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钢:决定创新水平的制度排序,你猜中国排老几?
201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上
李克强总理30多次提到创新二字
例如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等
建立创新型国家
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
但是从成效上看和欧美国家差距一直很大
哪些激励机制能够真正的刺激创新
政府在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当中
应起到什么样的角色和作用
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又将如何发展
经济学家许成钢做客世纪大讲堂
将为您一一讲解
主持人:田桐
嘉宾:许成钢
许成钢,经济学家,现任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契约理论等。在中国转轨经济中对政府和企业激励机制研究有特殊贡献,2016年与经济学家钱颖一共同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历史中的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要素,哪个国家有持续的技术进步,哪个国家就发达。但是技术的进步非常依赖制度的保障和保护。
清朝的末期发动的洋务运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达几十年的努力,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改革开放非常相似。同时洋务运动时期有一个核心重要的基本原则,其名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为制度上不能够触动,唯一要触动的是学习制造尖船利炮的这些技术。因此在通过送留学生出国造访,邀请国际间的工程师、科学家、高级管理人员在中国操作等努力之后,清末时期的中国如果单纯从技术上看,洋务运动曾经取得过非常非常重要的成绩,比如说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克鲁格大炮,在上海和在武汉分别都能够制造其中相当一些最先进的克鲁格大炮。在19世纪末机关枪刚刚发明的时候,在中国就已经能造出来了。
然而落后的问题在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这样一个原则下,它的制度没有改革,因此中国经济的整体落后,中国技术的整体落后没有基本的变化,而后有了甲午战败后的《戊戌变法》。甲午战败使当时的改革者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制度决定了整体的技术,决定了整体的经济,决定了整体的社会,因此必须要经过制度的改革才能够使中国的全面的技术、经济、社会的落后的状态发生转变。
洋务运动历史图片
回顾建国后将近7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分成两段。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制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基本的缺陷。
这些非常严重制度缺陷导致了中国的整体的经济的落后,技术的落后,尤其是在大跃进和文革这段时间里使得中国从技术的整体上来看和世界的前沿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扩大。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在那一段时间里通过举国体制的力量搞某一些项目中国也并不是没有成就,比如说中国曾经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胰岛素,从生物科学上讲可以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还有在1958年中国制造了亚洲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那时日本连计算机的影子都没有,所以如果把时间停在1958年1959年,可以说中国在计算机上面是亚洲第一,在那一段时间中国的技术的整体跟世界前沿差距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有了特别了不起的个别成就。因此这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的技术的整体,如何去判断中国的整体的状态是什么,并且在其中找到一些重要的成绩。
1986年建设中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及口号
在最近这30年来,中国和国际前沿之间的差距又迅速缩小。改革以来的成就实际上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指的是市场、民企和私有产权导致中国改革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另一面,中国技术的创新仍然非常的不足,原因主要是因为制度上面还有很多的障碍,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来帮助解决问题。
技术创新的源头
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它的原始动力从哪里来?
