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2)--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三十)

大家,下午好。今天接着这个主题,来谈上一次谈的时间结构。

关于时间结构上一次课,有人提出来说。这一些时间结构,他们也都有体会他们也很想走到亲密关系那个层次,但在实际当中会有很多的困难,那些困难可能是恐惧、害怕。

我完全同意这个部分。因为每一次没办法从最上层的那个退缩,一直走到亲密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的心理结构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承受那个时间结构带给他的压力。

我在这边要补充一个概念,叫做安抚。在沟通分析TA里面认为说安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在团体辅导当中你跟别人点头,那可能就是一个安抚。你跟别人打招呼那可能里面有好几个安抚。在这些安抚里面有一些是带给你积极的体验的。比如说,对方可能会喜欢你,对方满足你的需要。另外一些,可能是带给你消极体验的,会让你痛苦的,比如说对方不满足你的需要,对方甚至会控制你。

那我们如果把安抚取一个绝对值的话,在那个时间结构里面。从上到下的那个金字塔一层一层的往下走,最上层的是退缩。然后接下来那一层是闲谈,然后是活动,然后心理游戏,然后亲密。在这样的一个金字塔的时间结构图里面的话,退缩所占的面积,相对来讲会比仪式所占的面积要小得多。也就是说,越往下面走的时候,那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越大的。

在这个金字塔的结构里面,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所在时间结构的阶层的面积,它代表是你在这个时间结构里面。所能体验到的,绝对值的安抚的一个量。在TA里面他认为说每个人他从小刚出生的时候,借着跟母婴的互动,可能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会对这样一个安抚的量会有一些体验。然后在这种体验里面,从三岁以后,他内在的一个脚本形成以后,终其一生都会重复体验这个绝对量的安抚。

假想一个个体,小时候他是被忽视的,或者他是有创伤的等等。他可能体验到的那个安抚的量,跟普通人会是不一样的,也因为不一样。所以他的一个时间结构,可能相对来讲也处在一个跟大众不一样的一个状态里。

假使个体在时间结构里面想要从退缩一直走到亲密关系的时候,他势必会在卡在那个时间结构的那个点里面,会重新体验到和童年一样的那种受创伤和那种无助的感觉。然后在童年的时候那个创伤他是无力解决的,同样的他也很难在现在克服。他很多时候只是重复的再现童年的那个场景而已。

当然有一些人,他可能会说,那个时间结构可能是由陌生到亲密必经的一个阶段,有可能亲密之后也会重新变到陌生。我也同意这个时间结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其实是流动的,每个人,它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结构里面,它是会反复的流动的。我们只能说,你大致分配在每个阶层里面的时间、百分比大概是多少。同时这个百分比大概的多少,基本上是由你早年那个母婴阶段的经验决定的,那个经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称作是一种脚本。

通常来说,在一个孩子。他如果遇到创伤遇到被忽视的场景的时候,他可能第一个做的反应就是寻求母亲的帮助或者寻求照料者的帮助。但是寻求照料者的帮助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比如说,妈妈刚好在忙,没时间陪伴她或者妈妈有时间去照顾到她的需要。但是妈妈不理解这个小孩照顾的时候并不是小孩想要的。简单的说在中一个良好的母婴关系应该要满足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分别是:可亲、投入、回应。

可亲指的是当婴儿要去找妈妈的时候,他是可以找得到的。妈妈是在孩子身边的。如果在成人的世界当中,可以看到的就是那一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向外界寻求帮助是找得到人来帮助他的。比如说,打电话会有人接或者约别人出来约会,那个人是会应约的。这叫可亲。

第二个叫投入。投入是指找得到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参加了约会。而且被邀约的这个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个体身上的。

第三个部分回应。回应指的是被邀约的这个人,他在陪伴个体的时候。他基本上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基本上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为基准点。在这样的一个反复的过程当中个体才会感受到,在他需要、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向外界寻求帮助,这样的一种方法是会有效的。

在TA里面,我们通常认为这个过程就叫要求安抚的过程,当然要求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安抚的过程,很多时候个体在外面去寻求帮助的时候是没有用的。很多遇到困难的个体,他都会认为遇到的这个困难,只能靠他自己。他从外界去要是要不到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有外界的人问他“你最近过得怎样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回应“还好”或者“还不错”。

这种“还好”、“还不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仪式化的回答。这种仪式化的回答,它底下的一个根源,就是因为个体不太相信他去告诉另外一方他现在遇到的一些困难,另外一方是可以帮得到他的。那势必跟他以前在亲密关系里面的可亲、投入、回应。这三者直接经历到的这经验是有关系的。

当然这种通过向外界去寻求帮助的这个过程里面自己要不到自己想要的部分。也会让个体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自己好像会去麻烦别人,自己好像比较糟糕。类似这样的一种感觉就会反过来更加强化个体不会继续向外界寻求帮助。如果个体不会向外界寻求帮助,个体就会进入第二层解决问题的阶段,这个阶段完全是靠自己的,因为靠自己所以个体就会启动自己的生理唤起器的系统。

这个过程可能是类似于战斗、逃跑等等这样的一些反应。这些反应会带来,生理上的唤醒,比如说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起。这些神经系统的激起有助于个体更有效率的去面对个体眼下遇到的困难。但是有的时候那些困难是很难被解决的,所以个体的紧张度就没办法缓解。同时没办法缓解的时候,个体就会处于长期损耗的情况下,并且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个体很快就会枯竭。

