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余万块牌子被摘掉:为什么一些基层热衷挂牌子
原标题:190余万块牌子被摘掉:为什么一些基层热衷挂牌子
近期,山东对“牌子之乱”进行集中整治,深挖牌子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一年来全省共计190余万块牌子被摘掉。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去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督查办对58个村(社区)调研摸排,发现平均每个办公场所悬挂的牌子超过40块。
一个村(社区)办公场所挂几十块牌子,何其“壮观”。按理说,一块牌子就意味着一份责任,意味着一项工作任务。需要追问的是,这些工作责任落实得怎样?如果真的得到全部落实,村(社区)的工作状态如何?仅从经济角度,190万块牌子可能要消耗上亿元的经费。
为什么许多单位热衷于挂牌子?从基层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用“痕迹”代替实绩。真正的工作落实很难,而挂一块牌子花费不过数十元上百元,却有了看得见的“工作痕迹”,拍一张照片,工作“落实”得轻松且“有看点”。这自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作祟,也是相关单位对自身工作没有实招的“无奈之举”。
二是“摘桃子”“捞面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见,越是工作做得好的村(社区),牌子就越多。那么,是不是因为牌子多,“婆婆”多,所以工作才做得好呢?当然不是。由于这些先进村(社区)往往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挂块牌子有着诸多“好处”,一方面在检查指导工作时可以露露脸;另一方面也好在自己的工作总结里,将村(社区)的成果与自己的“工作”扯上关系。
并不是说挂牌的单位都没有做实质性的工作,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恐怕才是牌子之乱的深层因素。
牌子挂这么多,工作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其危害自然不小。首先,这种以“痕迹”代替“实绩”的做法,污染了干事环境,“教”会基层干部群众如果糊弄上级乃至糊弄群众。其次,给基层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对各个挂牌单位来说,挂牌是“同烧一炷香,各敬各的神”,工作量不增加,但完成了工作指标,仿佛皆大欢喜。对被挂牌单位来说,则是“只有一炷香,要敬很多神”。一项工作内容,可能要修改多个版本的材料报给不同的挂牌单位。有位基层网友就说,他们一项工作内容,要分别上报5个App,增加了许多工作量。有的基层干部坦言,既想干好,又怕干好。“挂牌”后面的因素让基层干部产生矛盾心态,最后自然影响到基层整体工作生态。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因此,要根治“牌子之乱”,除了摘牌,还得有“实招”进行配合。比如:“摘牌子”与“摘帽子”结合,对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厉的组织处理甚至纪律处分;对“牌子”后面的工作责任进行督查督导,促进工作的真正落实,不能“摘了牌子”就“没了责任”;要开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作风教育,让务实思想扎根,让务实之风落地。
把挂牌留痕当成实绩的工作作风,以及觊觎基层工作成果的“摘桃子”心理,导致“牌子之乱”。要根除牌子之乱,不能仅在“牌子”上着眼,而是应当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立起铲除类似问题滋生土壤的长效常态机制。否则,整治了“牌子之乱”“App之乱”“微信之乱”,难保不会再出现其他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
廖德凯
责任编辑:姚暖 UN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