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禾川乡绅杨国桂先生

由清光绪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乡进士杨家兴为乡绅杨国桂先生题写的墓誌曰:“天生才,难天生全才,尤难有智者未必有仁,有仁者未必有勇,智、仁、勇兼全者,其惟我月秋先生也……”。

墓誌中提及的月秋先生就是杨国桂。杨国桂,字月秋,祥云县禾甸城北村人,生於同治乙丑年,殁於民国二十八年,享年七十五岁,娶波川鱼进营(现下庄鱼进所)白家白鹅恩之三女为妻(白光尧姑姑)。杨国桂系寿官杨学道(字贯一)之长孙,时任禾川钦加千总衔武生杨晸(字勋臣)之长子。

其中,寿官杨学道因“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德高望重而受到朝廷旌表,并於同治元年冬倡首重修万寿寺。其子,千总武生杨晸,曾前往巍山一带抗击匪乱,同时参与地方治理,是当时比较务实的地方乡绅之一,在禾川多处碑铭中均有其千总之名。而杨国桂因种种原因,并未能承袭祖荫,永享荣华。

杨国桂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幼而颖异,执卷便能成读,在弱冠之年便进入了邑庠求学。但因其生母弃养(去世),又因受到家族排挤,父亲将耳房分给身为长子的他,而把主房分给了其弟, 年轻气盛便一气之下前往顺宁府狗街地,开始贸易营生,所以杨家兴在墓誌中说“倘继续求学,恐未必以秀才终也”,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惋惜。在顺宁府期间,杨国桂匠心别具,有赢无亏,因其学识渊博,被当地聘为西席(私塾)教读,经过数年的经营,也因此有不少的成就。

常年在外,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便辞馆归来,回到故乡——禾川,“修屋舍,置田园”,不接受先辈的遗产,自立自强。因旧时地方治理除官府以外,大部分都靠从本地方选举出来的乡绅治理,所以都有选举“先生”一说。据说,在杨国桂未归来之前,禾川推选了龙头村的一位儒生为禾甸的“先生”,来年,听闻杨国桂从顺宁府归来,便将其选为“先生”,从此,杨国桂参与上了地方公务的治理,“竭力为之,劳怨不辞,身先任之,必使成功而后已”这是杨家兴以及禾川乡里对他的评价。

尤其是在处理乡党邻里纠纷方面,杨国桂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当邻里有纠纷时,他首先并不是忙于去解决,而是先去发生地住上几天,悉心考察事情原委,必须得到“是与非”之后,才进行多方的开导和计划,务必想尽办法让其了结纠纷,尽量不要让双方走上公堂诉讼。

先生为地方排难解纷,不知做了多少事。又如,设立义馆救济地方的贫民,修建桥梁来方便过路行旅商人,兴市厘以此来招纳先生。乡人看到杨国桂先生,都十分礼貌地向其问好,都不敢为非作歹。

民国以后,盗贼逐渐增多,并越来越猖獗。因为军团无法及时剿灭地方匪患,乡里被土匪蹂躏已长达七八年之久,经常到地方上来索取财物,如应之则官兵将视其为通匪,不应之盗贼就来烧杀抢掠。墓誌曰“斯时也,两姑之间难为妇,先生独能运筹其间,不受官兵指责,不使匪人烧劫,其仁其智可知矣”。

旧社会祥云禾甸街的高小,就是由杨国桂首倡办理,而禾川一直沿用至今的“禾东约”、“禾西约”一说,也是从杨国桂等乡绅才开始起用。当时,因教室校舍都被神像所占,于是杨国桂在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敢率众将《祀典》上没有记载的神像销毁,用以开阔学校。在光绪末年,东山一带不时发生盗匪抢劫事件,杨国桂的“勇”也由此体现出来。其中,有个叫“豆医生”的土匪经常聚众抢劫,杨国桂集合壮丁,亲自带队前往,暂时歼灭了匪首不让匪患蔓延开来,“以文人而兼武备,其勇又如此”。

