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54:刘璋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54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刘璋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刘璋,字季玉,今湖北人,父亲是刘焉。
刘璋是刘焉的幼子,母亲姓费,是费观的族姑。
刘焉,字君郎,是汉鲁恭王的后裔。
188年,刘焉向灵帝建议,应当设立州牧来总管各地军政大权,因此,刘焉出任益州牧,前往益州,而刘璋与哥哥刘范、刘诞则留在了京城,说好听点就是吃香的喝辣的,说难听点就是充当人质。
随刘焉入蜀的,只有刘瑁。
后来,刘璋出任奉车都尉,受朝廷派遣去给刘焉传话,这一去,刘璋便把刘璋留在了自己身边,不再返回朝廷。
194年,刘范在长安与马腾密谋进攻李傕等人,泄露之后与刘诞一起被杀,很是幸运的,刘璋早就回到了父亲身边,得以幸免。同时,刘焉的世交庞羲保护着刘焉的几个孙子进入了益州。
刘焉因为爱子被杀,伤心过度,又恰逢绵竹城中起了大火,遂将都城迁到了成都。一路舟车劳碌之后,刘焉病逝。
刘焉死后,益州官吏韩韪希望利用刘璋的温和与仁慈,于是上书推举他为益州刺史,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任其为益州牧。在此权力交割之际,隔壁邻居刘表策反了益州的几个小公务员,但都被韩韪击败。
之前刘焉还在世的时候,刘表就上表朝廷举报了刘焉,说他僭越身份,在出门乘车,穿的衣服上面和天子相似。刘焉听闻此事后,对刘表产生了戒心,于是派韩韪在边境设防。
当初从南阳,三辅地区逃难出来的几万家百姓,刘焉都将其妥善安置,收为自己的部众,称为“东州兵”。
刘璋性情软弱,没有主见,缺乏魄力,地方上如果出现了骚乱,刘璋都没有能力制止,因此,很多人都对其丧失了信心,多有怨言。
韩韪在巴中,深得百姓士兵的欢心,刘璋便将大权交给他。谁料,韩韪见到民心不向刘璋,于是暗中勾结州中的世家望族,企图谋反。
终于到了200年,韩韪发动了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得刘焉生前收容的荆州、三辅流民组成的“东州并”拼死力战,才平定了叛乱,在江州杀了韩韪。
208年,曹操征服了荆州,刘璋派使者致以敬意,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
然而,转折来了,之后刘璋派张松前去拜见曹操,曹操由于没有按照礼节对待张松,致使张松怀恨在心,回去后就劝刘璋与曹操断了关系。
问题来了,舍弃了曹操的大粗腿,刘璋还能怎么办呢?张松说:刘备与您同为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盟。
刘璋皆以为是,派法正作为使者去拜见刘备,随后又送去数千士兵帮助刘备抵御曹操。于此,刘璋心向刘备。
211年,刘璋听说曹操派兵征伐张鲁,心中顿生恐惧,为此,张松劝刘璋,说:现在州中的庞羲、李异等人居功自傲。心怀异志,如果不能得到刘备的帮助,恐怕益州将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啊!
刘璋听从了张松之言,立即派法正率部队前往迎接刘备,此时,黄权极力劝阻,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门上劝阻,然而,刘璋都不予采纳。
刘备从江陵率军赶到涪城,刘璋前来与之相会,通宵达旦之后,刘璋以大批物资供给刘备,让他前去讨伐张鲁。
212年,刘备进驻葭萌,张松错误理解了刘备的行为,急忙写信给刘备。谁料,这封信中途拐了个弯,落到了张松哥哥张肃的手中。张肃大义灭亲,从而举报了张松,于是,张松被刘璋剁了,益州之战正式爆发。
双方经过三年的会战,期间,庞统战死,刘备陷入了苦战。然后,刘备从荆州调来了诸葛亮、张飞、赵云三路援军,最终于214年兵临成都城下。
刘备派简雍进城劝降,当时城中尚有三万精锐部队,粮草也足够支撑一年,官吏百姓都不愿就此轻易投降,准备与刘耷进行殊死搏战。此时刘璋却说:我父子经营益州多年,没有带领百姓全面奔向小康,反而打了三年仗,死伤无数,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还能够安心呢?
于是,刘璋开城投降,益州官吏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刘备将刘璋迁到了荆州公安县,将财物一并返还给他。
220年,孙权袭杀关羽,占据了荆州,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不久之后病逝。刘璋死后,孙权任命刘璋的儿子刘阐为益州刺史,住在交州与益州的边境处,而后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回到吴国,担任御史中丞。
刘璋的另一个儿子刘循,在蜀地被刘备任命为奉车中郎将。因此,刘璋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吴国和蜀国。
后人看到刘璋的事迹,都会认为刘备背信弃义,然而笔者觉得,切勿用个人的好恶来看待历史,历史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如果刘备可以代表个人,那么此举必然是小人行径,问题是刘备可不仅仅属于他个人。其次,刘备集团夺取益州,是顺势而为,主观来讲,刘备也的确需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客观来讲,刘备也需要给跟随自己多年的手下谋个安定,谋个养老金。
笔者小时候阅读历史,总有一些地方看得很是糊涂,比如韩信。笔者早年觉得,韩信是个有能力的忠臣啊,可能刘邦与吕后都知道,那么最终为何还要杀了他呢?
渐渐地,笔者读到了历史中的一种“不得已”,就算韩信不反,试问,如果底下的手下拥立韩信为王,起而造反呢?就像宋太祖黄袍加身一样,有的时候觉得,个人意志在历史的潮流面前,会被冲散地一干二净。
若是韩信反了,难道就是刘邦与韩信单挑吗?天下好不容易归于太平,难道还要让百姓们再经历一次战乱吗?或者说,为了百姓们绝对的安定,杀了韩信,这种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
当然,历史上也有坚持己见的人,一直以个人意志独立于世界的人,但是最终我们会发现,他们终究只是一个人。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30岁的男人,若是他单身,无牵无挂,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很有可能只够自己的温饱,我们可能还会钦佩他。若是他家有老小,还是如此呢?我们可能还会鄙夷他吧。
就如我们每天做着自己可能都不喜欢的工作一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不得已”呀。个人意志,有的时候真的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冲散。
陈寿如此评价刘璋:刘璋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却在乱世之中割据一方,就像是身负沉重却要乘华丽的马车,招致强盗的抢劫是自然而然的事,刘璋的地盘被别人夺取,也并非刘璋的不幸。
下期:张任
精彩回顾
▲【李傕&郭汜】传
▲【韩当】传
▲【董卓】传
▲【王允】传
▲【刘表】传
▲【温恢】传
▲【贾诩】传
▲【任峻】传
▲【枣祗】传
▲【华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