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KR管理绩效!
公众号后台回复“OKR案例”
获取《20种OKR模版案例大全》
自检组织的健康程度、选对人才、赋能给员工、成为会用提问激发员工潜能的管理者……那用什么绩效管理工具能把这群人聚合在一起,始终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呢?
我们带来对知识型组织尤其有效的目标管理工具—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结果),其从英特尔源起,在谷歌成熟,已为不少知名公司与企业所采用。OKR是一种企业、团队、员工个人目标设定与沟通的最佳实践与工具,是通过结果去衡量过程的方法与实践,同时,它还是一种能够促进员工与团队协同工作的思维模式。
在谈OKR之前,不得不先谈大家都熟悉、用得很习惯的KPI。(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工业化时代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的产物,在这个阶段企业竞争的方向相对明确,谁能使产品更好、速度更快、价格更低,谁就能在行业中占据优势,所以企业的战略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当企业高层很清楚他要什么的时候,通过自上而下分解KPI来达成战略会非常有效,因为成功因素非常清晰。当产品过剩、需求多样化、行业用户需求很难确定时,高层也不敢说推出的产品一定是成功的,谁也不能保证战略和策略一定是有效的,因此用KPI考核,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配置资源,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风险。
此外,和考核挂钩的KPI会导致创新概率降低。员工会将所有精力投放在完成考核指标上,考核和被考核者是博弈的关系,被考核者很难给自己定下挑战性目标,因此创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就算创新,仍然是指向维持性的创新。
所以,很多位于行业前列的企业,比如谷歌,开始用一种新的绩效工具—OKR。为什么?因为在谷歌,你可以判断趋势,却无法肯定你的产品是不是用户想要的,很难在不确定中制定KPI,而且风险太大;如果全部都是KPI,将倾注企业大量的资源投入,万一不成功,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当然,OKR跟KPI并非是水火不容,也不能绝对地说谁更好用。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行业,还有些企业两者都在用。
1. KPI不是OKR
假设你的组织有一个运营模式,其中包括你每天做的事情:拓展潜在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销售、满足客户需求赚取利润等。我们把这套流程称为“常规业务”。
战略性项目是“创造什么”,而“常规业务”是关于“改进什么”。KPI是用来衡量驱动当前运营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它推动“常规业务”。KPI只是规划目标和执行目标过程中可衡量的组成部分,而OKR则是一个总体目标管理系统。
2. OKR包括KPI
假设你有一个关于新客户收购的目标,你可能会设定以下主要结果:在第一季度末新客户增长50%。我们大胆地强调“获取新客户”,因为这代表了这个特定KR(关键结果)的KPI。新客户获取(KPI)是确定公司成功的一个因素。再看看以下两个例子:
KR1:第一季度毛利率提高至30%(里面包含了KPI:毛利率)。
KR2: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增加到500万美元(里面包含了KPI:销售额)。
如你所见,KR本质上包含KPI,因为KR必须量化。但是KR更容易写出来,因为不需要提取KPI指标。
3. OKR提供野心与现实之间缺失的联系
OKR可以帮助你摆脱现状,带你进入创新的,往往是未知的领域。一方面,如果你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一个鼓舞人心的愿景,你需要OKR带你到那里,因为OKR象征着野心;另一方面,KPI衡量的是正在进行的流程或活动的数量或质量,所以其衡量已经存在的流程或活动更合适。
4. KPI和OKR实际上是黄金搭档
我们在前面说到,KPI是成功的指标,是工作的结果或衡量标准,而OKR代表目标和关键结果。
可以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两者的关系:健康的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你的胆固醇水平、血压等,这些数字告诉你健康状况如何;但是,它们没有告诉你如何改善这些数字的方法,这时OKR就派上用场了。如果你的胆固醇水平过高,你可以设置OKR,目标是“降低我的胆固醇水平”,那么“每周运动3次”和“每周吃5次健康午餐”则是关键结果,你的关键绩效指标则是“胆固醇水平降低10%”。你可以在这个例子看到,KPI是主要结果的一部分,而OKR是实现KPI的关键途径。
标准的OKR模板如表1所示。
表1 一份标准的OKR模板
使用OKR时,每个人都好像是自己的CEO,要自己管好自己。所以,相比起KPI直接跟奖金挂钩的外在激励,它更多是内在驱动的激励,也就是成就感。企业中需同时存在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但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级更高是内在激励—成长与归属。比如年终奖固然重要,但这是基本的东西,是员工该得的,不会让他内心产生主人翁的感觉。
OKR代表目标和关键结果,简单地说,目标告诉你要去哪里,关键结果将让你知道自己是否到达那里。O(目标)是定性的,并回答“我们想要或需要实现什么”这个问题,它应该是简短的(3~7个字,一句话),并且以符合公司文化的方式写成。KR(关键结果)是可量化的,这意味着其需要符合SMART原则,并且团队应有3~5个KR。使用OKR的注意事项如下:
1)O别设置太多。最多设定5个O,每个O最多含有4个KR。保证每个人的OKR工作单都简洁明了,没有长篇大论。
2)O需要有挑战性,KR必须具体。OKR的精髓就是鼓励员工突破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目标就不要写了。需要“跳起来”才能实现的O,方是合格的O。实施OKR最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员工认为制定OKR就是写目标和计划,往往写出来也都特别简单,几乎是流水账,这是不可取的。
OKR打分有多重形式,数字、颜色等都可以灵活设置。最佳的OKR不一定是100%完成的,完成3/4就很好。得高分者并不一定受到表扬,可能说明其本期目标制定时野心不够,下期制定时需要调整;得低分者也不会受到指责,而要通过分析工作数据,找到下期OKR的改进办法。
