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中,他比钟伟更委屈,原本铁定的上将

在1360位开国少将中,有好几位本来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军衔,却屈居少将,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最有代表性的比如钟伟,四野第12纵队司令,林彪帐下的一员虎将,连纵队政委袁升平都是中将,司令却屈居少将,确实很不应该。

其实,在少将中还有一个人,比钟伟的资历更深,完全够得上评上将,却也同样只评了个少将。

这个人,就是贺晋年,陕西子长县人。

先来看看钟、贺两人的资历对比——

红军时期,钟伟最高是第78师政治部主任,而贺晋年是红27军军长;

抗战时期,钟伟是淮海军区第四支队司令,而贺晋年是三边军分区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钟伟跟贺晋年平级,都是四野纵队司令,钟伟是12纵,贺晋年是11纵。但贺晋年还是15兵团副司令。

建国初期,钟伟是广西军区参谋长,而贺晋年是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可以说,从红军时期一直到建国后,贺晋年都压钟伟一头。

而且,熟悉军史的人应该也都看出来了,以贺晋年的资历,完全是上将的标配。比如当年的红27军政委王平,就是上将;还有11纵队副司令周仁杰是中将,正司令却成了少将,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而且,1955年授衔时,在所有副兵团级的将军中,基本上是一半上将,一半中将,只有贺晋年一个人是少将。

(图:贺晋年画的将军竹)

其实,贺晋年本来是完全应该评上将的,至少他代表的是陕北红军的山头。

在红军后期,我军有四个比较大的山头,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陕北红军的历史上,也有不少代表人物,比如两位最早的领导人刘志丹和谢子长,可惜都英年早逝,没有等到授衔,否则两人至少是大将。

1955年授衔时,陕北红军的最高代表是徐海东,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病,但因他的资历和代表性,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高居第二。但在上将的评选中,原本贺晋年是最佳代表,最后却给了阎红彦。

那么,阎红彦有没有这个资历呢?应该说也有,红军时期,阎红彦跟贺晋年都是军长;抗战时期,阎红彦是关中军分区政委,跟贺晋年也是平级;但在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是二野的纵队副司令,比贺晋年低了一头。更重要的是,在授衔时,阎红彦已经离开了军队,正担任四川省副省长,按规定是不应该被授予军衔的。

很显然,把上将授给阎红彦,就是为了不给贺晋年。

甚至,一开始贺晋年连少将都不是,而是被评为“大校”。这个结果,连彭老总也看不过去了,就去找朱老总反应,朱老总又去找毛主席,毛主席说了一句:“贺晋年怎么能是大校呢?最起码他也是个少将吧。”就这样,贺晋年成了当时唯一一位副兵团级的少将。

那么,贺晋年为什么被刻意压低军衔呢?

这就要牵扯到陕北红军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高岗了。

建国初期,高岗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贺晋年作为他当年的老战友,也被他调去东北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成了他在军区的左右手。后来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高岗一死,贺晋年自然也就不会受到重用了。

当然,贺晋年虽然只评了个少将,但他的待遇却是中将级别的,这多少也算是对他的一个补偿了。

有意思的是,贺晋年一家出了三个少将,除了他自己,他的弟弟贺吉祥也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过吉林省军区副司令、辽宁省军区副司令。还有他的儿子贺毅,也在1988年被授予少将警衔。

贺晋年70岁那年,响应中央“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退了下来,开始学习绘画。贺晋年最喜欢画的就是竹子,风格极为独特,“叶垂千口剑,杆耸万条枪”,被书画界誉为“将军竹”,还在香港举办过画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3年5月11日,贺晋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高龄。他的追悼会按正大军区级别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出席,极尽哀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