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系列85丨君臣失和 祸之始也

△君臣失和

公元前204年,被困荥阳的刘邦向项羽提出请和,却因范增的阻挠而落空。而另一边陈平拿着四万斤黄金作为公关经费成功减缓了楚军进攻荥阳的势头。于是,刘邦与陈平商议,决定要优先从内部斩除项羽的左膀右臂,尤其是那位在鸿门宴上差点要了自己小命的范增。

陈平的反间计确实奏效了,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并在不久后就慢慢削减了范增的权力。范增见此,终于心灰意冷,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言下之意就是:你项籍小子现在翅膀硬了,用不到我了,就想卸磨杀驴是吧?行!反正你也不听我的,你的天下大事你自己做主吧,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成就什么样的大业!

而项羽也不挽留,干脆听之任之: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吧……却未曾想,范增走到半道儿上就驾鹤西去了。关于范增的去向,《史记》上是这样写的: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这里有两个问题了:

第一,刘邦被困的荥阳就在今天河南郑州附近,范增的老家是今天安徽省巢湖市,而彭城却在今天的江苏徐州,那么为什么范增递了辞呈之后没有南下回家,而是转而去往了彭城呢?

第二,尽管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再不好,但范增曾为项氏和楚国立下的功劳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客观地讲,范增还是一位很不错的谋士,项羽如果怀疑范增与刘邦“有染”,为什么就这样轻易放他离开?就算不斩立决也应该将其软禁以免为敌方所用吧?

从太史公的记载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范增虽然对项羽一次次地失望,但毕竟是自己出道以来唯一的东家,再怎么生气也无法彻底放下自己用余生为之而奋斗的理想。所以这次出走,也不过是老爷子憋了一肚子气,想回彭城消解消解情绪而已。

而另一方面,项羽再傻也不至于因为置气而把自己的得力助手送到刘邦怀里。之所以项羽不挽留范增,就是因为他知道范增绝不会投靠刘邦,只是老爷子平时指点一下就算了,但你总是指指点点的,搁谁心里也不痛快,因此,怀疑范增也不过是想借题发挥一下罢了。只可惜他气得范增出走,却再也没有将其请回去的机会了……

谋士范增,算是项梁留给项羽唯一的遗产了。回首范增与项羽的过往,一声“亚父”,可见范增是项羽极其尊敬和信任的人,而范增也是从始至终最坚持杀了刘邦的人,看似二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事实上,早在两人多次意见相左时便显露了不和的端倪,这也是能让陈平的反间计最终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我们看来,范增都七十岁还要投身革命,这样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当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离他家并不远,但范增却舍近求远,远走薛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枣庄一代,前去投奔项氏一族,可见其看人的眼光和分析局势的能力还是很独到的。

投奔项氏后,一句“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说得项梁动了心,将熊心立为楚怀王,使之成为反秦势力的核心。后项梁被章邯击杀,范增便极力辅助项羽。此后杀宋义、夺兵权,后大败章邯,在巨鹿一战成名。此时,范增作为项羽的军师,职业生涯还是顺利的。

直到鸿门宴时,范增却因为刘邦这样一个不足道的小角色而指着项羽的鼻子骂,由此二人之间已是有了很深的嫌隙,只是彼此不说破罢了。

权力的浸润是无声无息的,项羽最终还是借故杀了怀王,占了彭城。

拥立楚怀王,是范增对项氏一族反秦事业的最大功绩,之后却成了项羽称王的阻碍。项羽能够无所顾忌地暗杀义帝,或许也说明了二人之间的矛盾之深。

我们在书中常看到范增与项羽一言不合就发飙,性格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范增辅佐项羽,不仅是出于兄弟(与项梁)之义,也出于与项羽的近乎父子之情。就像我们平时总是对亲近的人才会肆无忌惮地释放负面情绪,同理,范增在项羽面前的直言也是基于这样的关系。

再说,自己也一把年纪了,还能活多久只有老天爷知道,眼看着自己尽心竭力地大事险些一次次毁在这个毛头小子手里,是个人都会着急上火,因此难免在说话口气、姿态上没有给项羽留太多情面。只可惜范增没看清楚,此时他辅佐的,已经不是当年尊称自己为“亚父”的鲁莽青年,而是手握权利、一山不容二虎的西楚霸王。

范增擅长谋略,却忘记了人心的多变。从诛宋义到杀义帝,这个少年的成长,浸润了太多鲜血和仇恨,范增都没有阻拦,也已经无力阻拦……

(0)

相关推荐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二):范增出走楚营,彭越游击辅助

    导语: 公元前三世纪末,东西方的历史舞台上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方的战略之父汉尼拔在罗马打了无数胜仗,只战败一次就输掉了整个战争.东方的盖世英雄项羽百战百胜,但是一次战败就四面楚歌,最后乌江自刎. ...

