作:刀口线始终与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快速刺入皮下,先根据刀下感觉松解浅层的肌筋膜,然后逐层切刺到骨面,铲切硬结,剥离粘连。在坐骨结节上、外侧缘、骶骨旁、等部位松解时手法一定要轻巧,注意事项同坐骨棘。
侧后方髋关节针刀诊治思路
体位:侧卧位,患髋在上,屈髋屈膝。
触诊定点: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做弧形触诊,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条索、硬结),尤其注重距股骨大转子2-3cm左右的范围内触诊,每次选点3-8个
操作:刀口线与股骨长轴平行,与皮肤垂直刺入
①先松解覆盖于髋部的筋膜、肌肉
②再深入关节囊松解,尤其注意铲剥关节囊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根部以及髋臼骨面的粘连
③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5分钟以上。
前路髋关节针刀诊治思路
触诊定点:腹股沟韧带以下,股动脉至股骨大转子的区域(髋前区)寻找痛性结节,选点2-3个(定点应先摸清股动脉并避开)触摸紧张的长收肌,在耻骨结节长收肌起点及稍下方的肌腹各定1点.
操作:刀口线始终与股骨纵轴平行
髂前下棘:先切刺浅层的腹股沟韧带,再深入到骨面铲切股直肌。
髋前区:先切刺浅层的肌肉,逐层深入达股骨头或髋臼骨面铲剥。靠近股动脉部位施术时,针刀应稍向外倾斜。
长收肌:无论是起点处还是肌腹,只要切刺紧张的肌肉、筋膜,不强求到骨面。尤其男性患者要注意,针刀勿太靠内侧,以免损伤精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