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西葡(22)
二十九、里斯本的夕阳
里斯本,葡萄牙的首都。曾经的它,充满野望,选在特茹河边的七丘之地,暗含着罗马的影子,贝伦区的命名在葡萄牙语中就是伯利恒,意为基督诞生之地。神圣之地,难以自封;宜居之所,却是天赐,这里汇聚着全国一半的人口,气候温和,环境美好。在欧洲列国名城之中,里斯本的名气不算响亮,之前看游记,纪录最多的关键词是电车、小偷和观景台。小偷是我不愿碰到的,自驾的我也不需要电车交通,于是,我选择登览观景台的方法打开这座城市。城里的许多自然山丘都是观景台,我选择的宾馆就在全城最高的山上圣母观景台旁。
前往宾馆的路上,我在爱德华七世公园停一停。爱德华七世公园、庞巴尔侯爵广场和自由大道连成一条中轴,直达特茹河边,把里斯本分成两半。我站在狭长公园最高的一端俯瞰,右手是上城区,左手是阿尔玛法区,中间是绿色的长廊。爱德华七世是英国国王,因他来访而命名公园,在葡萄牙漫长的独立史中英国无疑是最坚强的后盾。庞巴尔侯爵是葡萄牙首相,十八世纪最成功的权臣,他推动波特酒贸易,提振殖民地经济,并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设计和重建这座城市。里斯本大地震,据说达到九级,震后还有海啸和火灾,导致全城85%建筑倾毁,三分之一居民死亡,繁盛无匹的名城毁于一旦。重建的里斯本,道路整饬,规划严明,从这条中轴线上便可领略一斑。
选择住在全城最高的山上圣母观景台旁,原意是懒得再走,轻松些,休憩下,不再去其他景点,俯瞰一眼夕阳下的里斯本就行。入住宾馆后,窗外即风景,可惜有些遮挡。走到观景台,视野并不好,只得背起相机前往圣乔治城堡。一路在阿尔玛法区的小街小巷行走,有些路段窄到只容一车通行,连人行道都没有。背阴的街道和墙面很多涂鸦,更显得杂乱压抑,于是路过一个阳光明媚的小花园,就觉得美到不行。这里也有个观景台——恩宠观景台,在这里可以望见我住的山上圣母观景台,阳光下的里斯本看上去还不错。
圣乔治城堡建在离海边最近的小丘之巅,可以360度欣赏里斯本,无愧为第一观景台。还没到落日时分,我先逛城堡古迹。在城墙和塔楼间漫步,欣赏里斯本的不同侧面,很喜欢新与旧、破与立同在的感觉,一色的旧或是全部的新都很苍白。我想如果没有1755年的大地震,里斯本会是完整的旧都风貌,当然不错,但少了些沧桑就少了些特别的味道。曾在欣赏西方绘画时看到特殊的小类,主题就是残破的古迹。甚至在参观波茨坦无忧宫时,还见到专门新造的遗址景观。起初不理解,慢慢才懂得,残缺往往比完整更具备美的遐思。古堡的老树上停着许多孔雀,它们和我一同等待夕阳。夕阳的身影渐渐落下,身后的余光映在城墙上,明灭斑斓。
回到大平台,静待最后的日落。有卖酒的铺子,游客可以买上一杯,就着日落饮下,感觉应该很不错。正午的烈日无法直视,夕阳的辉煌可以面对。原本五彩的楼宇在满目金红的光中褪尽颜色,像发黄的老照片耐人品读。用长焦镜头把上城区的圣胡斯塔升降机和卡莫尔修道院遗址拉近来看,淡淡的别有滋味,没时间前往了,就这么看看吧。更多的时候,我俯瞰着整座城市,广角的视野里,细节不再重要,整体的气象更为突出。起伏的山丘和漫展的海湾连成一片,仿佛徐徐微风下的浪,被夕阳钩上浅浅的金边。四月二十五号大桥曼妙的剪影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太阳正在那里缓缓落下。天与海的蓝早就淡了,只剩下淡淡的金,与连绵屋瓦的红融为一体,成为当下时空唯一的色彩。日落之后,余晖更美,城市的街道最先亮起,渐渐所有的灯光次第点亮,夜色中的里斯本泛着紫色的光,旖旎荼糜。来葡萄牙这几日,几乎每到一城,夕阳都是当地一景,真是落日帝国。
夜色阑珊,我走向山下的闹市,那里有家网红海鲜餐厅,国内外很多美食栏目都报道过。路上经过一片街区,恍如来到印度,满街都是印度的店铺,印度的人,还有印度的音乐,印度咖喱的味道。有人说印度人移民海外,一个人会带来一家人,甚至一村人,非常抱团。网红店门口全是人,还有八国语言的取号机,这是我在欧洲第一次见,分外新奇又分外亲切。门口的等待区也是个酒吧,可以投币买啤酒,大家就这么站着喝,感觉很欧洲。我发狠心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坐上桌,恶狠狠地点下四道菜。幸好味道没让我失望,香菜蛤蜊和蒜茸虾新鲜又美味,大西洋面包蟹满满都是蟹黄,king size的大虾虾肉Q弹虾膏饱满,吃得我很满足,堪称全程最佳。这家店非常市井,挤满着人,相当嘈杂,完全没有欧洲餐厅装模作样的礼仪,更像水手云集的大酒吧。吃蟹的工具是一套石头小锤和砧板,用餐巾裹上直接砸开,餐厅里的敲击声连绵不绝,我也有样学样砸着吃,很爽。这一刻,我喜欢上了这斑斓驳杂的里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