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88:卫臻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88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卫臻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卫臻(音同“真”),字公振,今河南人。

卫臻的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了三公的征召,后随曹操征战董卓,于荥阳战死。位子死后,曹操每次路过陈留,必定会派人去祭扫他的陵墓。

夏侯惇在担任陈留太守的时候,举荐卫臻为计吏。有一次,夏侯惇命卫臻带着夫人出席宴会,卫臻却以为这有伤风化,是末世才有的败俗之举,故而拒绝。夏侯惇大怒,将其抓了起来,但没多久又把他放了。

之后,东郡的朱越造反,被击败后供认卫臻也曾参与此事。曹操思索片刻,对卫臻说:想当年我与你父亲一起共同举事,想来也好多年了。一开始我听到朱越的供词,我就丝毫不相信,收到荀令君的书信后,那上面把你的忠臣写得明明白白。

为追念其父亲的功勋,卫臻赐封关内侯,转任户曹掾。

220年,曹丕继位,任卫臻为散骑常侍,称帝后又加封卫臻为安国亭侯。当时,很多人为了拍马屁,都歌颂魏国的功绩而诋毁前朝,唯独卫臻深明禅让的礼义,称赞汉朝的美德。曹丕好几次看着卫臻,说:天下的珍宝,应该和山阳一起享用。

这里的山阳,指的是汉献帝刘协,在曹丕接受禅让后,封刘协为山阳公。既然曹丕是通过禅让,而不是暴力革命所取得的江山,当然不能随意抹黑前朝啦。

224年,曹丕出巡到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期间,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了濡须口。

卫臻仔细思考一会后,说:孙权虽有长江天险,但他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在详细审问降将后,才知道果然如卫臻所料。

226年,曹丕去世,其子曹叡继位,封卫臻为康乡侯,后又转任右仆射,主管选拔人才。

有一次,蒋济写信给卫臻,说: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拜亡虏韩信为大将,周武王提拔渔父姜尚为太师,出身微贱的寻常百姓都可以当上王公大臣,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墨守成规,先考试才任用人才呢?

卫臻回答说:古人凭借智慧量才而用,也必须是经过考核才能决定罢免还是升迁,如今你说的就好比要求周朝的成王、康王战于牧野;要求汉代的文帝、景帝斩断白蛇;要求温润儒雅的余襄子力拔山兮,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一旦开了先河,天下可就乱了。

228年,诸葛亮北伐,卫臻建议派兵进入大散关截断蜀军的粮道,曹叡采纳并任命其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等到卫臻到长安时,诸葛亮已自行退军,而后回朝复职,加封光禄大夫。

当时,曹叡大兴土木,卫臻好多次诚恳劝诫,曹叡也收敛了许多。之后有一次,殿中监擅自扣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将这件事报告了曹叡。曹叡对他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还管起这件事了呢?

卫臻毫不畏惧,上奏说:古代制定处理官员的法规,并不是因为他们办事不勤勉,而是因为他们办的事收益小危害大。我每天观察此类事件,大多如此。我恐怕以后大家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下大罪。

当时,诸葛亮又北伐了,同时,吴国的朱然领兵过了荆城开始南征,消息传到魏国,卫臻说:朱然是吴国的一员猛将,孙权这次只不过是作出南征的样子,声东击西罢了。

没多久,孙权果然召回了朱然,然后进攻其梦寐以求但一辈子都没有踏进的合肥。

幽州刺史毌丘俭(音同“冠秋简”而不是“勿秋简”)上疏曹叡说:陛下继位以来,目前还没有可以记载的功绩。如今吴蜀两国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消灭的,不如用国中的闲置兵力,来攻克辽东。

卫臻在看了毌丘俭的来信后,对曹叡说:毌丘俭说的都已经过时了,这不过是战国时期的计谋,并非王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侵犯边境,而我国却仍旧按兵不动,实在是因为来百姓们多为战乱所累,身心疲惫。况且辽东的公孙渊从小就生活在那里,统治已经延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胡人,对内修整装备,而毌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设想太狂妄了。

果然,之后毌丘俭出兵,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如果这话被司马懿听到,估计他会冷哼一笑,说:什么一蹴而就,什么太过狂妄,等着,等我高兴了我一蹴而就给你们看看!

当然,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237年,卫臻升任司空,后任司徒。

据说,卫臻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结党营私,当时曹操还未选定接班人之时,曹植派的丁仪邀请卫臻加入他们,被卫臻拒绝。后来,曹爽专权时期,派夏侯玄拉拢卫臻,也被拒绝。

不知是在几几年,卫臻去世,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敬侯。

END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