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荣:傅老头吃低保|小说
文/沈志荣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80年秋季,包产到户终于靴子落地。某一天,傅家四弟兄也要各起炉灶,分家而治了。
树大得有分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傅老头背靠被褥,翘起二郎腿,半躺在上房炕的主位上。
大儿子二儿子落座在两侧炕塄上,三儿子四儿子坐在了地上的板凳上。
眼看全部家产一分为四了,老大忽然一拍大腿:“嗨嗨,都叽咕得很,把那头老掉牙的羝羊忘了。”
“那分四份,咋分?”老三好像学生娃遇到了难题,懵懂说。
老四不假思索,站起来,大手一挥:“抓阄。”
“对啊!”其他弟兄立马脸上挂滿了笑容,随声附和道。
于是,主持人老大团了四个白纸团。三个其墨未染,一个上面赫然写了“老羝羊”三个字。
眼看弟兄四人最后一次抓阄开始了,傅老头多少有点心慌意乱了,斜了身子,轻声说:“还有我呢。我到你们谁家去?”
父亲的话就是消声器。霎时,弟兄四人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沉默了约摸两分钟,老二左顾右盼了半晌,试探道:“要不,一块儿抓?”
“怎么个一块儿?”老三没转过弯来,眨巴着眼睛,问。
“和羝羊。”老二低垂了头,补充道。
“不大好听吧,各位!”老四挺直了腰板,提醒说。
“没关系的。只要公平就行。”老二也直了身子,满不在乎说。
“那就这么办吧,现在时兴这个。分田分地抓阄,村社选干抓阄,老婆生不生孩子抓阄,学生升学抓阄,什么都抓阄,有点像神庙里的抽签。”老大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张小纸条,上面慎重写上“大”这个庄重的字儿,再团成团团儿,小心丢进放纸团团的小碗里。
老大开始行使自己主持人的权力了。他拿起小碗,用右手按住碗口,左手掌了小碗,跟拜佛似的摇了几摇,放下,一脸的严肃,一字千金似的说:“抓吧!”
弟兄四人每人抓了一个,还剩一个。
老四说:“不对,把写‘大’的一个放进去,就应当把空白纸团取出一个来。”
老二用眼角瞟了老四一眼,说:“大没抓,让大抓嘛。”
傅老头糊里糊涂,起身抓了。
结果是:老大抓了羝羊,老二老三老四抓了空白,傅老头抓了自己。
又是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这次是老大打破了沉默:“大,把我的羝羊给你。”
傅老头没吱声。
老三鼓起勇气,大胆说:“其实,这样也好,挺潮流的。据说,人家外国老人就不喜欢和孩子一起住。”
傅老头还是没吱声。
“就是,这样你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大看着父亲不悦的样子,开导说。
傅老头两眼直勾勾盯着那个小碗,还是没吱声。
老二急忙补充:“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傅老头不吱声,但大脑里翻江倒海般热闹:人常说,养儿防老,防个毬!屎一把尿一把拉大了,翅膀硬了,老子就成垃圾了。四个儿,分五家,让我老汉炖砂锅,还一个个说的天上有地上没的。
三十年前,老伴去世,寡居的刘阿姨不知秋波暗送了多少回,尚大娘眼去眉来了多少次,为拉扯这几个哈怂,咱都薄情寡义,自散鸳鸯。哎,世上没有后悔药啊,有的话,我吃它半背篼。“满炕儿女不如半路夫妻”,我咋就这么鬼迷心窍了呢!
从此,有人在背地里把傅老头叫傅老五,也有的叫砂锅客。
上世纪末,开天辟地头一遭,农村实行低保了。这消息很快传到了这山旮旯。
根据政策,七十八岁的傅老头,向社长提出了享受申请。
社上报村上,村上报乡上,不到半月,审批结果下来了:傅老头不符合条件。
傅老头拄了拐杖,去问社长:“你说说,这要是评优秀选先进,我不够条件,这没得说。吃低保,我哪一条不符合了呀?”
社长说:“你的户口和你二儿子一家在一起,他们家有汽车。有车有楼房者一律不得享受,这是硬杠杠。”
“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我一个人过活二十年了。户口和谁在一起,顶个屁!你社长不知道?”傅老头申辩说。
“我知道。乡上党书记说了,落实低保政策,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肯定问题不少。像你这种情况,全乡已经发现了好几例。党书记说,还是走程序,本人再写个分家说明,社上加注意见,社长盖私章,村上加注意见盖公章,乡上统一研究报县上批准后执行。”社长一五一十解释说。
遵照乡上党书记指示,傅老头吃低保的事儿按程序又扎扎实实走了一遍。不日,申请摆放在了乡办公室的桌面上。
乡上研究时,有的领导提出,现在,重视传统文化,重塑传统文明。百善孝为先。膝下有儿女的老人吃低保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鳏寡孤独者必须有人照管。把老人单独分出去的办法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老人不能享受低保,他们的养老问题必须首先由儿女承担。儿女实在有困难的,政府再出手帮助。
傅老头吃低保的申请又一次被刷了下来。
这次,社长跑到傅老头家里,建议说:“傅大爷,根据乡上的政策,我们想办法钻空子。”
“怎么个钻法?”
“乡上的政策无非是老人得有人照管,不能单独分出去,对不?”
“嗯,嗯。”
“也就是说,不能让老人单独居住,对不?”
“嗯,嗯。”
“你大儿子的大儿子都博士了,家在大城市武汉,对不?”
“嗯,嗯。”
“把你和大孙子一家分到一起总可以吧?”社长两只手同时向上扬起,好像干了件名垂千古的伟业,得意洋洋说。
“没妨碍?”
“这有啥妨碍的。”转眼,社长又问,“估计你大儿子同意不?”
“估计不来。”
社长有点像发火:“这事儿你别管,我去问。他同意就好。不同意,我打电话给你大孙子,我想博士和他大总不是一个水平吧?!”
如此这般,把傅老头与大孙子分到了一家。又是个人申请,社上加注意见,社长盖私章,村上加注意见盖公章,报乡办公室。
还没到审批会上,工作人员上网一查:大孙子是武汉大学博导,学校给他三年前分了一大套楼房。
又卡壳了。
傅老头最终没吃上低保,大儿子吃上了低保,二孙子也吃上了低保。因为他们都既没车又没楼房。
又过了两年,农村养老保险有政策了。按政策,傅老头每月领取养老金100元。他逢人便夸:“还是人民政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