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镌青云——中国侠义史(六朝篇)

受到官府重重打压的游侠阶层,在汉代中后期似乎逐渐消隐,一时不再成为统治者的心腹大患。但民间的侠义精神依然薪火不灭,否则哪会有绿林好汉揭竿而起,推翻王莽的黑暗统治?

本期河图洛书,我们继续看六朝的侠义故事!

名显身彰

和战汉时代的风气不同,魏晋侠士从形象到做派上都更为张扬,这首先是因为他们中间出身豪贵者不在少数,其次也有互相攀比的心理因素。从穿着特征上说,这一时期的游侠喜欢奇装异服,比如三国东吴的甘宁,他以羽毛饰衣,身佩铃铛,出门车船相随。当然这样的侠士属于剽掠之辈,这种“声色”俱厉的方式是为了起到显耀威势、震慑人心的作用。

衣着光鲜是魏晋侠士的常态。

类似于汉代郭解这样名动全国的帮派头目,这一时期较少出现,但侠士的号召力依然不可忽视。晋代游侠李阳名动四方,乡里无人不识,后来他要到外地做官,于是要去数百户朋友门上一一辞行!这还不算夸张,很多友人主动上门辞别,因为人太多造成一些人被挤死!李阳的名望甚至男女通吃,名士王衍之妻凶悍狂暴,王衍某次就对老婆说,李阳也对她的恶行颇为不满,王妻听后十分惧怕,自此大为收敛。

侠者广矣

我们知道,《三国志》以后数朝的正史之中,并没有为刺客或游侠专门立传,官方刻意压制只是原因之一,深层原因则是侠士阶层身份的多样性。自侠而始,自侠而终者日趋寥寥,大多只是少年时代的一种“不羁行径”,但终有一日这些“古惑仔”会沉下心来,摇身一变成了精英栋梁。于是在其身后盖棺定论时,他们并不被当做侠士看待,只不过早年的这些经历,往往也能为他们增光添彩。

三国时不少名将早年都是“大侠”。

因此实际上真正的“侠”以及侠的事迹,散见于纪传体的史籍之中,我们熟悉的曹魏名将如典韦、许褚都算是不折不扣的侠士。典韦早年曾受朋友刘某所托,替他杀了官府的李永夫妇,现场就在闹市区,身后追击者数百人,却无一人敢于近身。正是凭借着早年积攒下的赫赫威名,这些江湖侠士能够顺利地获取庙堂赏识,赢得青史留名。大致可以说,魏晋两百年间,真正具有独立身份的著名侠士,几乎一个都无。

跻身军旅

从个案角度讲,未必都是侠士自我设计人生轨迹的结果,但这一群体确实存在为主流社会所用的潜质和意愿。被历史拣选出来的侠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盗匪,他们有思想,有技能,有着向善之心和忠纯本质,愿意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名士陆机坐船北上洛阳,途中遭遇劫匪,为首者戴若思指挥众贼行动和分赃,井然有序,陆机十分欣赏,鼓励他追求更高目标,戴幡然醒悟,就此改弦更张,青云直上。

战斗到最后一刻为国捐躯的周处。

江湖无赖要想走正道,光痛改前非是不够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从政,二是从军。周处除三害改悔之后,发奋读书并得到朝廷重用,多次担任地方长官,以清廉耿直而著称,最后为抵御外敌战死疆场,后半段人生堪称完美。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这或许是有积极意义的,边缘阶层积极入世,非但不再是不安定因素,还能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在那个时代对他们算是最好的归宿。

舍粟言欢

这些侠士并非全部是以勇武博取社会关注,达到青史留名的,有些是以目光远大,胸襟开阔而著称,三国时的鲁肃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周瑜想要起兵创业,找他借启动资金,鲁肃慷慨相助,拿家里满满两仓的谷米资助周瑜,两人自此成为至交。指囷之交成为千古美谈,用以形容对人大度,但也有人从阴暗的角度来解释,说当年周瑜手下数百名兵卒,名为借实则强取,鲁肃没有别的选择。

鲁肃的慷慨解囊,解决了周瑜的大问题,二人就此成为生死之交。

或许也有这个因素,但顺势而为也算是正确的选择,毕竟鲁肃不光是简单的投机,他能够睿智地看清天下大事,先于诸葛亮阐述天下三分的著名论述,可见其眼力不凡。但不是所有的“俊杰”都像他那样识时务,大多侠士情商不高,在官场上碰得头破血流的大有人在,前述的周处就处处受到排挤。当然他们的这种耿直品性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一种力挽狂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

击汰悲歌

最富悲情色彩的魏晋大侠,非范阳祖逖莫属。他年少丧父,缺少管教,但心地纯良,经常接济乡里贫民。后来折节读书,进入仕途,在洛阳任上与刘琨结为挚友,两人闻鸡起舞,互相砥砺,练就了过人的军事技能。西晋末年政局动荡,北方民族大举入侵,大片国土沦丧,朝廷士族但知求田问舍,南逃偏安,身为大族的祖逖却立志北伐,收复河山。他带领募集到的义勇乘船北上,慨然中流击楫,尽管兵力单薄,却毫不气馁,一步步扩大战果。

深担救国重任的祖逖最终还是死在了统治集团的打压之下。

在初步建立根据地之后,积极争取地方豪强的支持,对于潜在的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各个击破。面对强大的石赵集团,祖逖每每以智谋取胜,而一旦时机成熟便果断出击,通过小股部队袭扰,迫使敌军步步败退。尽管数年苦战经营,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可惜这样忠于国家的志士良将还是过于落寞了,东晋朝廷意志消沉,并无战意,反而对他百般猜忌,处处掣肘。

壮志难酬的祖逖终于忧愤而死,他没能力挽乾坤,但南、北两朝隔江对峙的格局维持了两百余年。这期间桓温、刘裕、檀道济等名将受其鼓舞,前赴后继,力图恢复,尽管也都功败垂成,却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谁能说这些悲情大侠不是历史的重要开创者呢?

本期『河图洛书』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讨论。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旧拾

河图洛书 · 201102

素笛轩:sudixuan012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