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音:当年的自行车|散文

韩雪丽:手机(外一章)|故事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飞鸽、永久、凤凰……每每看到这几个字眼,不由会想起曾经的自行车年代,那承载了几代人的一串串不可复制的记忆,在岁月的沧桑里渐渐风干、褪色,却仍然心底留痕。
自行车发明于19世纪初,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此后陆续有人构思改进自行车结构,1869年出现了由钢管制作车架、钢圈和辐条车轮的自行车,开始有了实用性,至1886年英国工程师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前后轮大小相同,有前叉和车闸,首次使用橡胶车轮,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打开了道路,随后链条驱动和充气轮胎的完善,真正完成了自行车商业化和大众应用的转化。
自行车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1870年左右,那时是作为消遣的娱乐性工具,光绪十年(1884年)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头已寥寥可见金发碧眼的洋人骑车,清末民初国内不少城市都有了骑行者,只是数量很少。
汕头何时有自行车,未见权威记载,我1978年时在工厂,听闻出生于1920年前后的老工人讲,他们童年已见过街上时有人骑车往来,其中一位机修工,其时约50多岁奔60了,每天上班衣着整洁、头发梳得发亮,有人就说他家1949年前是做生意的,他是“阿舍”(少爷),当时整天骑着辆自行车在街上潇洒游荡,可见40年代的鮀城较富裕的人家自行车已不算稀罕物。
在上世纪50年代,拥有自行车的平常百姓还是寥若晨星,那时谁要是有辆自行车,感觉应不逊如今开辆中档奥迪。在我家老相册中有一张母亲骑自行车的照片,它摄于1959年,时年27岁的母亲风华正茂骑着新购的莱利自行车(图二)。有自行车的人家都很少,拥有进口自行车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辆进口品牌车可是来之不易,是父亲的朋友通过特殊渠道帮助购来的。
可惜骑车的日子没有风光多久,仅几月后母亲因工作过于疲累扭伤了胳膊,治疗时误将只能肌注的药输入了静脉,引起了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几年间反复住院医治花费甚多,不仅再也没能骑车上下班,这辆名牌车也在放置了一段时间后为筹钱解决经济窘况转让了,留下的这张照片记载了我们家最早又短暂的自行车时光。
过了好几年,父亲因工作需要单位配置了一辆平杠自行车,算是那时代的公车吧,在难得的休息日,常见父亲用一块布将车擦拭得光洁发亮。留在记忆里的是,好些星期六的晚上,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上新华电影院看电影,其时市区规定自行车不能搭人,到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还得下车推行,在新华影院门口就有一个认真负责的交通岗。
看完电影常是晚上9、10点钟了,回去时一般经利安路走广场外缘到崎碌尾的饶平路,再转回外马路,这路线没有红绿灯,可以一路畅达,印象中尤其在冬天时节,这段路更是寂静,行人稀少,自行车也零落无几。
1966年身体稍复原的母亲重新上班,单位在当时尚属郊区的东墩,为解决交通不便,托人弄到了供应票,用省吃俭用的积蓄购了一辆锃新的永久牌斜杠女式车,俗称跑车。父亲还为此不太高兴,认为这笔开支太大了。
当年一般员工的月薪在4、50元左右,自行车价格约150元,绝对还是奢侈品。自行车买回家,还要到公安交管部门办理执照,领发号码车牌固定到车头或轮子盖上,每年还要年审上税(图三、自行车执照)。稍让人奇怪的是,自行车虽属奢侈品时却很少听说会失盗,倒是后来普及了反而容易丢失,几乎每家都多少盗失过自行车。
到了70年代,还在读小学的我“承包”了每周擦拭家里两辆自行车的任务,一般是周六的下午或周日上午,先用块布将车身抹净,对抹布不易拭着的夹缝还用细布条穿过去来回擦干净,然后用跟人讨要来的废机油薄薄抹在车身上,再用洁净的布擦一遍,看着整辆车闪闪发亮焕然一新,心里颇有成就感的。
一直到90年代之前,自行车对大众百姓来说还是家中的一件重要物品,那时候,一个青春小伙骑辆“国徽凤”,后座上搭坐一位靓女乘风而驰,绝对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当时结婚物资流行“三转一响”,重要的“一转”就是自行车。
可我成家时却还没自己的自行车,连那一响(四喇叭录音机)还是临时借来放音乐增添气氛的。到次年春节汕头商场开业,妻子一大早就赶去排队,才牵回了我们小家庭第一部凤凰牌红色跑车。此后社会生活的发展让自行车很快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平常物,每到上下班时间那蔚为壮观的自行车洪流,让外国游客惊叹不已。90年代初摩托车流迅速代之而起,自行车渐次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它还仍扮演着代步工具的角色,可其重要性已今非昔比了。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自行车留给我们的故事多已搁在了记忆的深处,在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今天,更多地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在休闲的日子,骑上自行车,迎朝霞披彩云,闻着花香,去品春天的美丽;看夕阳沐清风,天高云淡,去尝秋日的果甜,一路欢歌笑语,心旷神怡,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候。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这条抖音视频看哭无数网友:童年最催泪回忆杀……

