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尺度有多大?肉体的欢愉之下,是对人性深深的讽刺

王小波的生前生后

弟弟晨光和姐姐一样,每天几十遍地问自己:他知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不去看医生?

王小波在去世的当天晚上,挣扎了十几个小时,白灰墙上留下他咬过的痕迹和血印才能给出答案吧。在此期间,没有一个人听到他的惨叫,没有人送他去医院,我想,只是因为他想不动声色地走吧。

王小波生于忧患,却没有死于安乐。1952年他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父亲就因被诬陷和疾病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妈妈整体以泪洗面,全家中都处在一种惊恐悲愤屈怨的状态之中。所以父母给王小波起名'小波',就是希望他以后没有大风大浪。

可他的'老好人'和善良的性格注定他这一生要承受很多,他有什么事宁肯忍着,也不愿麻烦别人。

所以以他的性格,他的智慧,不可能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的,只是他本能地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在《白银时代》中,他多次提到'我的舅舅'患有心脏病,裤腰一紧就胸闷气短,一游泳就接不上气,这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他一米八几的大个,嘴唇黝黑发紫,长得也是一副'丑样',怎么可能说没就没。可王小波却跟身边的所有人开了个玩笑,他以最不为人知、最不体面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王小波小时候照片

《黄金时代》的尺度有多大?它一直被人们误解了,它教会了我们不畏世俗,勇敢追求自由

王小波写这个小说是以当时自己在云南为背景的,在那种忙碌却又无聊,精神世界贫瘠的年代,他把自己所有天马行空的幻想都写进了这本书里了。

小说的一开头就通过写女子陈清扬被村里人当作“破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王二又发明了个“破鞋理论”,就是当你一直极力否认的时候,别人都认为你心虚,在狡辩,索性就照他们的意思来。

所以陈清扬自己承认是破鞋,而且和王二展开了一场别样的爱情。陈清扬是个率真、勇敢果断的女子,敢追求自由和爱情,王二也天生乐观。陈清扬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慢慢领会了爱情的真谛,也开启了一场灵魂的救赎。

人生在世,一些人被传统观念和生活压力束缚住了,这种束缚有可能伴随你一生,让你一直活在压力和阴影之中。如果你没有破局思想,没有主动去寻求爱与自由,只是随波逐流,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那么你将如何度过你的后半生?

《黄金时代》整部小说里有大量的性描述的场面,甚至读起来就像是“小黄书”,在当时很多人觉得性这个东西很媚俗,甚至难以启齿。但是王小波恰恰就是把这种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东西用最接地气、最幽默的语言描绘出来了,所以读起来很真实,这恰恰就是一个文学作品最需要的。

就像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听这书面就感觉尺度很大,在之前一度被骂世风日下,甚至还成了禁书。可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时,才会发现没有一个更好的名字能替代“丰乳肥臀”了。

王小波生前无人理睬,死后却受无数人追捧,名声大噪

王小波生前一直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可惜没成功。1992年他写的《黄金时代》在台湾热度很高,在许倬云的帮助下《黄金时代》获得了第十三届《联合报》中篇小说奖,并获得了25万台云币的奖金

这部小说里面因有大量性描述的场面,又被称作'王二风流史'。可正是因为尺度太大,,当王小波准备在内陆发行的时候,所以出版社的主编都说他的小说写得好,写得很精彩,可是都以'尺度大,涉黄'为由,不予出版。

甚至王小波自己亲自去路边摊卖,也是销量惨淡。当时仿佛只要一提到性,好像所有人都避之不谈。

可是在王小波死后,一些学术人士开始探讨他的作品到底是艺术还是庸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王小波的作品是通过性来表现出社会现实和人性,并且富含哲理。

当时花城出版社听到王小波病逝,利用20天时间发行了8万册,24万套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并且被王小波这个有趣的灵魂所感染。

时至今日,北大的教授表示:北大的图书馆里借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和《黄金时代》。我却喜忧参半,又是因为学生的文学素养降低了,平凡的世界应该是由底层人们读的。喜是因为在这个浮躁充斥着诱惑的社会,他们能找到王小波这样的精神基地。

莫言也曾说:'每每读到王小波的作品,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记得高中时候班里开始流行《黄金时代》,在那样精神贫瘠的时代,有这样的一本'小黄书'还是挺有意思的,被王小波大胆直白的内容冲击的满脸通红,同时被陈清扬敢爱敢恨的性格深深吸引。

现在的我虽告别学生时代步入工作岗位,但每个寂静的夜晚,我习惯翻几页《黄金时代》,还是很有意思的,之前图一乐呵,现在读的是人性。

我最喜欢《黄金时代》里的一句话是:幸福是用来感受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