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十七)】/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十七)

傅安平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光耀历史两千多年,被历朝各种追封。

        孔圣人的名声,一半来自他自己的努力,一半来自别人的追崇。赞颂他的人给了他名誉,批判他的人给了他更大的名声。但孔子生前,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光鲜,很多时候是灰溜溜的,狼狈不堪的,不受人待见,甚至被人迫害。

        孔子年轻时曾去参加季氏家招待士族弟子的宴会,被管家阳货拒之门外,说他不够格。很多年后孔子有了地位,故意将上门来的阳货拒之门外,可想他心里多年都没忘记怨恨。

        孔子困于陈地,师生们七天没有饭吃,他只好让学生去给别人效劳,求得援助才得以脱困。孔子周游到大国楚国,楚国的农民都不愿搭理他们这些小国之人。

        孔子老了身边缺少贴心人照顾,好不容易有一个亲近点的学生子贡回来看他,他就高兴得老泪纵横,不久后离世。

        孔子死后也经常遭人批判。秦皇坑儒,可能是秦国对鲁国儒学文化歧视留下的后遗症。鲁迅先生不给面子,认为孔子只是一个“摩登圣人”,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或求仕者们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孔子时,就会把孔子搬出来招摇利用一下,这种表演经久不衰。所以鲁迅批判的其实不是孔子,而是歪曲孔子思想虚伪利用孔子的那些人。

        孔子活着时一点也不时髦,孔子经常很狼狈,窘迫,死后也是身不由己。孔子和屈原,司马迁等很多伟人一样,活着时都是在绝不屈服中前行,才成就了死后的不朽名声。

                           《  阳货第十七 》

          1.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从这句话,可以判断阳货在孔子面前的心理优势,孔子未成名前阳货就已是季氏家臣了,他是非常了解孔子的人。

          2.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夫子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阳货对症下药,先捧孔子“怀其宝”,再说之。故夫子应声曰:“诺。吾将仕矣。”阳货老奸巨滑。

          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都差不多。但通过学习,互相之间差别就拉大了。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被用于《三字经》开首语。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夫子随便笑话(莞尔而笑)弹琴的人,这种水平也弹琴?子游回答说,我听老师以前讲过,君子学道是为了爱人,小人学道容易指使别人。夫子说:学生们,子游的话很对,刚才我说的是一个玩笑。夫子知错,很坦诚接受学生的批评,但“前言戏之耳”有点掩饰之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惠则足以使人(普通人)。小人(普通人)喻于利,以利使之。君子喻于义,以道义使之。

         6.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路劝夫子不要投奔错人,夫子辩解,可他忘了自己是怎么教育学生“无道则隐”的。夫子“匏瓜”的比喻很幽默,我快老了,再不拼一把就完了。

        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你们怎么不学那《诗经》呢?夫子也为自己编的书搞推销吧,怎么就成不了畅销书呢?

         8.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不学“二南”,不能入门。

         9.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礼,以所观行,改造外在。乐,以所听赏,改造内心。礼乐,只是改造手段,不是改造目的,目的是仁德。

         10.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乡原,大概是指与“色厉而内荏”相反的伪君子吧,外温和而内奸诈。德的两个极端,一端鲁莾,一端虚伪。德之贼,也即穿墙之盗。

        11.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不传谣言,可谓有德。

       12.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不得,患失之,都有可能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贪欲和恐忧中整天患得患失,人是会失去理智和底限,去干坏事的。

        13.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人的欲望与性情潜藏于心,与所处外部环境及时代有关,会受外部条件的诱发。所以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抵抗外面诱惑能力有高低之分。

         14.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紫之夺朱,郑声乱雅,利口覆邦,是夫子所厌恶的。

        借用于《天龙八部》里阿紫夺其姐阿朱之位。但按现代物理,紫色、红色皆单色光,不是复色,紫、朱互不相扰,夫子冤枉了紫色。

         1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夫子有时也想和小孩一样傲娇一下,“我不想说话了”;想回归到道法自然,不想明教的智慧中。本段大意一是夫子觉得自己劳而无功,二是夫子想让学生们自己去悟。不过老子想问一句,天是无言,但光有天,置地于何处?有天无地,有乾无坤,何物得生?四时焉行?