    最近,一条充满年代感的短片,在抖音爆火. 短片讲述了80年代,一位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车篮子里装着孩子.后座上坐着母亲,一辆自行车就能载上一家人出门,简单而快乐. 这条短片勾起无 ...

  • 自 行 车

    本文作者声明:该文为原创作品, 同意本公众号<征稿启事及免责声明>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ID:dzwzzz0606 『记录你的心灵感悟与历程 分享你的美文佳作与思想』 杂散文丛|微型 ...

  • 时代记忆,睹物思人:用过这些物件的人,都已不再年轻了

    我是一名70后,家里兄弟五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一名曾在福建泉州晋江军分区军人干部,2008年去世,享年78岁:母亲今年79岁,一生劳累,高血压.关节炎.痛风等等,各种毛病一大堆. 这个中华盛世,真 ...

  • 关于父亲的记忆片段(一)

    三年之前,我从没想过父亲会离开.虽然他病,他痛,但他随时在,只要我回家去,他必定在.而事实是,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他了.父亲在我生活中,呈现的记忆并不繁多和长久,他留给我的时光也并不深远且一路陪伴.但他 ...

  • 【灵璧记忆】童年记忆——骑洋车子

    童年的记忆――骑洋车子 文/欣雅 如我这般年纪的朋友们都会知道,二八大杠是什么东西,我能拽拽地说出童年里我家那辆二八大杠,一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里能拥有它的人家不多,二是因为它带给我的记忆真的是镶进皮肉 ...

  • 苏音:当年的自修大学|散文

    李立纲: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高中毕业后,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先是上山下乡或参军去了,随后恢复了高考,一.二年间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到外地读书去了,我 ...

  • 苏音:还忆鸿爪惊喜来|散文

    山野:红苕的多种吃法|随笔 文/苏音 不记得有多少日子没写过信了,回了回神想到上一次写信大概还是2000年时的事了,一位相交二十多年在珠海的朋友,他大病初愈,电话虽扯了几回,可毕竟吝啬随着分钟跳动而流 ...

  • 苏音:过年捡爆竹|散文

    张德富:莫让恋爱当成一场青春的落花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如今的都市,过年多数已不闻爆竹声了,有点寂静,也少了点气氛.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新一代的孩子们想来会有点 ...

  • 苏音:逛书店的日子|散文

    赵心放:漫话南温泉的人文景观|散文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想想逛书店的日子已有些遥远了,可在书店淘书的日子,却是人生履程中值得珍藏的经历. 最初关于书店的记忆,应该追溯到读小学之前,我识字 ...

  • 苏音:穿越时光的音像记忆|散文

    孙英杰:炊烟里行走|组诗 图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当年的MP3) 如今互联网的"云时代",欣赏影音的方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看大片,大尺寸的LED电视直接上网,许多网 ...

  • 苏音:在恢复高考的日子里|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偶然翻出一张老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养猫轶事》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们家养过的一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端午节情思》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苏音 [作者简介]张跃飞,笔名苏音,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还忆夏夜纳凉时》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那天,我到一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