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的危害有多大?
“手抖”是我们口头上对身体某一部分或是全部抖动且不具有规律性的称呼,在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是震颤。
震颤在临床上有可分为多种情况,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回跳性震颤等等,出现这些震颤与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相关。但是有时候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手抖”可能不是疾病的表现,换句话说,它只是普通的生理反应。但是经常手抖的话,就要重视了。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1. 生理性手抖
这种情况的抖动,常常表现为抖动幅度小、速度快、无规律,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极度劳累、精神恐惧、紧张、激动等。一般的情况下,只要引起抖动的原因消失,那么手抖的情况也会随之消失。
除了生理性的手抖,还存在病理性的手抖。
2. 帕金森病
震颤是帕金森病患者典型的症状,常常表现为静止时手出现震颤,而拿东西时则程度不那么明显。而且出现抖动的那只手,常常动作缓慢、不灵活,并且可能随着疾病发展,由一只手抖变为两只手抖。
3. 甲亢
患上甲亢的人除了会出现焦虑、紧张、食欲增加、体重减轻等情况,也会有手抖的表现。所以出现手抖不排除患上甲亢的可能性。
4. 特发性震颤
这是一种家族性震颤,不受年龄的限制,常表现为拿东西时出现震颤,但是动作不会变得迟缓。值得注意的是,有特发性震颤患者患上帕金森病是常人的五倍。因此有特发性震颤者需要格外留意自身的情况。
5. 老年痴呆
患上老年痴呆的人,他们的手也可能出现震颤反应。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不仅对于患者本身是个负担,对家庭更甚。
除此之外,上肢神经疾病和损伤、脑组织疾病、食物中毒、戒烟酒之后出现的戒断反应、小脑、脑干病变、脑缺血等都有机会引发“手抖”。若是出现了长时间并且幅度大的手抖情况,一定要及早查明原因,尽早治疗,以免疾病侵袭或是加重疾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