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小记】/ 归笑文
华山小记
归笑文
人常说:自古华山一条道,每每听到这句话,我便是常在心里想道:这华山到底是有何能耐让善于造路的中国人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恰巧近日得闲,遂聚两友一道同来华山,看看这在五岳中最险,最让人产生惧意的山终是有何奇处。
我们本来计划夜爬华山,因了准备工作未做妥善,准备的行程临时变为了第二日早间上山,当然,随包而来的棉衣在此时也由保暖的功能变成了负担累赘。在山脚下附近的小店买来了能量水和劳保手套后我们便上路了,刚进山门便清晰可见牌坊上的华山二字,这字雄浑古朴,一笔一划透着丝丝古气,过了牌坊就是正式地踏入了入山的第一条道路,这路没有台阶只是随着山底的河谷而依依渐进,随后坡度便急剧增加,或许是未做热身工作,这时我们已是满脑门、满胸膛都遍布了汗水,嘴里依稀咸味遍布,刚进山门时的豪情壮志此时已荡然无存,看着身边三三两两的游人喘着粗气离我们渐离渐远,我们的斗志爆发了,我帮另两位好友打着气:“年轻人,咱们是来征服华山的,不能刚进山就被这山反征服了哇!”和所有受不了外界刺激的年轻人一样,我们被鼓舞了并且奋力向上。随着山势的上扬,周围景色也是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那山,如刀削般直立,任我想就是飞鸟恐怕也难在这崖壁上立住脚吧,可是却有另一种生物却在这光滑的崖壁上立住了脚,树,随时随地为人们制造氧巴的生物,它们就扎根在那崖壁上的小缝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风吹雨打,仍是屹立如初,它们是平凡且伟大的。
这一路上,游人交织不断,随着山势而立的古今道观却也是随处可见,有立在山脚的、山腰的,还有那立在主峰峰顶的,道观里面终日香火不断,那庙顶总是萦绕着飘向天际的袅袅青烟,华山自古以险出名,说来也无愧是修道者的圣地。想想看,修道者以前在这山上时,立于崖壁之上,望着这连绵且险峻的山脉那该是多么陶冶多么升华。还有那随道可见的挑山工,一个扁担两头担着似人重的货物,他们一步一步向各个休息点奔去,他们身上的衣服何曾干爽过,肩膀上的厚茧肉何曾放松过,一步步一担担担负着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他们以卖苦力为生,平常人空手爬山最后都是累的半死不活,这挑山工虽是几年几十年做着这份工作,个中辛苦却也是常人难以想象。
沿着山路继续向上,最险的路途也便纷纭而至,遇到的第一难关便是千尺幢,这坡陡至七十度,共有370级台阶,沿着两条石缝之间只可过一人,唯一的着力处只是台阶旁的铁链,攀爬过半时向下望去极易产生眩晕之感,此时只应两手抓链埋头向上。爬完此程,满头满脸汗水止不住的顺着脸颊流向胸膛,粗气喘着如同农村常见的鼓风箱,听着呼吸上下不接,其实只连一线。
华山共分五峰,上得第一个北峰顶便能见到金庸先生题过的华山论剑四字。这字虽是先生所题,但这盛字的石头却也是被山顶商家已换为现代痕迹明显的新石,这现象一路接连不断,实乃缺憾。顺着北峰山路可依次登至其他峰顶,在这中间还可过苍龙岭与鹞子翻身,苍龙岭立于山脊之上,坡陡且两边都为山崖,对于恐高之人这是挑战更是排除恐惧的地方。这里虽说是险,但对于身体已经疲劳麻木并且已适应华山险峻的我们来说,这却也是不以为难,便匆忙留下三两合照就沿道去往别处。最记忆犹新之处就是接下来遇到的鹞子翻身了,这道设于崖壁之上且是由上向下行进,当我们戴上安全带后挑战便来了,因了我身材矮小腿短之故,并且前人在崖壁上用石锤刻凿的踩洞之间距离过大,在行进到一半时我没有够到踩洞吊在了空中,幸好有崖壁之上的铁链能够让手臂有着力处,不然后果难以想象。这次鹞子翻身的经历也刷新了我对险的认识,在后一日夜晚我躺在家中床上时,此情此景也是令人咬牙打颤,脊梁直冒冷汗。
在这之后我们便去了最后一个峰顶转而就乘了索道去往了山下,此时的我们已筋疲力尽,大腿颤颤悠悠而不能跨步前行,终于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在晚上到达了友人家中。回想这一天终是有苦有甜,苦在过程甜在结果,有几好友询我体会,回之则是:景色依旧,劳累分人。华山以险著称,我看到并体验到了,但我也看到了它的另一特点,这便是:路遥而疲人。此日我终是遇见了华山,遇见了这个以险而傲然于世的山,这个大自然奉献给世人的山……
作者简介:归笑文,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新阳乡邵剡村人。沈阳理工大学大四学生 。爱好音乐,阅读,运动。
●
主一位编 :张主彦
编一位委 :孙主辉 万 毅
编委一位 :王宏民 夏 天
编委一位 :槐自强 巨 石
编委一位 :郭主旭 韩 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薛光炜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