  • 三十一、荥阳之战

    韩信是个很含蓄的人,除了在战场上,韩信的说话办事其实都很被动,不是特别善于控场.这样的性格特点,很容易造成城府很深的假象,让刘邦不是很喜欢.你看韩信在他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能干四年,就能知道这人办事有多 ...

  • 古文观止180:苏轼•范增论

    <范增论>属于史论,是一篇翻案文章.苏轼善于读书,能从书缝中看出问题.一般人读史,见项羽与范增君臣不能善始善终,常为之叹息,认为这是楚失败的原因之一.苏轼却相反,独恨范增不早离开,认为项羽 ...

  • 鸿门宴上,刘邦中途逃跑之后,范增为何不立即派人追杀?

    鸿门宴上,刘邦以如厕为由,中途离开饭局,留下张良致歉.张良面见项羽,赠送白璧一双,项羽接受玉璧,置之于桌.亚父接过玉璧,放在地上,拔剑击而破之,怒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

  • 楚汉系列96丨乌江自刎 英雄落幕

    △死亦为鬼雄 冬日的乌江上,弥漫了肃杀的冷气.驶离岸边的船渐行渐远,船上的乌骓宝马,一直在不安地嘶鸣-- 乌江西岸,项羽送走乌骓后,命令仅剩的二十余名骑兵将战马放走,手持短兵,迎战数千名追击而来的汉军 ...

  • 楚汉系列97丨刘邦称帝 分封诸侯

    △恭贺登基 想当初,楚将项梁于定陶之战战死之后,楚怀王急于收回项氏一族手中的兵权,便封了项羽为没有实际兵权的长安侯,因以鲁县为领地,因此项羽也被称为鲁公. 项羽已死,楚地几乎都被平定,唯有鲁县仍不投降 ...

  • 楚汉系列98丨燕韩反叛 赵王被贬

    △贯高护主 在刘邦分封完各路王侯后,这天下看似是安定了.尽管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地盘活生生地被七个异姓王分去了大半,但刘邦也是无可奈何. 毕竟这天下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吃独食这种事,此时的刘邦也是有心 ...

  • 楚汉系列99丨卧病榻中 罪从天降

    △卧病榻中 当刘邦将赵.燕.韩三地收入自己囊中之后,夹在它们中间的梁国就成为了刘邦的下一个目标,只有处理了这些边边角角,刘邦才能一心一意地琢磨怎么对付剩下的大角色. 虽说梁国的地域并不大,但梁王属于边 ...

  • 楚汉系列100丨伪游云梦 密捕韩信

    △飞鸟尽 良弓藏 垓下围歼项羽之前,韩信被封为齐王,但齐地是何等重要的位置,刘邦怎么可能将其交给韩信?再说,这齐国的地还是韩信强要来的,刘邦这心里是越想越不舒服. 于是韩信便被刘邦徙封为楚王,毕竟自从 ...

  • 楚汉系列105丨杀伐背后的刘邦

    △斩了恩公 是否还记得当年彭城之战,项羽以三千铁骑打得近六十万的诸侯联盟溃不成军,数次险些让刘邦命丧于楚军的长矛之下,有传闻说在刘邦被困的紧要关头,是一阵大风迷了楚军将士的眼,方才让刘邦趁机逃脱. 让 ...

  • 楚汉系列106丨急流勇退 善始善终

    △割土让兵 西汉开国之初,刘邦亲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除了作为刘邦女婿的赵王张敖被褫夺了王爵之外,只有长沙王吴芮一人得以善终.但是,吴芮那时坐拥的长沙国,面积广阔.物产丰富,刘邦真的会没有想法吗? 在刘 ...

  • 楚汉系列107丨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已百年身

    △刀下留人 前面我们说道,汉王朝建国之初刘邦亲封的七大异姓诸侯王,或被杀被贬,或自削实力以求自保,总之,因为不姓"刘",从来不得刘邦信任. 然而,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后,刘邦竟又封了 ...

  • 楚汉系列108丨大风起兮云飞扬

    △击筑而歌 卢绾虽对于吕后的铁血手段无可奈何,但毕竟还是背叛了刘邦,他至死都在为自己的背叛而耿耿于怀,那么他的老伙计刘邦呢? 得知卢绾背叛的消息,是在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后不久.那时,因为在作战中不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