        16.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宰我是经常反对夫子的熊学生,居然敢违“孝”,夫子只差没给他几巴掌了。子路只是经常责怪夫子,但不反对,接受夫子教诲。

        17.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夫子与子路之间,小九九太多。子路尚勇,又打败过夫子,所以想小小炫耀一下。夫子心想你得瑟啥呢,老师我打不过你还说不过你吗?小样的!于是就把义置于勇上,这样一来,夫子是老师,子路你看着办吧?不听我话就是不义。子路最怕的就是不义。

         18.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与夫子之间,人生追求有所不同,是有心里隔阂的。子贡问君子有厌恶的事情吗,夫子的回答“君子厌恶说别人的坏话,厌恶谤上,厌恶鲁莽”,可能是针对子贡的。子贡回答老师厌恶什么时,说“厌恶抄袭,厌恶把无礼当作勇,厌恶把揭私当作直”,可能子贡是针对同门(比如子路)的,夫子对子路太宠爱了,子贡就吃醋?夫子于是不高兴了,说出了下一段评语。

         19.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结合上句意译,<个>就你(子贡)这小子,真是与小人一样,难以(与同门)相处啊,处近了失礼数,离远了又抱怨。

          20.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夫子说过,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就成熟了,人有了主见。<个>年已四十还被人嫌弃的人,就没机会成熟了。古时的四十岁,可谓已老之年。

                  《论语》阅读札记(十八)

                          《 微子第十八 》

         1.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有“忠”的思想,对他来说离开鲁国奉事他国他人,就是枉道。反正都是枉道,与其离开鲁国事奉他国,不如留在鲁国明哲保身。

       只是奇怪,这句与夫子师徒无关,也被收入,大概是因为柳下惠道德太好吧。中国的“柳”“展”姓氏,都是源自柳下惠。汉族姓氏的得姓始祖,大都选择史上非凡人物,远离奸恶。

         2.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本段记载夫子在齐国受挫,也反映了夫子道之不行,不愿屈就。 

        齐公原是看好孔子的,准备重用,但受到晏子劝谏,不想用他了。这可能也反映了齐与鲁理念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

         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孔子为官将鲁国气象焕然一新,齐国担忧鲁国强大,使用美人计麻醉鲁国权臣,间接逼走孔子。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

        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侧面交待普通士人阶层对统治阶级(大夫坐车)的失望与嘲讽。以前夫子避别人,今日别人避夫子,让夫子心下倍感自愧。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5.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太平有道,我就不会(这么辛苦)去改变它了。既然天下无道,纷战不断,失去理性,又怎么能用推仁的办法止战呢?事实证明只能以战止战。夫子推崇仁德,不能接受以暴力结束暴力。

         6.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子路落在夫子他们后面,遇到一位路边丈人,所以丈人应该见过夫子他们经过。子路问丈人见过夫子没有,丈人说<个>“四肢不勤快,五谷分不清,怎么当老师?”丈人愿意留宿子路,也说明他见过夫子。

       子路从丈人不提及孔子,不挽留孔子的态度,心里知道老师夫子“道之不行”,道若行,民必迎之。齐景公敷衍态度,接舆的嘲笑,长沮、桀溺直言孔子师徒姓名, 丈人懒得搭理……他们越来越冷淡的态度,反映夫子处境越来越艰难,百姓对夫子失望已极。

        7.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夫子说自己和那些逸民不一样,不执着,做官也行,隐居也行,无可无不可。我觉得他是言不由衷,在绝望中开导自己内心的悲伤,奈何?

         8.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不对人求全责备,用亲人,用大臣,用故旧,都可以(人尽其才就行,用人者心怀坦荡)。(未完)

20191017,傅安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