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跷脉: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及主治疾病 阳跷脉穴位图
阳跷脉,奇经八脉之一,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阳蹻盛,则不易入睡。阳跷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基本功能:
跷,有跷捷轻健的含义。跷脉的主要功能有:
1、主司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行于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可使下肢运动灵活跷健。
2、司眼睑开合: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而影响寤寐的作用。
阴阳跷脉用药: 肉桂 防己 穿山甲 虎骨
阳跷脉循行图: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阳跷脉循行方向:足 → 项
阳跷脉循行路线示意:起于足外 → 腓骨后 → 股外 → 胁后 → 肩 → 颈 → 口角 → 目内眦 → 额 → 项(风池)。
阳跷脉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 (足太阳经)。
阳跷脉联系脏腑:咽喉、眼目、脑。
阳跷脉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该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失眠,目痛从内眦始等。患阳蹻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阴气不足,阳气偏盛,常不见眠。
阳跷脉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赞 (0)