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17篇:风寒感冒与麻黄汤
从阴阳的角度看,阳是人体的能量单元,是直接供应身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使用单元,阴是能量的存储单元。西医所说的“抵抗力”,可对应为人体能量单元是否充足,人体的能量单元充足,则抵抗外邪的能力强,反之,则弱。人体内的元气(能量单元),生发于下焦的肾,经过脾胃由消化吸收的食物得以补充加强,最后通过肝的通达和肺的宣发(肺相当于人体的气孔和鼓风机),将能量单元输布到身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中医把输送到体表的能量单元称作“卫气”,顾名思义,即保护人体的防卫之气,这股气在人体体表外可形成一个保护人体的“正压系统”。正压越强,则外界的邪气和病毒细菌越不容易入侵体内,人体从内到外的“正气”在体表形成“正压”会将邪气抵御在身体之外,反之,如果身体的从内到外宣发的正气不足,甚至是“负压”,则外界的邪气和病毒很容易入侵到人体。
感冒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一生当中遇到的最频繁的一种疾病,而且感冒会导致外界的邪气入侵到身体内,严重时可能会有相当可怕的后果。我们体表的毛孔正常时保持着“一开一合”的状态,像一个高度智能的“空调系统”,通过“开的机制”将身体多余的热量排出,同时保持与大自然进行呼吸交换。通过“合的机制”保持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同时维持开的能力的补充,在开合的毛孔外有一层保护之气(称作卫气),这股卫气发源于人体内部,从内到外宣达而从毛孔中释放,在人体的毛孔外形成一道有效的保护屏障。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当身体受到“寒冷”的攻击时,毛孔会呈“收缩”状态,如果身体不是很强壮,体表的“卫气”不是足够强大时,身体这种“开合”的平衡状态被会被打破。毛孔呈“收缩”状态而不能靠自身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时,这时感冒就发生了!首先,体表毛孔“收缩”会导致人体和大自然的“呼吸交换”受阻,外界空气不能有效进入人体,人体内的“废气”也不能被充分排出,所以在感冒时,会有“憋气”的感觉;其次,人体正常向外的蒸腾作用缩减了,人体正常产生的热量无法发散出去,热量郁结人体体表就会发烧,发烧产生内热,按照“热升冷降”的空气流动原理,热气上升过多导致喉咙疼痛,额头发烧而手脚冰凉。人在感冒时因为受了“寒”,寒气又不得排出,所以打喷嚏,流鼻涕,喉咙又痛又痒。寒气在体表将体表系统内的“蒸汽”凝结变成水份滞留在肌肉中,水份影响肌肉中脉络的通畅,同时导致肌肉骨骼承担了多余的水份而令人感到“身体沉重”,严重时疲惫、无力,骨节痛,肺中的气体遇冷也变成了鼻涕。
人体是高智能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体内的阳气会进一步向表面扩张希望“打开”遇冷收缩的毛孔,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表系统会发烧,但“心”里感觉是冷的,在严重的伤寒时,盖几床被子都会感到冷。现在某些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烧治疗方法,不问青红皂白,一律采用退烧疗法。由于没有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对于严重的风寒感冒引起的高烧,人体体表系统的“收缩机制”始终没有被“打开”并恢复到平衡状态,身体内部寒热交加,无法通过正常的“开合”机制把“余热”发散出去,效果往往很差,关键时刻甚至贻误时机,加重了病情。
按照上述感冒的原理,在受寒的感冒初期,往往是先发烧怕冷,如果这种机制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人体体表的“呼吸系统”就会失常,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就会失调。人体百分之七十的组成是水,“气孔”被堵塞(就像茶壶顶上一定要留个气孔,否则水倒不出来),会导致人体内水液不能正常下降,污水存在身体内就会变成痰饮,痰饮和收缩的毛孔令人憋气,气机上逆而产生咳嗽,同时痰饮滞留在肠胃中会令人消化不良,这时因人体气孔和大自然没有有效连接,身体内形成相对“真空状态”造成重力作用减弱,于是出现尿少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持续有效的缓解,人体的水循环系统失常会造成能源供应系统(肾)的失调,就像烟囱被堵塞后火炉是烧不起来的,这就变成了西医所说的“肾病”,同时身体内不能排出的多余的“污水”也会加重身体排污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的负担,会引发很多症状,比如脏腑功能的失调甚至导致脏腑衰竭。
对于感冒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先不提,本篇先分析一下风寒感冒刚刚发生时“发烧怕冷”的对治方法。根据上述分析的人体模型和风寒感冒的发生机理,对治的方法并不复杂,简单说来,就是增加体表的力量,把收缩的毛孔“打开来”。在医圣张仲景的方子里,实现这个功能的药就是“麻黄”,《神农本草经》中称“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简单说来,麻黄的作用方向是从内向表走的,可以将体表“收缩的毛孔”给“打开”。
医圣张仲景设计的“麻黄汤”由四味药组成,分别是麻黄、桂枝、炙甘草和杏仁。麻黄是麻黄汤的“君药”,因为麻黄汤的症状主要就是表系统受寒收缩失去平衡所导致,而麻黄的作用就是“发表”。那桂枝的作用在这里是什么呢?之前我们在第九篇“天下第一方”中介绍过桂枝的原理。按中医的理论,一样药物入了人体,它灵魂的记忆,会使它的能量想跑回它原来的位置,于是,和心脏结合后,桂枝药性就会沿着动脉往人的四肢末梢冲去,而冲入脉管中的能量,自然就成为人体“营气”的一部分,其“侵”力令尚未侵入营分的寒邪无法进入,这种预防的措施,也是张仲景“治未病”的一种思考。其实,即使寒邪钻入了营分,桂枝辛热的药性也可以驱赶它,所以麻黄汤需要加桂枝这一味药在营分中镇压,才能用麻黄开汗孔,再把寒邪送出去。桂枝,还有一个层面的药性,在论桂枝汤时没有提到,即“通阳”的特殊功用。所谓的“通阳”,就是把人体中隔绝四散的阳气,再重新打通贯、串起来。如果请读者想象前述桂枝的能量沿着脉管飞奔出去的画面,应该不难理解。
炙甘草的作用,在桂枝汤中已经提到,有调和诸药,滋补流失能量和津液的作用。最后一味药是杏仁,从外观看,杏仁的颜色是白色,对应于肺,所以杏仁有肃降的功能。麻黄汤的对症是体表系统受寒收缩发热怕冷,这时候人体内的气机就会失常,“憋”会导致气机上逆和热气上逆,所以需要杏仁来肃降,这是杏仁的第一个作用。杏仁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呢?麻黄一下去,肺的气管全部打开,肺是诸阳之会,所以心脏的力量会加强。麻黄有兴奋剂的作用,麻黄宣肺,肺主皮毛,麻黄下去直到毛孔,毛孔打开的动能是靠肺。如果只有麻黄没有杏仁,肺会干掉,太热,杏仁除了肃降的作用,还有很大的油性,所以加杏仁可以把不足的津液补足。
仲景先圣在《伤寒论》中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中医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创建的药方称作“经方”,其他历史上的名医大医创建的药方均不能称作“经方”,经方的特点是严密、完美,辩证准确效果立竿见影。笔者的经验,麻黄汤如果辩证准确,用药的量准确,通常能在20分钟内起效,而且不会反弹,其速度比西医普通退烧要快,而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