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集锦45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作者:陈文丽 高红梅 张健鹏

单位:武警总医院呼吸科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致病原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COP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易误诊为肺部感染。现报道1例COP,并结合文献对COP诊治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26天”于2013年8月15日入院。2013年7月20日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右侧胸背部疼痛。7月21日就诊于当地某县医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炎症,给予抗感染等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7月28日就诊于当地某市医院,查血白细胞 3.67×109/L、中性粒细胞55%、红细胞 2.29×1012/L、血红蛋白 84g/L、血小板88×109/L。复查胸部CT示双肺下叶炎症伴双侧胸腔积液。胸腔彩超示少量胸腔积液,腹部彩超示胆囊炎性改变。行右侧胸腔行诊断性穿刺,胸水为洗肉水样;胸水常规示李凡它阴性,细胞数15.36×109/L、有核细胞数3.04×1012/L、多核细胞数占55%、单核细胞数占45%。行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刷检未见抗酸杆菌,未行病理病检。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可见分类不明细胞18%,复查骨髓活检及免疫分型,形态学不支持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考虑为重症感染所致。先后给予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患者仍间断发热,体温可达39℃,全身未出现皮疹及关节肿痛。8月12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及双侧胸腔积液均较前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8月15日入住我院。患者既往健康,无慢性病史。

 入院查体

体温37℃,脉搏104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16/65mmHg。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未见出血斑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侧叩诊呈清音,右下肺叩诊呈浊音,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未闻及干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时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血白细胞3.54×109/L、中性粒细胞59%、红细胞 3.33×1012/L、血红蛋白105g/L,C蛋白反应82.18mg/l,血沉59mm/h;肿瘤标记物示NSE25ng/ml、CA125 150.8U/ml;呼吸道九联检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乙型流感抗体弱阳性;肝炎六项示乙肝表面抗原〉250IU/ml、乙肝e抗体0.01IU/ml、乙肝核心抗体8.46IU/ml;蛋白电泳示a1球蛋白6.4%、a2球蛋白14.3%、r球蛋白25.7%;肝肾功能、病毒全项、甲功全项、性病两项、结核抗体、结核杆菌γ干扰素、自身抗体谱、抗链“O”、类风湿因子、ANCA、抗CCP、尿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胸腔彩超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未吸氧血气pH 7.49、PCO237mmHg、PO279mmHg。胸部CT示双肺炎性病变(图45-1)。

▷ 图45-1  2013年8月14日胸部CT表现

入院后给予比阿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伏立康唑抗真菌及对症补液等治疗。抗感染治疗3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无好转,体温最高仍在39℃左右。复查血白细胞2.01×109/L、中性粒细胞71.1%、红细胞2.59×109/L、血红蛋白82g/l,C蛋白反应197.82mg/l,谷丙转氨酶 45IU/L、血清白蛋白 25.5g/l。血培养结果示革兰阳性球菌,停替考拉宁,给予利奈唑胺,并加用莫西沙星加强抗感染。后痰培养示洛菲氏不动杆菌,对比阿培南耐药,停用比阿培南。复查胸部CT结果回报:①双肺炎性病变,双侧胸水;②心包积液;③肺动脉略宽;④纵膈及双侧腋窝小淋巴结(图45-2)。血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将利奈唑胺调整为万古霉素,并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纳抗感染,真菌感染证据不足,停用伏立康唑。经调整治疗后,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仍无好转。

▷ 图45-2  2013年8月22日胸部CT表现

入院后反复查血常规三系均低,C蛋白反应进行性升高。入院10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背部、腹部、四肢均出现红色皮疹,右侧锁骨锁穿处皮肤红肿破溃,且面积逐渐扩大。考虑药物疹,给予激素软膏等药物治疗。考虑导致发热原因:

①血液系统疾病?

②胆道感染?

③导管相关性感染?

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加用奥硝唑,并给予输血等治疗。同时查外周血涂片中性杆状核细胞50%、中性分叶核细胞24%、淋巴细胞20%、单核细胞6%。骨髓细胞学分析示粒细胞系统比值占64.5%,以分叶核为主。胆道系统MRI未见胆道异常。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肝、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胸腔彩超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皮肤破溃处病理结果回报示皮肤组织,鳞状上皮、真皮浅层及附属器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血管炎,表皮内脓疱形成,未见真菌菌丝及孢子。经再次调整治疗后,患者上腹部疼痛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皮疹减轻,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处皮肤破溃局部结痂。但咳嗽、咳痰、发热仍无好转,体温最高升至40.5℃。