从科学来,而科学又是从哪里来的,这种革命性科学上的变化,都是由这种以好奇作为目的科学探索所产生出来的。目的原本不是为了发展经济,不是为了造一个企业,原来并没有实际目的,只是因为好奇。
好奇心本身就是最大的激励机制。就制度而言,自由,能够帮助这些有好奇心的人发展,没有自由不能发展。到了搞应用的阶段,好奇心那一面不再凸显,因为此事没有那么重大了,这时名利的激励很重要,比如说诺贝尔奖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激励机制。但是创新讲的仍然是研究,最后一定要落回实际,需要盈利,所以到了最后以实用为目的创新一定需要有商业的利益来支撑。
比如说瓦特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爱迪生、特斯拉、马可尼都是第二次产业革命,乔布斯是第三次产业革命,都是以实用为目的进行创新活动的,这些进行创新活动的每一个人都从中获得极其巨大的利益。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
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从近200多年的历史整个概括一下,可以做出以下的概要:科学技术的所有的重大突破都不来自于计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观察,这是历史事实。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所有的重大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想法100%都来自于对自由的探索,这个是想法,想法本身无法构成突破。突破一定有结果,结果一定都来自于优胜劣汰的竞争,优胜劣汰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机制,这是由制度决定的,就是制度决定了在社会里有没有优胜劣汰。
新的想法来自对自由的探索, 如何做到自由探索,实际上核心就在于一个全社会的法制的环境,以及大学必须是自治的,教授治校而不是政府治校,教授治校而不是官僚治校,是由教授来决定所有和大学相关的资源配置,在这个背景下全社会的法制的环境和自治的大学的背景下才有自由的、宽容的和资源配置的合理的状态。
产业革命中的制度建立
前段时间刚召开的达沃斯会议。它的主题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
三次产业革命及第四次的中心发源地就是英美,英美制度同其他的市场经济,和其他的法制社会相比的最大特点是英美法系的核心是保护私有产权、保护个人自由,其中包括保护高度自治的大学制度。
第二点是由英美的制度带来的对企业家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个特点是由英美法系带来的对金融市场保护和支持,金融市场在这里是核心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是资源配置的中心。
第三次工业革命
决定技术创新水平的制度的排序
排到第一位的是英美的制度,英美的法律体系支持的市场制度最有利于革命性的创新,因此历次的产业革命都从这个制度里产生。
排到第二位的是欧陆法系支持的市场的制度,然而其并不意味着它只限制于欧洲大陆,实际上也包括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它们能够紧跟着前沿然后产生重要的互补性的创新。
排到第三位的是国有制度的计划经济,其中创新有基本困难,在这种制度下在技术上基本限制于模仿和追赶,创新的效率严重低于市场经济。
排到最末尾的是群体运动和没有法制的市场经济,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混乱,群众运动通常是指国有制的计划经济下的群众运动,没有法制的市场经济指其他的落后国家没有法制来维持市场秩序。它的创新因没有秩序而止步不前。
从建设性的角度来看,绝对创新的主要的具体制度是什么?
第一点就是法制和保护产权的制度。保护私有产权维护市场制度的法制制度是所有事情的基础,它为创新提供的正确的动力和提供了资源配置的基础。
第二点就是市场制度,市场制度指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产品这四大市场。这四大市场的竞争决定了优胜劣汰的机制,四大市场秩序保证了企业家能够成长。
中等收入陷井其实是制度陷井吗?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井,是一些经济学家尤其是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结合当今世界上的诸多数据所得出的一个结论,然而此数据的得出一方面看得比较表面,另一方面看得时间较短。其实它们是发达经济后来变成了中等经济,从中可以看到为什么发达经济后来变成了中等经济,然后永远也无法追上,实际是导致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制度不够好。制度的原因导致它们的经济从过去更发达变成了不够发达。
双创对即将毕业或者是马上要进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制度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解决的时候,人们像群众运动一样去做是做不好的。实际上我们国家有过很多的教训,最严重的教训就是大跃进的时期和文化革命的时期都有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推动科技,推动革新。然而大跃进也好、文化革命也好,那些群众运动推动科技、推动创新都是失败的。所以这个地方要认识的清楚:愿望不等于能够执行,执行一定靠的是制度。
下期预告
诺贝尔奖不是完美的制度,因为诺贝尔奖在历史上犯很多的错误。
苏联体制的弊端,中国建国实际上就是全面的从苏联移植制度,以及苏联解体的制度性原因。
中国体制在创新方面又遇到了哪些障碍?
制度里包括了法制很弱、创业很难、监管不对劲。
世纪大讲堂,什么制度能够激励创新
下周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编辑: 二丫、韩慕青青、蒙小度
推荐阅读:
·董建华接受凤凰卫视独家访问:香港应把握国家发展机遇 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充满信心
·高能!教你来一场不花钱的毕业深度旅行
·这位大师曾在中国画生死关头冒险挽救!他是毕加索的中国知音,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