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已经读书了呀!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老段子了,不是第一次看,但可能人过中年,很多事情都有新的体悟吧。先给大家来首《苦瓜》。
段子是这样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这说的是,读书人书越读越没气魄,越婆婆妈妈地怨天尤人。相比之下似乎钟点工阿姨似乎就更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之类的。
细想,才发现年轻的血气真是搞怪又好笑。这段子,哪里说的是这样肤浅的道理。
钟点工阿姨将生活的诸多不顺归结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没读书。可读书人呢?都已经读过书了啊,还是不开心,那,能怪责什么呢?
(当然我们这里权当这个读书人并不是那种破坏大环境的人。另外,不失一般性,能叫得起钟点工的人大概率收入比钟点工高一点吧。)
人总喜欢给自己错过的人或事加上十级美颜,再供在镶钻的宝座上远远地看,真好像没有错过就能怎么样似的,煞有介事地说“要是当初”或者“都是因为”。实际呢?可能是读书人对着阿姨笑笑:“阿姨,你对读了书的期待是什么?”
这里当然不能否认生活水平会在读书这个条件缺失的时候降一个台阶,然而面临的新的焦虑和不同的压力,却也不可忽略。
有人说,你焦虑半天好歹还剩下经济实力,人家阿姨拥有的少多了。
这话听着好像有理,但如果这里不是在讨论贫穷陷阱的话,我是想要提出一点不同角度的。
读书人的焦虑是什么?是人到中年空间受限,是子女教育,是社会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担忧正是读书人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子女有朝一日要被社会抛弃,收入下降到钟点工阿姨级别。
试想下,皇帝要贬某个人的官,而你很害怕也被贬,并且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被贬,天天恐慌着成了“朝畜”——看着鸡的猴子并不觉得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值得沾沾自喜的事。
又有人说你这么多抱怨,跟阿姨对调位置啊,阴阳怪气做什么。
这种阴阳怪气吗?这让我想起来之前也常有人说的一些“社会寓言”,说的是穷人去找富人借钱,富人有些困难和烦恼,穷人不解:“你都这么有钱了有啥烦恼?”
阿姨有烦恼读书人也有。阿姨可以躲到“读书”这件事里去,是因为正好有读书这个重大的借口可以用来逃避。但读书人能找到什么呢?我已经读书了呀,少了个借口可以用了,但我还是很焦虑呀,只能怪自己没个好爹么?或者换句话说,难道阿姨就不应该抱怨社会不公么?是应该的呀。
但如果你要说是抱怨这件事情不对劲,那就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内心抱怨不抱怨,要不要说出来,完全另一个维度,咱不扯开话题。
嘛,反正从这个段子里,我能深深感受到的是——
人到中年,心已经老了啊!
感谢阅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