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读文章都能做对的题目,你为什么错了?


先做一道题,看看你水平如何?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让作者“慨叹所谓'抒情传统’的同化与建构能力”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不同剧种的文本,其文体都曾经在“抒情传统”中浸染过,被塑造成表现形式各异但目的均为“代人立言”的剧本。

B.杂剧文本体制的短小灵便让文人们能够自在并随意地抒发自身情感,为杂剧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C.杂剧的作者与剧本叙事主人公常常混而为一,甚至作者直接登场,淡化叙事主人公的存在,以达到“自写鄙怀”的目的。

D.随着戏曲的发展和改革,南杂剧去除了“一人独唱”的形式,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逐渐产生。

答案:B

这是多么简单的一道题,然而许多同学做不对!

怎么回事?是智商降低了吗?并不是。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该怎么办?

一、不被题干绕晕

这么长的题干,许多同学还没看明白题干让干什么!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分段、分层。

我们把题干分为三部分“'抒情传统’的同化与构建能力”,“作者慨叹”,“不属于……的原因”。这样看着是不是清楚了一些?

这样我们会发现:作者慨叹的对象是“抒情传统”的同化构建能力。造成作者慨叹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原因,那么不属于原因的一项自然就出来了。

这一步通过了,这道题就对了一半了。

二、读懂选项

选项太长了,看不懂,怎么办?

告诉你:抓住干。

找出被陈述对象是什么,被陈述对象怎么样!

看看选项:

A陈述对象:剧本文体;怎么样:在“抒情传统”中浸染过,被塑造成了……

B陈述对象:戏剧文体的短小灵便;怎么样:便于文人抒情

C陈述对象:作者……怎么样:做了好多事情来达到一个目的”自写鄙怀“(抒情)

D陈述对象:南剧;怎么样:多种演唱形式出现。

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受”抒情传统“的影响的?

答曰:ACD陈述的内容都可以。唯独B陈述的内容影响了”抒情“,而不是被影响。

这里面好像有普遍的规律哦?

其实,做这些题目还有其他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潜在的能力:能够理解句子的结构、语段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可是许多同学却懒于主动去分析这些结构,导致对句子、文段和文章的理解总是处在一种”恍兮惚兮“的混沌状态之中,没有清醒的认识。

这种情况出现在客观题中,会造成各个选项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的犹疑;如果出现在主观题中,还会造成得分点不全,老是拿不到满分的问题。

例如,概括人物形象,许多同学只知道抓直接描写的内容、评价的内容来得出几个要点。但是,这样得到的结论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缺乏逻辑,不能得满分。

一篇文章,不同的段落展现人物形象的不同侧面,或者是展现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我们只有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结构,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所以,做这类题最科学的办法是关注情节,从情节发展中去考察不同阶段人物的表现,找出人物形象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

还有一些情感分析题、原因分析题、阶段梳理题,最根本的突破方法就是梳理结构。所以,要从根本入手,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