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第十课《画》
阿雷吟诵讲堂第十课《画》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第六课《画》。
一首对仗工整的谜语诗
这首五言绝句《画》可谓家喻户晓,深受喜爱。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缘何这首诗传唱度这么高呢?究其原因,估计不少。
首先,这首诗是一首赞画之作。诗句是一个谜面,描写了一幅山水花鸟图。你看,此诗表面描写的是山水花鸟这些自然景物,却明显让读者感觉有些奇怪,缘何流水无声?花开四季,鸟不惧人呢?其实,作者赞叹的却是谜底——一幅画!
其次,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再次,这首五言绝句对仗工整,平仄分明,尤其诗中的多组反义词的巧妙使用,“远——近,有——无,去——来”,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张力和立体感、节奏感,让人感觉韵味十足,吟诵起来朗朗上口。
一幅作者难觅的佚名诗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历来争议颇多,传说不一。
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但是,据文学家们考究表明,在王维流传至今的作品中,包括《全唐诗》里都没有出现这首诗的身影。
另一种说法是由南宋的一位僧人——川禅师为解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一首诗。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代的一首诗,作者佚名,无从考究。
那么,这样一首绝妙的诗竟然找不到主儿,也是挺让人郁闷的事儿!既然无从考究,尚不可知,我们不妨咱姐称他为神秘诗人吧。
一点诗词吟诵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要具体介绍吟诵的方法啦!我们的吟诵相关内容,大多来自徐健顺老师编著的《吟诵概论》,正如徐健顺老师在本书出版前言里所言:吟诵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然,我们首先要“知其然”啊,也就是我们要先吟诵起来,关于吟诵的知识,我们慢慢来。
今天要讲一讲吟诵九法,就是吟诵的九个方法或者叫法则。它们分别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低仄高、模进对称、虚实重长、文读语音、腔调唱法。
至于这些方法到底怎么一会儿事儿,我们后面会慢慢说来。
一件流传世界的瓷乐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小乐器——陶笛。说起陶笛呀,它可是世界性吹管乐器。它的历史可悠久啦!各国各地域都都或长或短有过陶器时代,都曾各自有过、或相互借鉴改革研发陶制笛子的记录。
中国陶笛,目前可追溯至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哨,距今6000多年历史,是中国陶笛的鼻祖。
中国陶笛(实用新型)哨口类气鸣土乐,陶笛演奏家,制作家周子雷借鉴中外历代陶土乐器基本特点改革研发,指法指序科学便捷,音域宽广,通常为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意大利陶笛(英语:Ocarina,也译作奥卡利那笛、洋埙、瓦埙、土笛等),自1853发展至今,借鉴某种陶笛改革而来,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陶笛。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今天,阿雷老师的吟唱里就加进了陶笛模仿的鸟叫声,这段声音是用超高音陶笛演奏出来的,你听听像不像真的小鸟在鸣叫。虽然诗句里是“鸟无声”,我还是加了陶笛模仿的鸟叫声哦!
一段人与自然的和谐曲
这首诗本来就是一首为画而作的谜语诗,但是写得出神入化(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再啰嗦啦)。显然,我在制作的时候,是有意违背了诗歌的原意的。比如,文中人来鸟不惊,我就歪曲成“你看任何自然多么和谐啊,人走近了,鸟都不被惊吓,都不飞走!”不然,哪来的陶笛模拟的鸟叫声?
说句实话,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我们都只能蜗居在家,让我们看到人不好好善待动物所带来的恶果!扯远了,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让我们真正能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好了,我们一起走进佚名的《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