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的中青年,坚守的老人,他们的故事是一段逆流的人生 | 小马过河02
按:小马过河的故事,我到了近年很喜欢。小马要过河,问过松鼠和老牛,一个说很深,一个说很浅,小马后来自己下水,才发现河水不深也不浅。我们和故事里的小马一样,很多事情只有亲身去经验,才知道个中滋味。就像***里说的,“人间不可能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神学理论的;然而,放诸四海皆准的经验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须的。”
这一年,我觉得自己正从河岸边走入河里,心里不断浮现那些岸边的风景,还有我在岸边听来的、已经过了河的或者未曾过河的人的故事。我打算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2013年夏天,我和同伴驻点高雄,做一档《南台湾新发现》的节目,当时主要在高雄、屏东、台南等地采访。
台湾南部相比台北,没有什么都市范儿,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跑到台北找工作,就像现在的北上广一样;不过,也有一些人离开台北,回到原乡。他们其实是逆流,却被取了一个名字,叫“返乡潮”。
1
某天,我从报纸上看到新闻说,在屏东有一位香蕉达人,种出的香蕉拿到了全台湾第一张全球证书,出口欧盟。
很快联系到了他,敲定采访。他就是照片中的主人公,叶志雄。
(左边是作者,右边为叶志雄)
我们先到他家,传统的大厝,宽敞阴凉,大夏天不开空调也很凉爽。他的父母正在午休,我们安静地开始采访。
他告诉我他已经52岁了,曾是一名录音师,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回到台北,为那些知名的台湾歌星制作唱片,在台北呆了10年。
突然有一天,他觉得不能再过这样的日子,每天傍晚出门、通宵工作,凌晨回到住处睡觉,周而复始。他说,“我每天都看不到太阳,我觉得不能再过这样的日子。”于是,他决定辞职、离开台北、回归家庭。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要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吧?”
他的回答,我至今还记得,“勇气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接下来的计划才重要。”
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相亲(在台北相亲,找到一位同样是屏东人,愿意从台北回到屏东的姑娘)、结婚、辞职、搬家、回乡、开始学种香蕉的一系列行动。
他领着我们去看他种的香蕉,老实说,他看上去不太像农夫,但也不太像音乐人了。
傍晚,叶志雄开车带我们去镇上的一家吉他行,每周三晚上在那里有一节课,教附近的小朋友弹吉他,这大概就是他告别台北后,为数不多的,和音乐还有联系的地方吧。
人生的壮年,却在职业上来了个大转身,虽然他和我说,勇气不是最重要的,但我觉得却是最珍贵的,能换一套价值观,换一套生活方式,从零开始。
2
高雄的六龟区,在2009年莫拉克台风中受重创,2013年时,已经逐渐修复。
有台湾同行听说我在做一档“下乡”的节目,建议我去采访一位温泉山庄的老板:陈建男。
(左边是作者,右边为陈建男)
这个温泉山庄原本是陈建男的爸爸在经营,莫拉克台风来袭,他父亲为救人而罹难,当时只有25岁的陈建男,原本在高雄市区工作,不忍目睹家园残破的景象,他回到家里,代替父亲成为了顶梁柱,修复被台风和暴雨肆虐过的家园和温泉山庄。
因为从市区通往六龟区的道路被冲垮,温泉山庄游客稀少,请不起太多人手,陈建男和弟弟什么活都干,木工、水电工、园艺师、保洁、导览……
陈建男年纪轻轻,却很有担当,他说,“在外面工作你就是别人的手,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山上做老板,你就是自己的脑,要安排自己的工作。”
采访后我问陈建男,你从高雄市区回到这里,(这么偏远),你的时间又都被绑在了山庄,怎么交女朋友谈恋爱啊?
他竟然回答说,“我结婚了!”
很好,我多虑了。
3
高雄的美浓区,是在台客家人聚集地之一。那一年我采访到一位做客家人蓝布衫的手艺人——谢国耀。
谢国耀的店锦兴行全台仅存唯一一家蓝衫店,连***、***也是他的顾客。但是店面着实不起眼,在一条普通乡镇路边,招牌小小旧旧的,店里堆着各式各样的花布蓝布,一台老旧的缝纫机就摆在门口。
(左边为谢国耀,右边是作者)
其实客家人日常已经很少穿蓝布衫了,偶尔只在表演或者特殊场合穿一次两次,但作为客家人的文化象征,不可轻易被取代。
谢国耀是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锦兴行的,父亲一直做到101岁去世;谢国耀本人已经70多岁,一直没离开过美浓,没离开过这家店。
采访时,谢国耀拿着剪刀就着蓝布,擦咔擦卡很快就剪出一个T型,这就是蓝衫的雏形,接下来还要缝制、包边等,一件衫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即便如此,谢国耀依然坚持手工裁剪缝制。
我问老板,有没有做好的衣服,让我试穿一下,果然有。我试穿的这件,售价3000多台币,合人民币600多元,实在不算便宜,我也就过过干瘾便罢了。
4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翻了以前的微博、微信,才找到这几张存图。我一直不喜欢拍照,竟然和这三位被采访人都合影留念了。
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过去7年了,为何我对这三位的故事念念不忘呢?
我仔细想了想,可能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吸引着我:回归家庭,回归到每个人的根。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都离开了家和家乡,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工作、生活;老家只能是节假日偶尔回去。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年纪渐长,那种牵挂像是从心底长出来,纤细却韧性十足,伸向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