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秋暮埙
真没想到,家中那已经“花甲”之年的老缝纫机,换了一个新台面,竟然像吃了返童丹立即变成英姿飒爽的帅小伙,而且缝纫“功夫”一点不减当年。这要归功于公公每天的护理。公公的这台“无敌牌”缝纫机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产品,与“蝴蝶牌”齐名,它购于1962年,那年还没有实行凭票购物,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不过价钱吓人,一百多元一台,在当时全国人均工资40元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一个天价。可公公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原因竟然是不喜欢折尿布的奶妈说的一句话:“尿布用缝纫机车一下,用起来方便。”当时,公公虽然已育有两个孩子,工资也不高,生活却不十分紧张,婆婆没有奶水,还请得起奶妈,完全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心爆棚的岳父,他每月都从自己不是很高的工资里劈出20元支援女儿一家。可是过了数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儿子,岳父也仙逝了。家里经济一下紧张起来,这台“无敌牌”缝纫机也就升级为救穷的利器。它不仅仅用来缝缝补补,而且每个孩子的四季新衣也都是通过它的“奉献”得以完成。虽然公公和婆婆都不会裁剪衣服,但这难不倒有知识的公公。一日,他逛新华书店时,意外地发现有一种“神器”——裁衣纸模板,从1岁到14岁的模板都有。公公当时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从此,他就用这套模板给三儿子做衣服。虽然做出来的衣服不十分好看,但在只求温饱,不求奢华的年代,这些衣服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心里上的满足。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对爸爸做工不十分考究的衣服开始产生抵触情绪了,“无敌牌”缝纫机从此退居二线,每天还是干缝缝补补的活,可是它在缝破衣烂裤之余,还创造一个神奇——做包装袋。孩子们长大了,小时候的衣服不能穿了,可有些衣服的布质很好,都是卡其布的,勤俭持家的公公就把这些衣裤拆了,裁剪成装冬天棉被的袋子。30多年过去了,这些袋子依然结实得像帆布包。这个缝纫机也是公公老年排解寂寞的“玩具”。公公一辈子喜欢摆弄小机械,今天给自行车调调链条,明天给时钟上个发条,最常光顾的就是这台缝纫机,由于公公时常检修,这台缝纫机永远都非常好使。可一次它“闯祸”了。公公晚年一场小中风,导致一只手不利索,使不上劲。可他依然“痴情”不改,常去关照家里这些小机械。一次,公公又去检修缝纫机,结果被翻下来的机头砸出了一条5寸长的伤口,缝了好几针。老一代人虽然时机不济,但他们不怨天,不怨地,在骨子里传承老一代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无名”,“无求”,却活出了常人处世的幸福最高境界。
作者简介:刘惠榕,微信名:晚秋暮埙,福建省漳州市作家协会作家,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对文学的追求从童年到暮年至死不变,几十年来曾在《福建老年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闽南日报》、《漳州广播电视报》,《文化龙岩》、《闽南风》等报刊发表近百篇散文和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