此时考虑不能排除COP,行经皮肺活检,病理示肺组织肺泡上皮增生伴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见渗出物,提示慢性机化性肺炎(图45-3)。8月30日开始加用甲泼尼龙40mg静点,每12小时1次,并将抗生素降级。应用激素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减轻,一般情况逐渐改善。复查血常规示三系较前有所改善,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激素应用1周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明显吸收好转(图45-4)。2013年9月10日出院,出院后口服激素逐渐减量。出院1月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大部分吸收(图45-5)。

▷ 图45-3  2013年9月2日左下肺实变组织穿刺病理

▷ 图45-4  2013年9月26日胸部CT表现

▷ 图45-5  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部CT表现

2014年1月初甲泼尼龙片减量至16mg/d。于2014年1月31日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39℃。2014年2月1日入住当地医院,血白细胞7.12×109/L、中性粒细胞81.2%、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70×109/L,血沉30mm/h。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胸部CT示双下肺炎性病变,左下肺为著(图45-6)。

▷ 图45-6  2014年2月1日胸部CT表现

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热毒宁等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出现咳嗽、咯白痰,偶有血丝。2月5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于2月7日再次入住我院。查C反应蛋白131.69mg/l,血沉45mm/h,降钙素原32.41ng/ml,蛋白电泳部分结果轻度异常,自身免疫病方面、呼吸道九联检、病毒全项、G试验、痰培养未见明显异常,痰涂片未找到真菌。

诊断考虑:

①细菌性肺炎?

②机化性肺炎复发?

给予拉氧头孢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甲泼尼龙40mg静点每日1次及对症治疗。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达40℃。2014年2月10日复查胸部CT与2014年2月1日胸CT对比,左肺实变影大部分吸收,右下肺出现大面积实变影(图45-7)。考虑为COP复发,将甲强龙日用量增至120mg。患者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一般情况改善。5天后右肺听诊湿罗音消失,将甲泼尼龙减量至40mg静点,每12小时1次。2月23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炎症大部分吸收(图45-8)。2014年2月27日出院,随防至今病情稳定。

▷ 图45-7  2014年2月10日胸部CT表现

▷ 图45-8  2014年2月23日胸部CT表现

 讨论

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临床和放射学上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没有明显差别,但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COP发病率较低,男女相当,发病年龄可见于20~80岁,平均50~60岁。COP发病与吸烟无关,大多数患者不吸烟。COP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大,多数亚急性起病,发病早期常有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伴食欲减退和体质量下降,咯血、胸痛、夜间盗汗、关节痛及气胸较少见。多数患者表现为渐进性轻度呼吸困难,快速进展患者可见严重呼吸困难。大部分患者在双肺中下部可闻及吸气末Velcro啰音,部分患者可无肺部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成分的变化对COP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除了BALF外,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对COP的诊断帮助不大。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OP诊断常常被延误。COP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对抗生素无效,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COP肺部CT表现多数为肺泡实变影,可从2cm至双侧广泛病变,病灶多位于胸膜下或肺野外带。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累及多个肺段。部分患者同时可见网状影、不规则线状影和结节影。网格状阴影较少见,很少有胸腔积液等胸膜渗出征象。COP影像学特点为“五多一少”:即多态性、多发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蜂窝肺少见。具体描述如下:

①多态性:可呈斑片状、肺实变状、团块状、条索状、地图状、结节状、粟粒状、网织状、蜂窝状等各种形态,以前四种比例较高。每例患者多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形态。

②多发性:COP多为两肺多发性病灶。

③多变性:病灶有明显的游走性,具有此起彼伏的特点,多数病例在一周内可见观察到病灶的明显变化。抗感染治疗基本不影响病灶的变化。

④多复发性:文献报道的复发率多在13~58%之间。

⑤多双肺受累:两侧中下肺分布为主,占88%;沿着胸膜分布占96%,累不及胸膜占40%。

⑥蜂窝肺少见:仅有少数晚期重症COP出现蜂窝肺,发生率为4%。

通常情况下,提示COP诊断的第一线索来源于其影像学的特点,经过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结合病理改变,排除其他疾患后诊断为COP。

COP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内、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内有息肉状肉芽组织增生,形成Masson小体,其病变表现单一,时相一致,呈斑片状和支气管周围分布,位于气腔内,含极少炎性细胞,肺结构往往正常。肺泡腔内肉芽组织呈芽生状,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将成纤维细胞包埋而构成,可通过肺泡孔从一个肺泡扩展到邻近的肺泡,形成典型的“蝴蝶影”。肉芽组织中可存在炎性细胞,尤其在疾病早期,可见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的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空的肺泡腔内可见肺泡巨噬细胞,部分肺泡巨噬细胞呈泡沫状,伴有Ⅱ 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受累的肺泡间隔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轻度炎性渗出,肺泡间隔稍增厚。