杨国桂素来精明强干,但在去世前一两年,双眼突然失明,在去世前一两日,大雨倾盆,洪水泛滥,所有庄稼都被淹没,房屋也都倒塌,禾甸的老一辈人至今记忆深刻。到杨国桂去世那天,位于城北村的前甸大河(今禾米河)河埂突然倒塌,河水从三个巨大缺口中流出,禾东顿时一片茫然,杨国桂的家人只得举着先生的灵柩,划着小筏发引起丧,这属实是罕见的奇异征兆,黄联署举人杨家兴当时作为主丧官,不禁感叹道:“先生其犹龙乎?”。

次铭曰:

万寿山高    毓秀钟灵

磅礴鬱鬱    挺生达人

笃志力学    砥节砺行

程门立雪    苜蓿分羹

端木屡中    而货殖焉

乡党纷争    排难解纷

能驭盗匪    不使来惊

公益善举    身任必先

智仁兼勇    无忝所生

今归道山    留泽无垠

泐之片石    万古垂名

清光绪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乡进士姻愚弟杨家兴仁甫氏谨撰

杨国桂(月秋)先生夫妇墓,原为三层轿制规格,中为墓主夫妇名讳,左右各镶嵌一块大理礎石石质墓志,一为乡进士杨家兴所题“庠生杨月秋先生墓铭”,一为米川堪舆李光泽所题“阃赞顺慈享年六十有九月秋先生德配杨母白太夫人墓志铭”后因文化大革命遭到破坏,现由杨国桂之孙收藏保管。

杨母白太夫人墓志铭

庠生杨月秋先生墓志铭

杨国桂(月秋)先生夫妇墓志铭局部

终其一生,杨国桂先生为地方治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书写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关于杨国桂家族事迹还有很多,在此不做过多缀叙,仅将其“庠生杨月秋先生墓铭”了做陈述,供大家参考研究,如有不足,请多包涵!

【举人 楊家興】:

云南县末代举人杨家兴,字仁甫,民间称其为“大新爷”。光绪三年(1877)年生,禾甸黄联署人,幼年失怙,幸得族内伯祖千总杨培桂资助先后入泮县城九峰书院和姚安甘家书院。光绪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云南乡试中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清廷委任其广西养利州知州职衔不就,后任九峰书院山长。民国后任云南法政学校监管,省禁烟局科员、中甸禁烟局科员。长子杨传道,颇有文名,长期执教,曾任禾秀乡中心学校校长及县督学等职。次子杨传盛,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教导员,后在战斗中牺牲,葬江西九江陆军墓地。三子杨传性,终身务农,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举家迁往温水塘一带。1953年杨家兴卒于祥云县看守所。

举人 楊家興像

搜集整理:鹤青氏

图片:杨国旺、小杨

详情点击下方文字:
祥云白族及新白文略谈

【田野调查】城北杨氏族源初考

【田野调查】祥云白族木雕采风

杨姓白族《木本水源》碑

祥云禾甸 和尚庄 史实一则

祥云白族武举李荣标及其家族

明代祥云白族如石山人——王巩祚

祥云下淜灯王巩祚与《一沟三坝水利图卷》

祥云考古日记:禾甸墓碑疑云

清代祥云白族进士杨燝

【祥云非遗】花灯白剧

祥云白族宗教坛会正考

祥云禾甸白族调

祥云禾甸村落调词

祥云白族 朝山调

祥云白族 放羊调

祥云白族 鲁班调

祥云白族十二属钱鞭调

【祥云白语】抗疫(配音秀)

祥云水利碑刻辑录文本错讹考证

祥云白族奠土安龍

祥云白族罗兴文歌诗

祥云白族传统习俗 接祖送祖

祥云白族中元节增补

祥云白族敬酒歌

祥云白族的乡愁——端午

祥云白族来历说开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