3)跨部门合作要写进OKR清单里。部门的O要能支撑公司的O,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必要但不充分的,特别是对市场、运营和产品技术部门而言。因为这些部门需要得到多部门的支持和认可方能进行工作,因此这些部门在制定OKR时应该提前和可能涉及的合作部门沟通,把双方的工作写进彼此的OKR清单里。
4)第一次使用OKR时,只把它当成是沟通工具。切记,别急于将OKR用于考核员工和控制员工。
5)OKR必须要可量化,符合SMART原则。
6)OKR的考核结果主要用于检验工作成果与进展,不与奖金直接挂钩。
在OKR落实的辅导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设定的OKR,好像和KPI没什么区别。”“我的工作好像不能提出挑战性的OKR。”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这样制定OKR的例子:
O1:确保财务指标实现。
KR1:确保收入达到×××万元。
KR2:确保支出控制在×××万元。
O2:安全0事故。
KR1:每天进行安全检查。
KR2:对外来施工者进行安全审核。
以上这种OKR好像和KPI没什么区别,那再变革或引入OKR有什么价值呢?会不会就是多增加一个文档工作?在分析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OKR应该从哪里来。
首先,OKR一定要源于组织的战略!过去在实施KPI的时候,组织往往会建立一个KPI指标库,其潜在假设是目标和策略大多是静态不变的。但OKR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动态的,它一定不是从一个指标库中去选择。例如,组织增加收入是一个永久性的目标,但是每年需要实现的策略应该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每一个KR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所不同。
有时候OKR没办法设定,就是因为组织的战略不明确。当组织战略不明确的时候,大家往往就会从部门或岗位自身的职责出发去定义,这样写出来的OKR就会和KPI差不多。
其次,OKR要有挑战!挑战的含义,不仅仅是目标需要挑战,比如收入从2亿元增加到3亿元,而还包括完成目标的策略和过程的挑战。比如,安全管理部门有“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这个目标重要么?非常重要!但是,假如我们已经建立好了完善的制度流程,而且执行也比较严格,为其配备了必要的资源,使得过去几年都完成得比较好,那我们还要将其设定为OKR么?如果我们的策略还是这样,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因为这只是需要有执行力就可以了,只需要正常的努力。假设我们引进了一台新设备,那么我们就可以设定一个新的OKR,围绕着“新设备的安全”,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OKR要求挑战,这种挑战意味目标要具有雄心!这种雄心,一定意味着你对过去的工作要重新思考、创新或改善。从职责的角度去考虑OKR,我们要去思考那些需要去改善或创新的地方,以更好地实现最终要达成目标。
最后,公司的OKR如何来定?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财务和市场的要求,天然是目标的起点。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去做战略分析和战略策划。实现财务与市场的要求,就需要通过具体的内部业务规划来实现,而要实现业务规划的效果,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做支撑。这些业务规划策略和组织能力支撑就是公司KR的来源。图1是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解构逻辑,也可作为制定公司OKR时的参考。
图1 OKR的制定步骤
我们来看一个橄榄球队CEO制定的OKR:
O:为股东创造财富。
KR1:赢得超级杯。
KR2:上座率88%。
为“股东创造财富”是一个非常宏观的目标。其实,我们也可以按照图1,将其分解为两个方面:
O1:增加收入(上座率88%其实是收入的体现,这是财务目标)。
O2:赢得超级碗(市场目标)。
要想收入增加和赢得超级杯,就必须在业务上去实现,比如在队伍训练、比赛管理、公关宣传等方面制定具体的KR。
当然,除了财务和市场的目标,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有其他一些目标。比如,刚创立的公司,建立团队可能就非常重要;对于业务转型的公司,开发一个新产品很重要。这些目标一定是围绕长期的财务和市场目标而形成的。所以,一个公司的OKR,既可以来自短期的市场和财务目标,也可来源于为了长期目标的当下重点业务规划目标和组织能力目标。
那么,如何制定部门和员工的OKR呢?
部门和个人的OKR,一般是来自于对上级目标的分解和横向部门的协作。这种分解,不仅仅是数字的直接承接和分解,更是一种责任逻辑的联结。比如,我们常见的“增加收入”这个目标,就不能简单将其分解到销售部门,直接由该部门来承担。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要增加收入,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努力,如产品是否要改进、质量是否要提升、交货是否要准时、市场渠道是否要扩大等。各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而不仅仅是销售部门。
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由于组织目标的聚焦,有些部门和员工会发现自己与组织当前的几个O并没有很明显的承接关系,那此时该如何去设定OKR呢?此时的OKR可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年度重点工作
内/外部客户要求
岗位日常工作的改善/创新
组织/个人能力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从这些维度设定OKR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这个问题:它对组织能产生贡献吗?
来源:本文节选自《科学创业》,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赠书活动
文末留言分享“你对OKR的认识”
11月14日前将抽取3位分享者
免费赠送《科学创业》1本,包邮哦!
最值得加入的OD&HR知识星球
已发布的部分资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