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研究——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备课任务的教研形式。备课组长提前规定的备课内容、时间和安排主备教师,教师首先自主备课,然后开始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做中心发言,教师们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主备人、辅备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教案。集体备课凸显备课共性与个性结合,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集体备课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1.备课要求 ——“四定、五备、六统一” 和“五有”。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教师);
(2)“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3)“六统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基本教学进度、统一基本教学手段、统一基本例题、统一基本作业;
(4)“五有”——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2.流程环节
(1)基本流程:个人初备—— 集体备课——个人二备——课堂教学
(2)实验流程:个人初备——课堂实验——集体备课——个人二备——课堂教学——课后补备
流程说明:
个人初备——自主探究,书写草案。做到备资源、备教案、备学案、备课件。
集体备课——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做到研究统一教学课时、专题内容、基础训练、时间安排,主备人修改完善教案、学案和课件设计。约定交稿(电子文档)和印刷时间。打印每人一份。电子文档备案。
个人二备——独立修改,个性细化。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研究如何落实教案、学案的内容。将教案、学案进行个性化、实用化。
课后补备——总结反思,积累资源。写好批注和后记。
3.注意事项
(1)提前备课——时间提前一周备课,单元与课节备课相结合。
(2)课堂实验——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增加课堂实验环节,通过“集体初备——课例试讲——课堂观察——精细评课——备课重建” 新实验活动,实现了研究性的有效备课,提升了备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过程反思——提倡上一节及时作批注,及时调整、改进。坚持写教学札记,在自主探究、借鉴他人同时,加强课后反思。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的备课充分性;二是反思教学过程生成性;三是反思课堂学生的表现及效果。
(4)资源共享——本备课组成员资源共享之外,强化各年级备课组的资源共享。进入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上一轮的年级要协同帮助完成下一轮的年级的备课任务,在课时安排、课节划分、例习题配备、章节测试题等方面及时交流、探讨新的尝试,传授成功经验,反思得与失,轮回提升协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