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加献:长江孤舟载李白|散文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60后,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20余万字的《中国散文》在《散文在线》连载发表。《我读毛泽东诗词》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出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成长于长江上游的巴蜀,卒葬于长江下游的当涂,中间就婚安陆、寓家南陵、系狱浔阳、流放夜郎,“楚狂人”李白一叶孤舟,来往长江之上,狂歌不已,声遏行云。
公元726年,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6岁开始了漫长的邀游兼求仕的生涯。离蜀 顺江而入楚国故地,有了《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年轻的诗人是矛盾的,随江而下,充满对未来对前途无限憧憬;而故乡绮丽风光滔滔江水又勾起诗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及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的这种情怀和内心的孤傲在《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诗人李白伫立江边,久望远去的船只,远去的故人,江流滚滚奔向天际……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流长。
天门山,在安徽当涂县,博望、梁山“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长江穿门而过。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
两岸青山,碧水东流,大诗人依旧是一叶孤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到了34岁时,客游江夏,那种落寞的孤傲有了升华——放浪人生、藐 视一切、傲岸不屈:
木兰之世沙棠舟,玉萧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以豪壮奔放示人的李白一生最悲催的当然是卷入永王李璘事件,受其牵连,他在浔阳被捕入狱,后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当诗人乘着孤舟,逆浪而上三峡,途经黄牛峡,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而时光难度,逆境难熬,触动诗人愁肠,写了著名的《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 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走到四川夔州的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于是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
这首诗声名很大,流传很广,大多人都停留在对李白遇赦后心情狂喜、畅快的解读上——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却往往忽视了啼不住的两岸猿声。
长江两岸的猿声历来有着特殊的语境。
郦道元《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就是基调。
可以想象,离人或旅人听到这样的猿声会是怎样的悲戚呀。
李白当然不例外,一生狂放不羁而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志,一生聛睨一切,不拘小节,得罪了像高力士一样的达官贵人无数,羡慕嫉妒恨又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可见李白的人生“两岸”也确实是猿声啼鸣不住。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正是这光芒屏蔽了李白一生诸如孤寂、愤懑、悲戚、哀愁等负面的情绪,而奔涌长江一叶孤舟则诠释了真实的李白。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