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相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清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10月8日英法联军开始抢圆明园内的贵重物品,10月18日经过多天抢夺后,英国军队将圆明园付之一炬,成为一片废墟,使得一代名园毁于一旦,当年的壮观场景不复存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破坏了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及桥涵闸路等。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9月中秋假期,我和老伴游览了圆明园。


圆明园南门




               单孔残桥

   圆明园兴盛的时候,园内有近200座桥梁。此残桥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如今只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它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圆明园风景优美,来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这里非常有山水的气韵。




  圆明园风景



          曾宪梓先生捐资修复圆明园围墙纪念碑

  1993年3月,金利来集团创始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应邀来到圆明园,当时的圆明园遗址几乎看不到围墙,遗址也没有完全整修。目睹当时的圆明园沧桑遗址,为抢救、保护圆明园遗址,建设遗址公园,曾先生当即表示为修复圆明园围墙捐资人民币800万元。
  1999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3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圆明园管理处设立“曾宪梓先生捐资修复圆明园围墙纪念碑”,用以纪念并感谢曾宪梓先生的爱国之举。


              曾宪梓先生雕像

   2018年,为感谢曾宪梓先生对圆明园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为了树立爱国者形象,弘扬曾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经过1年多的精心筹备,2019年5月24日,圆明园三园交界处落成一座曾宪梓雕像,以激发所有国人的爱国情怀。


  荷花塘



               得全阁简介
   历史上此处为得全阁是一处小型建筑风景群,也叫天心水面,在茜园西北河池西岸。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位于思永斋西侧稍南的对岸。由三座坐西朝东的临水楼阁组成。



            得全阁遗址上修建的风荷楼

   风荷楼是得全阁遗址上修建的一处小型风景园林群,为近年修建的临水建筑,现已成为圆明园赏荷佳处。风荷楼三面临水,湖面主要以荷花为主,香蒲为辅。这样简单的植物配置更加突出了荷花盛开时的美感,并为鱼类提供栖息产卵之地兼之净化水质。此处景观摹仿再现了南方园林的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的特色。



  中秋节,这里仍有荷花开放。




  荷塘鱼色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喷泉(水法)大殿。谐奇趣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
  圆明园罹难后,谐奇趣楼前喷泉池内的西洋翻尾石鱼流散到北京大学。楼北的菊花式喷水池曾散落于城里的翠花胡同,1987年在原址复位。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经过1860年的那场大火,昔日的美景只剩下这些烧不毁的石头。在这些遗址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地上随处可见的是雕刻精美的建筑构件,我无法想象它原来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留给我们的只有悲痛、叹息,还有耻辱。

 

               养雀笼遗址
   养雀笼遗址位于圆明园万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洋门,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养雀笼东面是一面西洋门,而西面则为一座中式牌坊,体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走进万花阵迷宫(也称黄花阵遗址大门

 在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最西端,有一座万花阵迷宫,它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


              万花阵迷宫遗址
  迷宫万花阵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圆明园内一座中西结合的迷宫。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中间是一座白色西洋石亭,为西洋座钟形。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米,墙高约1.2米。它由阵墙、中心圆亭、碧花楼和后花园组成,曾是封建帝王的游乐场所。当年每到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万花阵迷宫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1977年至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万花阵”。


              方外观遗址


               方外观遗址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东侧,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屋顶却是模仿中国式的重檐四坡蓝色琉璃瓦顶,上下各三间,两侧有半环形石阶通往二楼。大门和楼梯的台阶是用青铜构制的。
  “方外观”为一座清真寺,是乾隆的爱妃(即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每当香妃做礼拜时,乾隆便在对面的“五竹亭”内等候。五竹亭完全是用竹子制作而成,上面镶嵌着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派珠光宝气。每当他们离开时,便用一个特制的罩子把五竹亭罩起来。
  而如今,竹子制成的五竹亭已经荡然无存


              五竹亭遗址简介
  五竹亭位于方外观对面,坐南朝北,由西洋竹式重檐亭五座、竹式游廊四座十八间组成。五竹亭北设有圆形喷水池,左、右为荷花池。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锡海)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喷水池中高耸一尊石雕贝壳形番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景象壮观。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在中国制造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俗称“水力钟”。
  现今,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截至2020年12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遗址



               蓄水楼遗址
  海晏堂后是一座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东西两头外观为二层楼,实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一座大型海墁高台(现存三合土台基),台上是蓄水池,用锡板焊接而成,俗称锡海,一次蓄水可达160余立方米。



               蓄水楼遗址




            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

  大水法遗址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建成,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主体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前下方为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铜梅花鹿,从鹿角喷出水柱8道;两侧散布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前左右各有一座大型西式喷水塔。这里曾作为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香妃(容妃)的寝宫,陈列过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一架天体运行仪。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观水法遗址  
  观水法遗址位于大水法的对面,坐南朝北,是清帝观赏大水法喷泉之处。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后面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围屏东西各列汉白玉方塔一座。观水法的五块石屏和两座方塔,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校园内,1977年被运回原址归位。



  圆明园展览馆外景




圆明园展览馆外仿制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圆明园展览馆外仿制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南门



  走出圆明园遗址公园,思绪万千,那些残留的废墟向我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也提醒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2021.9.21
(0)

相关推荐

  • 实拍1922年的圆明园彩色老照片,太可惜了

    1860年10月18日下午2点,英法联军开始火烧圆明园.成群结队的士兵分成小组,开始奔向圆明园各处纵火. 圆明园大部分都是木质建筑,所以,很容易被点燃.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收到火烧 ...

  • 图说丨张学凤 圆明园遗址探秘

    图文/张学凤 [作者简介]张学凤,毕业于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作了35年,现居北京与大连,热爱摄影与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西方列强火 ...

  • 乾隆为什么要建西洋楼?

    北京学习平台2020-12-17作者:何瑜2020年12月1日,流落在外160年的马首铜像终于正式回到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 ...

  • 圆明园公布365张老照片,乾隆造像老照片首次发现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圆明园管理处在正觉寺最上楼举办圆明园老照片发布会,现场发布的大多数照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其中拍摄于1920年代的正觉寺文殊亭内文殊菩萨全身照片也为首次发现并面向游客展出,展期 ...

  • 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上)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西山脚下,是康熙年间兴建的宫苑,此后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不断扩建,圆明三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格局正式形成.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 ...

  • 国家5A级景区---圆明园遗址公园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之西洋楼景区西洋楼是一片欧式园林建筑的俗称,在长春园北部.由西人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建筑.1747年(乾隆十二年)筹 ...

  • 北京篇:冬探圆明园(二)

    我顺着水边道路向东走,又回到了原来的路上.过一座汉白玉石桥向北,我便来到了长春园中西洋楼景区的"谐奇趣".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 ...

  • 圆明园惊现价值超百万的未毁前照片,真的吗?

    每当这些图片出现在营销号上时,经常会被冠以这样的一个主题:圆明园未毁前照片.有时,文章还会更加夸张地说:某国惊现圆明园未毁照片,可以当屏保:圆明园被毁前照片,价值超百万,引世界轰动! 那么,这是真的么 ...

  • 风景依旧~但显沧桑

    在北京与大自然接触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最初是康熙帝送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