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已经如此努力,却还是被老板骂?

猎聘最新发布的《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有76.71%的“90后”职场人经常加班。

90%的“90后”职场人加班时长在“1-3小时”,5.83%加班“3小时以上,“1小时以内”的占比为3.68%。加班、熬夜,在职场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虽然“996”已经被人社部和最高法以经典案例的方式,直接点明违法,但很多愿意“进步”的年轻人还是自愿加班或利用下班时间充电学习。

好像8小时之外自己不加班或者不学习,就是不求上进,是浪费生命。

努力值得鼓励,但很多人的“努力”却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结果却业绩平平,甚至有些人连最基本的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这样的努力,充其量只是一种自嗨式的努力,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网络上有人把这样的努力,叫做“伪勤奋”。

人们为什么会出现“伪勤奋”?

你或者你的周围,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哪天早早上床睡觉,就感觉自己太不上进;

哪天没有加班工作或学习,就感觉自己时光虚度了;

哪天追个剧、跟朋友煲了个电话粥,就认为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看到朋友圈里有哪个同学同事又考了个什么证,就感觉自己的人生白过了……

之所以这样,其实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有一颗不甘人后的心,想要追求一点仪式感。

认为自己的朋友圈里最拼命的那个,就是自己努力了。

但其实,6点钟把该做的工作做好,轻轻松松下班,比熬夜加班到2点,然后在朋友圈发一个“你见过凌晨2点的夜景吗?”更有价值。

那我们怎么做才是“有效努力”,如何才能告别“伪勤奋”呢?

1.聚焦,先做最重要的事儿,以结果为导向,提升工作效率

小乔的周末和节假日,从不浪费时间呼朋唤友逛街看电影,而是主动给自己学习充电,但小乔的电却总是充不够。

我们来看看小乔的一天:

早晨7点起床后,小乔打开手机开始听线上课,一边听课,一边草草洗漱,并快速解决了早餐。

8点小乔打开电脑,开始查阅资料,为周一的工作做准备。

随手点开看了几篇新闻,一边搜索关键词,一边看到相关的链接点开看一眼,不知不觉已经到了10点半。

起来活动一下,喝点水吃点零食,11点多继续看完一篇文章,开始准备午餐。

下午1点小乔继续坐在电脑前查资料,一边浏览一边整理,到3点时,搜集到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整理清楚,休息了半小时,继续整理资料到5点半,还是没有整理完。

6点开始听着线上课准备晚餐,边吃晚餐边看综艺节目,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9点,小乔准备洗漱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

你是不是勤奋和努力,不在于你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你的努力带来了多少变化。

小乔的周末看起来很忙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听课查资料,但是一天下来,小乔资料没有查好,线上课也只是听听,几乎没记住什么。

看起来非常忙,却忙的没有一点效率。

看起来很努力,但这样“努力”的样子,或许也没有那么美。

自媒体时代,打开手机电脑,海量的信息会呼啸而来。

这种时候,一定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以结果为导向,先把最需要、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去关注其他信息。

保证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做完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感觉自控力不够,可以给自己定个时间计划。

让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完。

在自己最容易神游的时候,定个闹钟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拉回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2.不打疲劳战,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

燕子最近工作上状况频出,本来一个简单的文案,却有两个地方出现明显的低级错误,做出的方案也毫无亮点。

这对于一个已经工作两年的员工来讲,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原来,在朋友圈里看到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职位薪资都有了阶段性提升,燕子有些慌,于是一口气报了好几门线上课,希望快速提升自己,每晚都要学到12点以后。

因为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才有了工作频频出错的状况。

工作8小时之外学习充电的年轻人大有人在,目的是为了跑赢同龄人,至少不要被其他人落下。

但充电学习的基础,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不能本末倒置,搞疲劳战。

燕子这样的情况就是本末倒置了。

希望能把提升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结果学习未必有太好的进展,工作却频频出错,身体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样的努力,不但无益,还会有害。

熬夜充电不等于努力、加班工作也不等于努力。

该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满足这两个条件之外,再拿出时间来给自己有质量的充充电,才是真正有效的努力。

3.总结和复盘,再忙,也要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小张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努力工作”的“好”员工,上班8小时,认认真真工作,从不划水摸鱼;

下班后不是自动加班,就是通过手机APP听各种线上微课,面对面的各种线下自我提升课也报了不少。

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小张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为工作做准备。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的员工,到公司三年了,同时段来的小伙伴几乎都有升职加薪,只有他依然做着一份基层的工作。

梳理小张的工作学习却发现,他每天认认真真工作的8小时,只是机械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把这些工作做得更好,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

每天的充电学习也是一样,无论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小张听完课之后就把笔记放到一边,既不总结也不复盘,学了很多东西,却是狗熊掰玉米,一边学一边丢。

这样分析下来,“勤奋而努力”的小张到公司三年没有得到任何升职加薪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你也是每天盲目的忙碌,却没有效果,就要警惕了。

你的努力,也许只是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思想的懒惰。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没有思考的学习,仅仅是你多看了一些东西;没有思考的工作,也只是机械的重复。

俞敏洪说:“当我们忙得连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相当危险了。”

一个囿于杂务而懒于思考的人,常常只是用表面的勤奋掩饰思想的懒惰,这样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分别对三组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食物、搬运食物,忙忙碌碌,几乎没有停歇。

但有一小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从不工作。

生物学家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有趣的是,当断绝这些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下子乱了阵脚,而“懒蚂蚁”们却不慌不忙,带领众蚂蚁向着他们早就侦察好的食物来源转移。

原来,这些“懒蚂蚁”不是真的“懒”,他们看起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时候,其实是在“侦察”和“研究”,在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他们看起来游手好闲,其实他们的大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团队中需要“懒蚂蚁”一样的人,一个人也需要有“懒蚂蚁”这样的时候。

每天晚上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记录一下一天的工作;

每周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总结一下一周工作中的收获和不足;

每个月拿出半天的时间,给自己做做计划、定定目标、矫正矫正方向……

这些时间看起来有些“浪费”,却是真正有价值的时间。

哈佛心理学者刘轩说:

“当你面对快要爆炸的Email信箱、待办事项以及行事历,你几乎很难找到时间来去做思考。

但是为了让你的生活、工作更有秩序,你需要一段可以静下来思考、反省的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考的深度。

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你的忙碌会变得更有价值。

有句话叫“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但有时候你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并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每一个职场人,努力是必须的。

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有效努力,努力的同时,别忘了调整一下努力的姿势!

#话题讨论#

你觉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影响力变现》

参与话题讨论,留言区点赞最高的小伙伴获得赠书,次日点开奖。

简介|互联网时代,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要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要好好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当你拥有了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资源,你就会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财富。

这本书的作者徐悦佳从BAT的营销总监到知名自媒体人、营销专家,她用实践总结出来的影响力变现法则曾使千万人受益。

本书将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如何链接精准的人际关系资源,如何让人际关系充满黏性,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精准变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