而且长期的紧张没有缓解也会带来个体内在生理结构的一些改变。结构的改变可能是会出现在内分泌失调或者内在的一些激素水平紊乱。这些东西都会带来个体在长时间内都没办法通过理智的大脑,让自己放松下来。虽然危险已经解除了,但是个体还是会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第二个层次里面的个体,他没办法控制身体带来无力感的部分。其实跟个体在外面无法寻求帮助并且无能为力的部分是相似的,但是个体很难体会到这个层次。

所以个体如果已经完全衰竭。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他就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崩溃。那在崩溃的状态里面,个体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想动,在这样那种状态里面,放在时间结构里,个体的时间结构里面又完全的回到了退缩的那个状态。但这种退缩它带来的意义是个体可以有一个休息的机会,他可以尽量减少能力的损耗。就好像我们事情不顺利,造成心情很烦躁的时候,我们是不想说话的,就想一个人待着。

刚才我也讲了在这个金字塔的结构里面,越是往下的时间结构安抚的量是越大的。如果待在这样的一种退缩的时间结构,他的安抚量是不够的、是最少的水平。如果是不够就会使个体在这样的一种状态里面,他是安抚缺失的,这种安抚缺失会逼着个体又要再次的想方设法从退缩走到闲谈走到仪式走到活动走到心理游戏走到亲密关系。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从金字塔的顶端就是安抚最少的那边走到下面的亲密关系,安抚最大的那边。这个过程很多体验个体不是第一次体验到的。很多人在这样走的过程当中,以前都有很多创伤会再次被诱发。以前这样走过一次不顺利的经验会在这一次重新想要走这条路的时候重新的再次被唤起。而被唤起的结果就是个体往往会用过去的老办法,企图可以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但是结果往往是悲剧的,个体还会重复早年的悲剧。

个体如果不顺利的时候,个体的内在心理结构就没办法去承担在那个时间结构里面有的安抚量带给他的那个冲击。如果他没办法经验到那个冲击的时候个体会自发的从底下安抚量比较多的时间结构自己退回去。他可能可以由亲密关系退回到心理游戏退回到活动退回到仪式、退缩,这个时间结构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在每一个时间结构里面,个体的时间结构,如果是不够的坚实,或者说不够的成熟,当他遇到困难都会让个体企图通过刚才讲的那三个部分进行反应。那三个部分就是指通过外界去寻找别人来帮他,如果找不到人,那就靠自己,那靠自己也没有用,就崩溃。所以这三个阶段会在每一个时间结构里面出现。

只是说在每一个时间结构里面出现崩溃的时候,它带来的安抚,特别是那种负面的安抚,它的量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如果个体没办法承受很多负面安抚的情况下,就会尽量的让自己的时间结构处在比较少安抚的时间结构里面。然后在那个时间结构里面,个体又会因为整体上的安抚量太少,所以又想要走到底下比较亲密的时间结构里面,这是一种本能,都需要多的安抚,但是走的过程中个体又会很快的重复以前的那个经验。

所以这种反复的重复性就是我在讲这个时间结构里面的那个脚本的那个部分。当然对这个脚本,我们的短时间是很难去探索的。如果去探索这个脚本就意味着说个体每一次的崩溃的时候会有一个很好的关系,那个关系是让个体体验到说外界是靠得住的。然后那个很好的关系往往就是可亲、投入、回应都做得特别好的。在这样一个结构的时候,个体就会重新相信外界是能够帮助他的。如果相信外界是能够帮助到他的,他在第二个层次个体副交感神经唤起就会比较少,也就是外界能够帮助到自己,自己就会比较有机会放松。如果自己可以放松的情况底下,外界有人可以帮到自己那个体就重新有更强的一个信心可以接着往下面走。

这样子描述是比较简单的在讲一个一个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一个基础的原理。当然现在很多人可能很焦虑或者是身体症状特别明显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地判断它是处在第二个层次就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它可能已经处在一个很强烈的激活的状态的。在那个状态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医院、去服药来调节生理状态。当然服药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说服药他并不能带来本质上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你关系出现问题的部分的任何改变。服药在短期内解决了你在第二个层次的唤起,但是在第二次你出现困难的时候,你还是会再次出现这样的紊乱状态。

所以良好的一个疗愈系统,我会觉得说通常来讲应该是心理治疗,也就是说药物的部分还有心理咨询应该是两者并重,两者都不可忽略,一起努力的,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下午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前二十九期的微信群分享文字稿可点击以下链接:

重新认识你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情绪帮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但其实是三个人在斗争——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

自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五)

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无罪,我们都在爱中--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六)

疗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七)

根轮和顶轮之间就是我们在人间修行的道场--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八)

答案就在问题中--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九)

当我们知道为何的时候,如何就不是问题--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

一个人去骑行--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一)

生命那么短,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二)

借由认识你的性来认识你自己--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三)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四)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五)

在关系中看到自己(下)--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六)

孩子叛逆,父母应该怎么办--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七)

了解二孩相处之道,让同胞关系更融洽--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八)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该怎么办?--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十九)

怎么避免孩子出现重大心理问题--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

警惕!别让标签毁了你的孩子--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一)

这样听和说,和孩子真正心贴心--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二)

身体是非常诚实的--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三)

身体不会说谎--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四)

沉迷游戏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解析--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五)

帮助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六)

欢迎来到一年级(家长篇)--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七)

欢迎来到一年级(孩子篇)--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八)

时间去哪儿了?--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二十九)

文字整理:怀众实习生

文字校对:情子

文字编辑:Bonnie

音频整理:怀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