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建言文化梦 励志兰台情

  品读余波,犹如静观一条无语东流的河。

  

  余波向著名书画家陈天然先生(右)请教书法艺术。

  余波,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馆员职称。大学毕业二十多年来,余波在中学教过语文,也曾从事统战工作和文化事业。清贫寂寞中,他坚守商都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仅最近十几年,一千万字的本职文字工作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纪念:那就是如影随形的眼疾和勤苦劳碌的生活;而他却凭藉甘于吃苦的特质,不忘初心,依然驻守精神家园。

  莘莘学子:往事并不如烟

  1980年,五岁的余波背井离乡远赴重庆。因为家境贫寒和成绩优异,他每月都得到学校的助学金和民政部门发放的补助。

  1994年高考前夕,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虽然高考在即,余波却不得不忍痛放弃学业,白天摆地摊贴补家用,傍晚则静默在奔流不息的嘉陵江边,忍不住还要看看课本。幸而,学校向余波伸出了热情的援手,他如期参加了高考,最终以超出录取线四十多分的总成绩被四川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录取。翌年,亲人辞世,少年失怙,余波辗转回到阔别15年的故乡,赴河南大学继续学业。

  大学毕业后,余波当了五年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过两年统战工作;而立之年,他投身文化战线,主要从事文件撰写和独立编写内部杂志,并两度参加驻村帮扶,本职工作文字量达到一千余万字。

  传承历史:弘扬优秀文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职责,20年来,余波有幸为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先生、孔雀舞蹈家杨丽萍老师,以及书画名家唐玉润、刘世清、张万一、张寅彤、徐启程、毛鸿雁、李长生、董治国、王德忠、胡爱芬等撰写了一百余篇艺术赏析文章(合计近50万字),并陆续发表在《人民政协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报》等数十家报纸杂志上。

  

  曾为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名家治印,并与梅兰芳、程砚秋、金少山、周信芳同台演出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宝罗先生,在生前101岁时为余波题词。

  余波曾为团结出版社、中国戏曲出版社、中国文艺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的几部大型典籍撰写数篇万字长文,为一些颇有分量的书画展撰写前言和画册序言,为《张寅彤绘画作品集》《荣宝斋·李长生画集》《王德忠书法集》《董治国书画集》等数十本艺术专辑撰写序言、前言和后记。

  他撰写的长篇人物传记《一位民革老人的台海情结》《丑学之父苏笑神》分别入编民革中央《情系海峡 缘结两岸》和《亲历者赞》丛书。

  建言献策:不辱委员使命

  担任了两届区政协委员,余波克服家庭负担、路途遥远等现实困难,承受1200度近视的折磨,建言献策。

  自2010年以来,由他撰写的关于北伐战争主题纪念馆、黄河文化、城市道路命名、城区文化旅游等十余篇调研报告,被作为市政协全会或常委会发言,有的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得到媒体广泛的报道;在中原区,他撰写的关于民间文艺创作、档案事业经费等政协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甚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经费难题。

  

  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原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钮骠先生为余波题词。

  为了撰写扶持贫困艺术家的政协提案,余波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邀请十余位穷愁潦倒的民间书画从业者座谈,进而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由此向市、区两级政协提出相关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书面答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波同志5次被评为中原区优秀政协委员,获得民革河南省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民革河南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民革河南省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

  砚田躬耕似秋翁,一片丹心贵有恒。多年来,余波用异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寒窗苦读、奋笔疾书,于勤苦的工作中默默拷问生命的本真,抒发奉献社会的情怀。“笔头磨尽何足惧?情系家国慰平生。”余波满怀深情地说道。

  道阻且长,行者可至,余波终将砥砺前行。

编辑:海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