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明鲁王有关的地名之 枣庄篇
枣庄市中区鲁王桥村: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鲁王桥村,是北宋年间建村的古村落,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根据村中碑文记载,当时村有一桥名为“拯溺桥”。明朝鲁王赴抱犊崮东麓龙凤寺降香时,重修此桥改名为“鲁王桥”。此村以桥得名“鲁王桥村”。
山亭区王山古墓与洪门村:明万历二十四年编印的《兖州府志》载:“车稍山,在县 ( 峄县 ) 北六十里,即《寰宇记》花盘山也,沧浪之水出焉,四围峰峦突兀,俯瞰涧谷……” 因此山埋葬着明朝鲁藩乐陵王、安丘王,后被世人称为“王山”。《峄县志·古迹考》载:“明朝鲁藩乐陵王,安丘王墓,县北五十里王山麓”。“墓前为红门村,坟园之旧门也。”王山古墓位于枣庄市市中区东北约 15 公里处,其地属于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红门村。由南而北视,左右皆有崮顶者,分别为西东相山,东相山绵长,西相山突兀,二山相对而出。中间山坳以北中峰者为王山。山南麓即是王坟。《峄县志》既然记载他们是“鲁藩王”,看来二位墓主一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第一代鲁王朱檀的后代无疑。鲁藩王食邑于山东,按照明代的分封制,鲁王子所封汤沐邑均应在山东境内,死后也葬在山东境。且经实地勘察,王山南麓的王坟所在的方位,与《峄县志》记载完全相符。且传这里埋葬着乐陵王、安丘王家族,遂有墓葬群之说。数百年来,陵园南门前遂成村落。又据乡人所传,陵园的南门为朱漆大门,遂有“红门”之名。后来南门成为古庙,庙损而红门台基久存,现村前附近有一片土台地依然被俗称为“红门台”。陵园的“红门”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该村子却沿袭了“红门”之名。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王陵仅存遗址,在洪门村偶尔能够找到明代大青砖,绿色瓦片和兽头状的绿色陶制脊顶等。新中国解放后,“红门”同音改写为“洪门”,虽然感觉气派了,但是完全失去了作为历史符号的意义。
滕州市东郭镇境内的莲青山古墓:多数人认为这是明代末期未完工的王陵。1、墓圹内未建较规格的墓室;2、散落在地面上的半块、整块城墙青砖并不是很多,而且仍散落在原地,在陵区并没发现大型建筑坍塌的砖、瓦残片,琉璃瓦片基本没有。3、正因王陵因故未建成、没埋葬使用,所以明清《滕县志》《兖州府志》均无记载。
另外,在泗水、宁阳等山东其他地区也有很多与明鲁王有关的地名,比如:
泗水皇城村:明朝鲁惠王、鲁端王、鲁恭王先后安葬于村北二旗山,山上建有陵园,俗称皇城。清朝中叶,马、刘等姓相继迁此居住,沿用“皇城”为村名。
泗水王坟村:邹平王墓位于龙门山之阳,灵光寺西。据史志碑铭记载:邹平王靖王泰塍为明太祖朱元璋嫡曾孙,邹平庄定王当瀷、邹平荣安王健档、邹平恭靖王观爁、邹平康顺王颐在等是朱元璋的四代至九代嫡孙,因有明代七位王子葬于此,俗称七王墓。墓南小村因此得名,谓王坟,现更名为龙门山庄。明辅国将军墓位于王坟村北回龙山麓,1993 年 2 月 20 日发现。该墓为明太祖朱元璋七代孙观火尔与二品夫人张氏合葬墓,墓出土金饰品、玛瑙玉器、七星古剑、六角瓷壶和墓志铭等珍贵文物。
宁阳王府村 : 王氏于明末来此首居,后朱氏迁入。相传朱氏为朱元璋后裔。官员过此,下马下轿,取名王府村。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