COP诊断必须在获得机化性肺炎病理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影像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可能导致机化性肺炎的其他疾病后,方能考虑为本病。目前,COP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和肺CT表现,甚至单纯依靠CT影响特征,COP诊断的准确性可达90%。

本病的鉴别诊断包括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CEP)、过敏性肺炎、迁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类脂质肺炎和药物性肺炎等。

少数COP患者可自行缓解,对于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COP患者,单纯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红霉素治疗后症状即可改善。激素是目前治疗COP的主要措施,临床症状一般在48h内得到改善,影像学病变常常在几天内明显吸收。虽然激素用于COP的治疗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摸索出最佳的剂量和疗程。激素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激素起始用量,泼尼松60mg/d或0.75~1.5mg/(kg·d),时间1~3个月,逐渐减量至20~40mg,时间为3个月,维持剂量为泼尼松5~10mg/d,后期可改为泼尼松5mg,隔日1次。对急性进展型COP可选择甲泼尼龙500~1000m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5天,随后改为泼尼松1mg/(kg·d)口服。65%~80%的患者予激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甚至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仅少数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病情继续进展,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应用激素治疗COP的另一个特点是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容易复发,常发生在激素停用或减量后3个月内。延迟治疗和治疗维持时间过短是COP复发的常见原因。如对激素反应欠佳,需要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但其疗效难以评估。

本例患者为中青年女性,既往体健,无吸烟史。受凉后出现寒战、发热、咳嗽。查血沉快,C反应蛋白高。胸部CT影像学早期表现为单侧炎性病变,随后出现双肺实变影,以下肺为主,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经肺实变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符合机化性肺炎改变,加用激素治疗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不适症状减轻,一般情况很快改善,提示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复发后先出现左下肺实变影,抗感染治疗后,左下肺炎症大部分吸收,但1周右下肺再次出现实变影,提示COP的多复发性及多变性,增加激素用量后,病情很快好转。

由于CO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通过对该病例的复习,希望临床医生在遇到发热、肺实变、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时,应考虑到COP。

(0)

相关推荐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的异同

    作者: 胡红玲 武汉市中心医院 梁音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机化性肺炎 (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学改变,由许多因素如药物.感染.放射线和各种特发性因素等损伤远端 ...

  • 病例分享:老李说太典型了,你在教科书上也看不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

    临床实战,找到组织 病例汇报 感谢河北沧州李梦杰老师的原始病例! 患者,男,55岁.既往体健. 简要病史: 因咯血半月入院. 入院前半月无诱因出现咯血,为鲜红色,每日约2-3ml,无胸闷.憋气,无胸痛 ...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是以肺泡内.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腔内有息肉状肉芽结缔组织为病理特点,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的间质性肺疾病,也称为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iBOOP) ...

  • 【警惕】正在服用靶向药物患者,请小心间质性肺病!

    一位76岁男性,有20年吸烟史,确诊为肺腺癌,分期为cT3N3M1c,原发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左下肺结节.肾上腺.骨和脑转移. 基因检测显示:EGFR/ALK/ROS1阴性,PD-L1表达为90%.因此 ...

  • 病例集锦44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一例

    作者:宋敏 罗红 刘艳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是指没有明确致病原或其它临床伴随疾病所出现的机化 ...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 ...

  • Neurology病例:先天性左心室憩室所致的反复隐源性卒中

    47岁男性,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IS).头颅MRI提示多发静止性陈旧IS(图1A).全面的检查,包括长程心脏监测(累积时长25天),经食道心超等阴性.11月后,尽管长期口服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再次 ...

  • 神经综述: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隐源性卒中是指根据当前的诊疗手段,无法明确其致病原因的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0%.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完全融合,导致 ...

  • 日问41: 房颤只占“隐源性脑栓塞”的30%?那么其他呢?

    临床上,我们接触到的卒中患者,隐源性的并不少见.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排查心源性卒中,在排查过程中,真正能命中心源性问题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那么隐源性脑栓塞还包括哪些呢?其各自的 ...

  • 新角度认识「隐源性卒中的抗凝」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角度,新思路. 隐源性卒中大家都不陌生,在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年会(CNA2020)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董强教授对<新角度认识隐源性卒中的抗凝 ...

  • 【综述】心房心肌病心电图标志与隐源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杂志君小芯,在此恭候! 作       者:佘飘飘,王德国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70301):弋矶山医院高峰培育计划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