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文化最推崇的外国人,专门买了一座岛,延续清朝的制度
1935年,英国一份报纸曾经做了这样一篇报道:在英国有一个小岛,属于大清帝国管辖,挂着大清帝国的旗帜,岛上的建筑也都是仿大清朝的风格,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后来查明了,这个岛的岛主叫庄士敦,在伦敦大学担任中文教授,曾经是大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也是中国文化的极力推崇者。
庄士敦1874出生于英国爱丁堡,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到香港工作,成为香港总督的助手,再后来,被派去威海卫当总督。
庄士敦来到中国,虽然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但不得不说,他来到中国后,迅速迷上了中国文化,尤其喜爱中国的诗词歌赋和诸子百家,并潜心学习中国佛教,走遍了中国的山川大河,遍访名岳古刹。
1919年,溥仪想找一位外国老师学习英语,内务府当即就想到了庄士敦,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选了,精通中国文化,又是英国来的,会纯正的英语。后来,经过与英国使馆的交涉,庄士敦正式进入紫禁城,成为溥仪的老师。
这一年,溥仪13岁,庄士敦45岁。
庄士敦主要教溥仪英语,以及国外历史、地理、人文等等,但是,他更多的时候喜欢教溥仪中国文化,这让溥仪十分吃惊。
庄士敦对中国文化有多了解呢?按照当时宫里人的说法,如果庄士敦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不敢说拿下状元,至少进前三名是没有问题的。
庄士敦因为极力推崇中国文化,虽然当时大清已经没了,但庄士敦仍然按照大清朝的礼仪去对待溥仪,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大清朝能够恢复,当然,这是他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
溥仪受到庄士敦的影响,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剪掉了辫子,学会了骑自行车,用上了电话,还学会了使用照相机,完全脱离了一个封建皇家少年的窠臼,变得非常时尚。
1922年,溥仪和婉容结婚,大喜的日子,他不忘“册封”,授予庄士敦“一品顶戴”,这几乎是前清官员能享受的最高荣誉了。
溥仪还专门让人给他做了一套官服、官帽,庄士敦激动得热泪盈眶,专门拍了一些照片,寄给了英国的亲戚和官员。
这套衣服,庄士敦一直保留着,前面讲过,他专门买下了一座小岛,仿照前清的制度和建筑风格,挂上大清的旗帜,凡是有人到岛上来拜访,他都会穿着溥仪给他的这套官服接见,还经常说:“我这辈子就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
大清朝垮台后,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外国人,可能也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一度无家可归,多亏庄士敦出面,联系英国使馆,最后让他在天津的日本辖区落了脚。从此,庄士敦离开了溥仪,回到了英国使馆,不久后,又回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任教。
后来,溥仪在伪满洲国的时候,庄士敦还曾两次去看他,溥仪劝他留下来辅佐自己,但都被庄士敦委婉地拒绝了。
庄士敦回到英国后,专心教书,并回忆在中国的点点滴滴,开始著书,先后写成了《紫禁城的黄昏》《佛教徒的中国》《儒教与近代中国》《中国戏剧》等等著作,其中《紫禁城的黄昏》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非常畅销,他就是靠着这本书的稿费,买下了那座小岛。
1938年,庄士敦在这座小岛上去世,享年64岁。
遗憾的是,庄士敦一生未婚,也没有子嗣,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